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hinkChat2.0新版上线,更智能更精彩,支持会话、画图、阅读、搜索等,送10W Token,即刻开启你的AI之旅 广告
# **前言**     有时,对巴巴爱者提到我写完的第四册,他们会问是何标题。我告诉他们,是《觉知:灵性认识而非理智知识》。他们对该标题兴致盎然,称期待拜读。     可当他们问我第五册的主题,我告知是关于社区生活时,他们会面带几分揶揄,愕然看着我,说些这样的话:“噢,祝你好运!”“这下挺难。”“哇,不得了!!”为何在巴巴爱者世界里,社区生活的话题会立刻带来畏惧?为何一提“社区”这词,我们就有恐惧反应?嗯,这正是我想就此写一本册子的原因。社区生活对我们大家来说都很重要。     首先,容我说明一下我用的“社区生活”一词。我指的是,我们在家庭生活、工作生活、社会生活和组织生活中的互动,不一定同住一个社区、埃舍或某种组织化的公共场所。实际上,日常生活中,我们都在某种“社区”中生活或工作。     我为何特别关注该主题,有个原因。多年来在信托办公室,我常给埃瑞奇念信。信中对他和其他信托办公室满德里提到的首要议题,就涉及社区生活,或者说,与他人,尤其与其他巴巴爱者和睦相处的问题。     随着念信,我最终发现,我们总假定并期待大家说同一套语言,因为我们都公认美赫巴巴是阿瓦塔嘛。也就是,我们用相同的认识,理解并且爱美赫巴巴。然而,我在信中所见,实际情况绝非如此!一封又一封信告诉满德里:“别人”在巴巴群体中制造不和,因为他们对怎样爱巴巴服务巴巴的认识是错的。我能看出,建立一套情感上的共同语言没那么简单。     尽管按各自气质,我们都努力遵循美赫巴巴的讯息,可一旦将这些气质合成美赫巴巴的优美肖像,该形象往往是扭曲的。聚会期间,我们也许可以庆祝美赫巴巴的生活与爱,可一旦涉及社区场所中的互动,我们就踌躇不前。我们因何失败?“哦抱歉,我们都这么努力了,为何那家伙还那么差劲?”对,正是这种思想,使我们都失败了。 看来我们需深入考虑,使社区生活成功需要什么。如我所述,每天会给埃瑞奇念有关这个主题的信笺。常住居民和来访的巴巴爱者,也会到信托办公室,提出同样的社区生活问题。听到这一切,有时我也会对埃瑞奇慨叹:人与人之间的所有这些误解,令我们疏远。     我想,埃瑞奇对该问题的论述,会使你惊讶。他的反应对我太重要了,所以我写在日记里。他说,不管别人对我们感觉如何,只要我们内心知道我们所做的是对的,就不要紧。     埃瑞奇这么说时,我不同意。我觉得,如果我们自身不关心他人的看法,不尽量解释并达成共识,我认为将无从发展社区生活所必要的信任与信心。     但埃瑞奇坚持他的说法,并强调“我们只应当关心抓紧巴巴,这很简单。”此外,埃瑞奇有时会对我说“每个人都靠自己。”另外,也许为了给社区关系增添更多的困惑,埃瑞奇和宝,不时都会对我说:“灵性道路上没有友谊这回事儿。”     这些声明之所以不同寻常,在于发言者一向强调大家要和谐相处。所以你怎么看待他们的话?听到类似的话,我们如何才能处理社区生活?事实上,灵性社区生活,与我们的通常认为的样子大相径庭。     埃瑞奇是试着告诉我:如果我,我们,保持专注巴巴,从那份关注中,就会形成社区生活。我说过,埃瑞奇会对常住居民和来访的巴巴爱者强调和谐。但那是以真理、众生一体的灵性真理为基础的和谐。我逐渐得出结论,不以这个真理为基础,就无法建立社区生活。     这也回答了我所关心的,灵性生活中友谊的含义。如果我们皆为一,那么灵性生活中,怎可能有世人理解的朋友?世俗友谊通常包含偏心:喜欢某些人,排斥另一些人。     