1 集群信息:负责显示当前集群内各节点的类型、状态、资源使用情况以及集群版本信息和架构。

2 镜像中心:集群中的私有镜像仓库。负责为应用提供基础镜像以及构建生成的镜像。

~~~
应用镜像:部署应用前构建的镜像。
基础镜像:构建应用镜像时使用的基础镜像。
~~~
2.1 搜索:为镜像中心提供关键字搜索功能,方便快速查找所需镜像。
2.2 重置:为镜像中心提供刷新功能。
2.3 上传镜像:负责向集群内部私有镜像仓库上传本地镜像。

2.4 下载镜像:将镜像仓库内的镜像下载到本地。
~~~
进入基础镜像或者应用镜像页面,选取指定的镜像,点击下载,再返回下载镜像页面,等待准备完成后即可下载。
~~~
3 镜像构建:负责在基础镜像上构建应用所需镜像。

3.1 搜索:为已构建的镜像提供关键字搜索功能,方便快速查找所需镜像。
3.2 重置:提供刷新功能。
3.3 新建镜像:

~~~
镜像类型:选取你想要构建的镜像类型,可选项是基础镜像和应用镜像(一般是应用镜像)。
镜像名称:尽量是简短英文,能够描述镜像的功能(例如:test)。
镜像标签:镜像版本(例如:1.0).
上传资源:支持jar包、war包、shell脚本等单文件多个上传,也支持tar包、zip包等压缩包上传(但需要后续在编写dockerfile时进行解压)。
编辑Dockerfile:使用dockerfile支持的语句(FROM、MAINTAINER、RUN、ADD、CMD、WORKDIR、COPY、ENTRYPOINT、EXPOSE等命令,模板如图),实现对目标镜像的构建。
~~~
3.4 镜像构建后的操作:

4 应用组装:为打包工具生成的应用zip包提供部署功能。

4.1 搜索:为应用中心提供关键字搜索功能,方便快速查找所需应用。
4.2 重置:为应用中心提供刷新功能。
4.3 上传应用包

~~~
应用标识,应用名称,版本号:在上传资源选取应用zip包之后,自动补全。
业务系统:选取组装应用所属的业务系统。
发布人:填写本人姓名。
上传资源:上传打包工具生成的应用zip包。
应用描述:使用简短中文,对所组装应用功能提供描述。
~~~
4.4 应用组装之后的操作

5 部署管理:为已组装成功的应用提供部署以及管理操作

5.1 搜索:为部署中心提供关键字搜索功能,方便快速查找所需应用。
5.2 重置:为部署中心提供刷新功能。
5.3 部署应用。

~~~
容器标识:自动生成,无需填写。
容器名称:尽量是简短的英文,描述应用的功能。
服务端口:提供外部访问容器的端口,必须在30000-50000之间。
应用端口:容器内部服务暴露得端口
副本数量:容器副本的数量,也就是后端pod的数量。
责任人:部署该应用的姓名。
联系方式:部署该应用人的联系方式。
自动发布:选择之后,集群将自动启动容器,反之,则需要手动启动。
启动命令和启动参数:若在前面构建镜像编写dockerfile时已使用ENTRYPOINT参数,这里就不需要填写。
应用标签:
磁盘挂载:如果容器内部需要挂载宿主机的目录,则填写相应信息。
资源限制:对该容器的cpu和内存占用资源实现限制,一般不需要该选项。
健康检查:对容器内部的服务进行检查,选择该选项需要提供服务的地址、端口以及等待时间。
~~~
5.4 应用部署之后的操作:

6 升级维护:对已经部署过的应用提供升级、删除操作。

6.1 搜索:为应用中心提供关键字搜索功能,方便快速查找所需应用。
6.2 重置:为应用中心提供刷新功能。
6.3 批量升级:

6.4 批量删除:选取一个或者多个需要删除的应用。
6.5 单个应用的升级维护:

7 应用伸缩:也就是对应用启动容器数量的增减。

8 负载均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