但如果我们有灵性一体观,那么人人被视为整体的一部分,没人会被排除在外。这样,我们在生活中开始有一种包容一切的态度。我想,这里有个故事,可能有助于说明我想说的意思。     埃瑞奇从小被教要坦率,他甚至对自己的诚实有点骄傲。因此当美赫巴巴问他问题时,他总说实话。可有时这会带来他与其他男满德里的矛盾。因为如果他觉得他们不是同样直率,就会纠正他们,说:“不,巴巴,这不是真的。他说他9点后在自己房间,可我碰巧在9点半看到他走过院子。”倘若其他满德里试图反对、争辩或坚持他们说的原话,埃瑞奇会直截了当反驳他们,坚持说明事实。     有一阵美赫巴巴什么都没说,让情况继续,可过段时间,他对埃瑞奇指明事实:他似乎在满德里中间制造了诸多不和。埃瑞奇承认,但辩解答道,他只是在说真话。于是巴巴问他:“可什么是真话?”接着解释,真话不等于陈述客观事实。真话是支持并鼓舞他人心灵的。所以,任何打击他人心灵的话,都不可能是真的,不管“事实”如何。     这番话给埃瑞奇留下深刻印象,从此他总是十分小心,说话方式不使他人伤心。对他来说,诚实,就要按美赫巴巴解释的那样,拥护真理。     对于我们大家,该故事是个很棒的例子。如果我们能把美赫巴巴的话当作彼此交往中的指引之光,交往中产生的诸多问题就会消失。也可这么说,就像我们忍受巨大痛苦,不伤亲人好友的心,我们也应当把同样的关心,扩展到交往中的每个人。我感到,这种状态下,会有社区生活的开花。     我相信,你们会觉得很有趣,埃瑞奇说过,有不同类型的孤立与社区。它们是:  1)内在孤立——外部社区 2)内在联结——外部孤立 3)内在联结——外部社区     这三类颇具启示意义。简言之,对我来说意味着:1)我们感到内在空虚时,会找某种外部社区填补空白。2)我们受吸引,活在内在联结神的私人世界中,自己常常疏离他人。3)伴随内在联结成长,也带来外部社区。另一次,埃瑞奇评论:“与他(巴巴)联结,也就意味着团体生活。”     故此处埃瑞奇确认,通过内在联结(即专注美赫巴巴),外部社区是可能的。原因很简单。与神内在联结,伴随其发展,带来不仅与神、还有与人类的一体感。这是因为,他是每一个心灵的内居者。如果我们感到与人类一体,外部社区将自动成为副产品。因此我们再次回到“众生一体”或“一”。我的每本册子,第一册——关系,第二册——转化,第三册——服务,第四册——觉知,都归于同个基础:一体真理。尽管每册视角略有不同。第五册,我们将着眼于,对一体真理的确信对建设社区生活是多么必要。     虽然一体性对我们并不明显,美赫巴巴为我们解释了:它怎样在世间运作的。巴巴告诉我们,实在的一体性,通过我们如何在幻相中互相联系得以揭示。该联系是通过“内在存在领域的结构和规律”带来的。     美赫巴巴在《秘学在灵性生活中的位置》语录中,阐述了来龙去脉。巴巴说,无论我们怎样在身体层面上无接触,全人类皆在精神世界交流。因此我们会相互影响,无论在家庭生活、社会生活、工作生活、组织生活、国民幸福,乃至在全世界,皆是如此。全世界所有人,皆相互影响,我们的“善念与恶念,愉快与抑郁,高尚包容与卑鄙狭隘,无私理想与自私野心,都趋于传播和影响他人,即使不表现于言行。”     实际上,美赫巴巴说:“人的影响传播没有局限。精领域的吸引力不分国界或其它传统局限…精神生活世界,就像浊物质世界,是个统一体系。”     是的,我们皆相互联系。该相互联系乃是实在一体之影子。正因我们皆相互联系,就有叫羯磨这样的东西,在造物界或者说幻相中支持着一体真理。     美赫巴巴在《转世与羯磨》语录中解释:因为我们皆“在共同世界里寻求自我表现”,不断地调整互适,从而制造羯磨。这些给取交易是束缚性的。但它们“不一定只是物质层面的货物或金钱交易,或者是某些体力劳动。也可以是观点或感情的交换。”当今世界,正是这些观点或感情的交换,常常使我们无望地陷入彼此的纠葛。 美赫巴巴给我们深入阐述了,当我们彼此间制造羯磨时,究竟发生了什么,以及怎样才能克服所制造的纠葛。他说:    “两个灵魂开始关系的节奏,趋于保持下去,除非灵魂通过新的明智羯磨,改变节奏,把它升向更高质量。积累的羯磨一般都有一定的惯性。不会改变其动力性质,除非有特殊原因。在羯磨造成之前,个体有某种选择的自由;一旦界定,便成为不容忽略的因素。必须要么被它招致的结果耗竭,要么由新的适当羯磨抵消。”     美赫巴巴此处的话,对我们阐明很多。他解释了我们曾经历过的诸多阻碍现象。一开始我们自然地互相联系,行动过程中,便彼此制造束缚。在某个时刻,我们感觉被卡住。这就是美赫巴巴上文说的惯性。我们的唯一出路,就是重估形势,找到明智行动,取代使我们陷入混乱的早先行为。     本册中,我想着眼于:认识一体真理,是如何有助于我们取代彼此分别行为的习惯模式(羯磨)的。如美赫巴巴上文所述,经由明智行动,我们能通过活出众生一体真理,将生命提升至更高质量。活出这个信念,将为我们创造全新机会,使真正社区生活成为可能。 #    **第一章:为自己而活还是为大我而活**     《神曰》附录中,灵性发展的第一和第二阶段之间,有个很实际的区别。第一阶段被称作“口头上神的一体”。在此我们口头上承认神的一体,仅此而已。第二阶段被称作“活出神的一体”。在此我们相信神是一,且付诸行动。我们在生活中积极坚持该真理,它甚至成为我们生活的首要目标。     从谈论令人舒适的“神的一体”真理,转到付诸行动献身真理,不惜牺牲孤立我,这点对我们所有人都是挑战。多年来,我听满德里谈论一体性。每个巴巴爱者不是都知道这句话吗:“你和我不是我们,而是一。”因此我通过想巴巴,通过念记他,通过做“巴巴工作”,努力以自己的方式变得“灵性”。可我发现,尽管所有这些东西都有价值,我仍感觉不到与他人一体。     我开始重读《语录》,美赫巴巴给我们所有人(不管我们的灵性生活可能多么落后)的实用指南。我发现,巴巴几乎在每篇语录中,都以一种或另一种方式强调了生命一体。他所强调的,我们能实现一体的途径之一,即获得幸福的途径。     我们都熟悉这句话:“爱与幸福是生命中唯一重要的事”。此言看似简单明了的思想,似乎无需太多深思。因此,我们容易对美赫巴巴的话掉以轻心。更糟的是,因我们都在生活中努力寻找爱与幸福,很容易诱使自己相信:我们所作所为是遵循巴巴的。可当我们观察美赫巴巴在《幸福的条件》语录中是怎样描述幸福的,就会看到其中更深的含义,能完全改变我们对自己与他人生活的认知方式。他表示:“真正的幸福始于一个人学会正确地适应他人的艺术时,而正确的适应则涉及到忘我与爱。”     当我们面对按美赫巴巴定义的幸福时,得承认:我们不是经常用这种方式考虑对幸福与爱的追求,因为那显得太理想化。毕竟,我们只想在生活中有少许幸福与爱。想到这个,我们会纳闷,为自己寻找少许爱与幸福,怎么变成了忘我且适应他人?那怎么会使我们快乐?但也许如果我们足够诚实,就会坦承,正如歌中所唱:我们太经常在种种错误之处寻找爱与幸福。不知怎的,我们在日常生活中寻找爱与幸福,却常以枯燥重复的日子告终。我们像追逐彩虹那样追求爱与幸福,一旦接近,却发现它们在眼前消失了。     那么,在我们生活中的点滴和重大时刻,哪儿能发现真正的幸福?这个问题把我们带回到美赫巴巴关于幸福的话。创造了这个生命游戏的唯一者,阿瓦塔美赫巴巴,在那句话中告诉我们,幸福的金盆在哪里。他在我们的心灵地图中指明:就在“……一个人学会正确地适应他人的艺术”中。 幸好,巴巴没留给我们去琢磨“正确地适应”的意思,因为他解释道:“正确地适应涉及到忘我与爱。”这样的态度带来一体感。当我们考虑美赫巴巴对怎样用这种方式获得幸福的解释时,会引导我们探讨幸福究竟是什么这个概念。     对我们来说,很自然会认为幸福与爱关系到我们自己,因此哪里会有一体感!通常,每当我们感到称心如意,不管大事小情,我们就会说我们是幸福的。我们经常用取得一些暂时的胜利来定义幸福——我们完成某事,说服别人赞同自己,为自己占据某种优势,满足某种欲望。生活中,无论我们体验快乐,还是仅仅没有讨厌的情形,避免或缓解了我们害怕的某种痛苦,我们就认为自己获得了幸福。然而,参照美赫巴巴对幸福与爱的指导性阐释,我们也许并未正确地定义幸福。     让我们作进一步的考察,通过回顾美赫巴巴论述的幸福的反面——我们再熟悉不过的——痛苦。你们可知巴巴说“……人类的百分之九十九的痛苦都是不必要的”?如果我们99%的痛苦都是不必要的,那我们对自己在做什么呢,竟导致自己,即便有时并不悲惨,却起码常常感到不满?     美赫巴巴甚至代我们发问:“为什么就该我们受苦?”他回答告诉我们,只要我们仅仅考虑自身幸福,就得不到幸福。这是个惊人的思想!他进而解释,当我们追求自己的“个人幸福”时,就会使事态更糟,因为“受限自我变得强化沉重”。这种状况下,以这种方式生活,当然不会有一体感,也不会有社区。     所以,即使我们在寻找生活要素之一即幸福时,也会导致徒增自我,且令自己烦恼。而由于我们坚决追求自己的个人幸福,甚至对此毫无认识,以至使我们“对他人完全冷酷无情”。因此他告诉我们:我们在追求幸福的方式上,“由于顽昧无知”,把痛苦强加于自身及同类,最终使自己绝望并迷惑:“为什么就该我们受苦?”     我相信,当我们追求幸福时,不会认为自己顽昧无知。我们会为自身行为辩解:“难道追求幸福不是自然的?”对,是自然的。但根据我们听到的美赫巴巴的阐述,我们对怎样追求幸福是无知的。我们试图通过满足受限我来寻找幸福。可是,受限(或虚假)我愈强化,就愈与他人产生冲突,就愈不快乐,最终遭受痛苦。     我认为,通常使我们在追求幸福时顽固不化的,是常用的生存技巧。面临诸多情形时,我们作的任何反应皆是生存所必须的——心理、情感或身体的。因而,我们耗费大部分时间,只为强化自身福利。 依我之见,我们的生存技巧,是基于自我保护本能。这可以理解。毕竟,从灵魂穿越所有形体的旅程之初,自我保护即是意识固有的、首要的驱动力。遗憾的是,这种“累积的羯磨”蒙蔽了何为真正的幸福!     尽管人类意识会被自我保护本能染污,也给这种本能提供了潜力,以提炼真正幸福。为了开始这种提炼过程,且让我们回顾一下美赫巴巴在《幸福的条件》中的话。     美赫巴巴告诉我们:“真正的幸福始于一个人学会正确地适应他人的艺术时,而正确的适应则涉及到忘我与爱。”巴巴关于获得真正幸福的话表明:它涉及将几块积木组合在一起,其中第一块是:他人。     既然我们通常把幸福视为个人事务,那对于寻找真正幸福,为何他人成了如此重要的部分?原因在于,日常交往的“他人”,乃是普遍一体生命的一部分。所以我们如何看待他人,就成了通向幸福之钥匙。如果我们把他人看成孤立我,便违背众生一体真理,并为之受苦。而一旦我们把他们看成普遍一体生命——其包罗众生——的不可缺少部分,真正的幸福,就会由于我们坚持该真理,进入生活。     一旦我们迈出了这一大步,将他人视为一体生命的部分,就能开始放置真正幸福的其他积木。美赫巴巴暗示,其他积木是关于:在生命一体真理之光中适应他人。幸好,巴巴对我们道明,我们是通过两种行为作出适应的:忘我与爱。     埃瑞奇过去常在满德里大厅讲一个故事,我认为,它说明了矛盾的真理。我们为自己追求幸福时受苦,却在忘我且以爱待人时,开始实现真正幸福,自然带来团结一体感。我在第2册分享过这个故事,但它似乎非常切题,于是我想稍稍修改,再次引述。    故事讲的是一个梦。你发现自己置身一栋豪宅,沿着有无数扇门的大走廊往前走。除了你,没别人。你注意到,有一道雕刻华美的双扇门,上面写着字。那是个警示语:地狱。然而,你不假思索地打开门,发现是个装饰华丽的餐厅,到处富丽堂皇:精雕细琢的家具,精美的吊灯散发着静谧的光辉,华贵的织毯,长餐桌上摆着丰盛的宴席。     巧遇这种气派场景,令你屏息凝神,随后看见许多身穿礼服的贵宾步入餐厅。他们没注意到你,在漂亮的雕花椅上入座。少顷,他们开始享用盛宴。     不过,这些衣冠楚楚、举止高雅的人士,手臂都很长。他们手臂太长了,实际上,尽管能轻松够到食物,可试图进餐时,你看到,他们的手臂会缠绕一起。你观察到,他们挣扎着进餐。他们越挣扎,越造成混乱,手拿食物在空中挥击,谁都吃不到。场面变得粗鲁令人反感,你冲出房间,回到宅邸长廊。     你继续沿走廊前行,经过一道道门,直到最终发现,另一道写有标牌的双扇门。上面写着:天堂。你打开门,甚是惊讶,走入一个同样奢华的房间,似乎就是刚进去那个。更令你不安的是,跟那批人各方面都很像的一批人安祥地步入餐厅,坐到自己椅上。     再次,你惊讶不已,只见他们的长手伸向丰盛的餐桌。你往后退,准备出去。可在那之前,你注意到,伸出的第一双手拿到食物,并没有给自己吃,而是试着喂邻座的人。两个邻人对他的意图和畸形手臂不知所措。也许他要用食物扔他们!所以他们没接受食物。那人收回了手臂。不一会儿,勇敢的畸形人又试着喂邻人。第二次,邻人感到他的善意,但依然不信任他。不久,他又收回手臂放桌上。不过第三次,我们的先驱勇士作出极大努力,花了很久时间,用手臂将食物递到他们嘴边。邻人们,虽犹豫不决,终于接受了食物。     现在因为此人,餐桌上的其他人,开始有了信心,也决定试着喂邻人。他们做了类似努力,邻人们犹豫着接受了食物。最终,你亲眼目睹,人们变得十分优雅地伸出手,完美地喂邻人。     在美梦中,在迷人的房间里,宴会以这种温馨方式继续。你喜悦地看见,客人是怎样不顾其畸形长臂相互喂食的。你离开房间,走回大厅,抬头看到门上方写着:“新人类”。然后你醒了!     是的,对我而言,此梦不仅说明了保持“旧人类”态度的地狱,且说明了“新人类”的天堂,会是怎样的。无论哪种情况,人类皆有畸形手臂。我们可把这些畸形手臂称作弱点;其实,可称之为印象。归根结底,是印象——不管它是什么——限制了我们,从而束缚着无限大灵。     每天我们都被带到生命宴席前。问题是,我们怎样进食?如果我们行为像“可怜的旧人类”,就会不由卷入食物争战。这是因为我们为私利使用印象。不过,新人类会按一体真理来行动使用印象,即喂他人,这么做时,因拥护真理,灵性上滋养了自己心灵。     这即是巴巴说“活出神的一体”的意思——试着不但要接受一体真理为事实,还要努力活出基于该事实的生活。不过,即便如此,仍有甜美的限制。美赫巴巴曾告诉他亲爱的妹妹玛妮,在新人类中,人性不会变。仍会有争战,不过方式不同。不是为“给我-给我”争战,将被“请你拿去这个”取代。玛妮讲了如下故事,以说明巴巴的话。     她小时候,有一天,坐在家门前台阶上,见到这番场面。有两个醉汉站在路灯下。可他们满怀善意。一个醉汉对另一个说:“您就像我父亲。”在印度,这是你能对别人表达的最高敬意。“是啊,您太高贵伟大了。”那醉汉不由伤感,眼中含泪。     另一个醉汉说:“噢不。我给您提鞋都不配,您是我父亲。”     第一个人说:“不不不,您是我父亲,你就是那么伟大。我啥也不是。您很伟大。您是我父亲。”     第二个人说:“我告诉你,你是我父亲。我为你擦鞋都不配。”     这下第一个醉汉开始发飙了:“如果你再说一遍我是你父亲,我就揍你!”     第二个人说:“噢,是吗?你是我父亲。如果你再说我伟大,我就揍你!!”     两个醉汉开始打架。打得不可开交。邻居们来劝架,可拉不开,因为这场面使他们笑瘫了。从这件事中,玛妮能理解巴巴关于新人类的话。埃瑞奇很喜欢这个故事,常请玛妮在满德里大厅里讲。     我们都有争斗习惯——为了我们相信的东西而争。我认为,来自本能的为生存争斗,是我们的天性,自古如此。因此我们必须利用这种“争斗”。关键在于,如何去做。     我们要在生活中进行“争斗”,目的是为真理,而不为通常强化孤立我的暂时观点。这样做,会极大改变生命。将我们带向新人类门槛。我们的交流将以一体真理为基础,随之带来真正社区生活自发产生的可能性。 现在让我们回到梦中的同一张餐桌前。嗯,稍有不同的桌子。让它成为生活中,我们与朋友、家人、同事、员工等等聚会的任何桌子,集体或社区生活中的任何场景。    当我们坐到这张隐喻性的桌子前,每人都带来迥然不同的心理、情感、乃至身体上的视角。而我们的视角是受限的。就算我们观察同个目标,也是从不同角度看的,就像一个圆上的每个弧度,都朝向圆心,却从不同的角度观察。     通常我们来到桌前,是为了达成想要的某件事。可以是任何事,从琐碎小事到大事业。我们觉得,倘若自己实现目的,某方面将获得滋养。我们会获得心理或情感上的满足。某种意义上,我们来到桌前,都在期待某种滋养。 问题是:既然我们个个期待滋养,如何让畸形手臂保持不互撞?好,无论何时我们坐在一起,无论情境如何,我们皆可做选择。我们有没有保持一体感?当然,说说容易,做来难。在本册后文将看到,我们怎样才能在美赫巴巴 《语录》的指引帮助下,开始选择一体性。     只有通过选择保持一体感,每时每刻,我们的手臂才不会撞到他人。我们会努力向他人伸出援手,因为我们不顾畸形长臂,在发扬一体感;在发扬相互喂食理念。这种行为,因发扬真理,滋养我们的心灵。     不过,关键在于,不管我们怎样为自身行为辩护,若未保持一体性,所作所为皆企图喂养自己(即自我的驱动),手臂将不可避免地纠缠一起。尽管现实生活中,我们在桌前有可能得到了想要的东西,可最终会发现:我们无法让自己饱足。是的,我们离桌时,可能认为达成了某些东西,却得不到真正滋养。尽管有短暂的成功,心灵依旧空虚,生命并未满足。这是因为,如美赫巴巴指出的,即使我们实现了愿望,却未保持一体性。     事实上,我们会给自己制造更多“不必要”的痛苦。这是因为我们不重视幸福的首要条件——正确地适应他人。做到这一点,需要忘我与爱。所以,且让我们回顾美赫巴巴所解释的幸福前提,它是迈向保持一体感的第一步,为我们提供了机会,过上真正的社区生活。 #     **第二章:正确地适应他人通向幸福**     我们在《幸福的条件》中看到,美赫巴巴暗示:通向幸福的主体积木是正确地适应他人。而且他还提示,这依次由忘我与爱构成。所以这取决于我们去学习,如何将这些积木拼在一起。我们通过尝试坚持众生一体真理的实验来做。由此看来,幸福的等式即是:我们+他人(在忘我与爱的正确适应中)=幸福。     忘我——现在它对于你是个词,可它的真正意思是什么?我提这个问题时,想到的是:尽管我无法彻底忘我,我能做的,就是尽量遗忘自己的烦恼、愤怒、小气、评判、我必须是对的,等等。我必须尽量遗忘任何会导致自我辩护从而强化分别性的东西。     随着我们持续忽略破坏性的分别我,某种深具价值的事就发生了——开始忘记自己。这开始带来真正的幸福。从前我们和周围的人关系紧张意见不合,现在开始体验一种对生活原貌的接受感,从而带来内在满足,与他人和谐。这似乎伴随分别我固执的减弱而涌现。此外,由于焦点从固执己见转移,一种忘我感便在日常生活中逐渐形成。继而产生无限极乐的微弱影子,堪称真正幸福。     这种满足与和谐,不只是没有冲突的反映(自我不再试图处处竞争的自然结果),而是对现存的深层和谐的瞥见。这是由于事实上:在受限我的遮蔽下,其实有本质上的生命一体,因为实际只有独一灵魂。该瞥见还自发带来爱的初级体验。故“忘我”自动利于创造爱,即美赫巴巴说的,正确适应他人的第二个行动要素。     通过回顾美赫巴巴《语录》中关于爱的阐述,我们也许能更好地理解该动力。文中,他对人爱与神爱作了重要区分。他说:“神爱与人爱有着性质的不同,人爱是爱一中的多,神爱是爱多中的一。”     当美赫巴巴说“人爱是爱一中的多”,我认为他指的是:在人爱中,我们通常聚焦于有别于他人的某一个形体。每个灵魂都是“一”的部分,可我们把他们当作个体去爱。这未必是坏事。巴巴曾在别的地方,甚至称赞这种平凡的人爱,因为不管它出发点何在,皆能通向神性。     我的父母非常相爱。在我成长时,这点很明显。他们表现出的心灵品质,帮助我走向神。他们从未皈依神,但过着这样的生活:他们的爱,是奠定在为对方为孩子牺牲的基础上的。因此,至少在他们内心,扩展了自我感,为家人缔造了爱的世界。他们对对方和孩子的爱,有助于他们一定程度上忘记自己。     不过,对于美赫巴巴跟随者的问题是:怎样扩展这种人爱带来的忘我感。当我们聚焦于爱多中的“一”时就能做到,美赫巴巴称之为神爱。这种拥抱一切的爱,不仅帮助我们更彻底地忘记自己,而且把我们引向众生一体真理。     前面我曾提到,尽量“遗忘”自己的烦恼、愤怒、小气、评判、我必须是对的,等等。这要求持续的警觉和巨大努力。这些控制自我固执的有意识努力,其实就是爱的行动。也许它只是神爱的影子,可当我们努力坚持众生一体时,不管怎样它就是爱的行为,因为它指向真理。而无论我们是否认识到,我们所做的,按美赫巴巴所言,即是把受限我的生活转化成爱的生活。我们也许不那样看,可巴巴那样看!     寻找真正的幸福,最终对我们意味着:它呈现了我们在日常交往中,与他人建立一体感的真正可能性。这种一体感,为社区生活创造了基础。     在《新的世界秩序来临前的阵痛》语录中,美赫巴巴解释了这点如何发生的。他告诉我们,当我们“洞悉到所有小我中的无限大我”时,就会在日常生活中,重新调整对彼此的态度。我们会超越并抛弃“自我生活的局限”,越来越认同普遍灵魂。因此,他说,“同胞之情将成为真正洞悉力(对一体性的洞悉)的自然结果”。他进而宣告,一旦我们洞悉一体性,也就开始洞悉其真正价值,反过来让我们“促进真正的团结与合作。”     现在我们看到,美赫巴巴引导我们寻找真正幸福时,也在告诉我们:通过撇开自我固执且忘记自己,能激励我们彼此互爱。这些行为,即认可多中的“一”,给了我们自发的机会,建设基于众生一体真理的社区生活。 这一切也许听来像乌托邦式的空话。然而美赫巴巴对我们保证:“它不是属于乌托邦的空想,而是切实可行的”。他鼓励我们,要做出最大努力,因为那是“建立在灵性认识基础上的”,因此乃是“对真理的肯定”和“新生活”。     所以,我们从寻求幸福出发,最终抵达新生活的门槛。正如真正的幸福,按美赫巴巴所言,不同于我们认为的那样,通向社区生活的道路,也不是我们假设的那样。它的来临采用新人类的形式,而新人类正是建立在新生活的基础上。 #     **第三章:新人类即新社区**     1970年代,在我那一代人当中,对新人类有种普遍期望。我们觉得自己将见证一场巨变,人类将超越麻木的物质主义,体验真正兄弟情谊。“新人类”这口号被不断提及,我们对它的即将来临兴奋不已。     我想回顾当年,瞧我是怎么谈新人类的。那时我在美国某场巴巴聚会上,跟一个朋友聊天说:“是啊老兄,巴巴告诉我们,我们是新人类的一部分。太棒了。你能感觉到,不是吗?”我朋友则答道:“我当然能感觉到。巴巴就这么说的,所以我感觉到了。”然后我说:“真是太棒了,世界终将改变。将建立真正兄弟情谊。”我朋友说:“是啊,人人都会充满灵性,世界将焕然一新。”我说:“你想去哪儿吃饭?”我朋友回话:“熟食店怎么样?”我说:“熟食店听上去不错,我们走吧。”     这段话中,有一点我还是同意的——熟食店听上去不错。虽然我喜欢谈新人类,但言语不足让我理解,真正的兄弟情谊意味着什么。所以最终,我的理想主义撞上当时构成我生活的种种限制,只好把新人类的概念留给后代人去过。     多年后,当我再次争取寻找生活中的真正灵性时,发现自己也在努力把新人类主题付诸行动,只是没那样称呼它。我隐约地探索着那个叫众生一体的真理。如今,最初的不确定消失了,取代它的是,以自我主张为代价,持续奋斗维护一体感。     关于新人类其实没什么模糊的。我们只要敢于自己努力,把美赫巴巴的话付诸行动。且让我们回顾美赫巴巴在《新人类》语录中的一些论述,看它们怎样能帮助我们在当下怀着灵性一体感生活,从而有助建立社区生活。     我想我们会一致同意:旧人类的生活是一种自我生活,有自我中心性质。美赫巴巴并未展现我们自身的漂亮画面。他这样描述假我:“深陷于分别和固执倾向的魔掌”。毫不夸张,我们的生活画面,就是被分别性限制框定的。     这些倾向如何运作颇为有趣。美赫巴巴解释:“即使不发动军事战争,个人或团体也不断地从事于经济的或其他微妙形式的争斗。”不奇怪,既然我们的头脑这样运作,建设任何类型的社区都很困难,或几乎不可能。     美赫巴巴在此给了我们宝贵的洞见。因为在我们头脑表层的底下,常与他人就某事有某种争斗,对此我们意识到多少呢?这种心理争斗及造成的挫折与憎恨,其基础不是别的,正是我们沉迷于维护分别我。巴巴解释这种强迫症说:“分别存在通过认同对立者中的一方,并与其他方对比,来获取生命和力量。”     由于我们会为了各种大小事务与他人进行微妙争斗,美赫巴巴进一步论述,“人类面临的紧迫问题是,想方设法消除以一切微妙和粗浊形式,呈现于生活各领域的竞争、冲突和敌意。”因此,我们必须想办法克服分别我造成的困境,以便社区生活蓬勃发展。     有意思的是,可注意到此处,美赫巴巴让我们自己去想办法,消除分别我引起的竞争、冲突和敌意。而尽管让我们去做,巴巴仍在语录中做了几点论述,如果付诸实践,能引导我们走向一体感和自发的社区生活。 我们先看:“在众生一体的真理之光中,合作与协调行动变得自然而必然。”你也许觉得,活出这种真理之光超出我们的能力,从而放弃。我知道,我就放弃了数十年。     不过当我深思美赫巴巴的话,最终发现,他说的不是终极证悟,让我们与真理之光合一,而是那个过程,让该真理(实乃任何真理)逐渐融入我们生活,就像太阳逐渐照亮天空。     因此,如果我敢于深入坚定地相信、坚持甚至热爱众生即一真理,有时会发现,自己活在真理之光下。真理微光是如此强大,以至它能抵抗我一整天面对的分别态度,因为它,我能依然保持合作与和谐态度。     不过,当我说一体感能抵抗分别态度时,不是指面对的分别态度会消失。通常别人不会赏识或理解这样的努力。实际上,我们交往的人,也许根本不认为我们的做法是合作的或和谐的!也许我们的做法只被这样简单判断:我们同不同意他们。同意,我们就是合作的,不同意,我们就是难相处!     当他人表现出攻击、不信任、傲慢、误解、骄傲或置若罔闻等等,那时我们的同胞之情、社区和灵性一体感会怎样呢?尽管出于对真理的无知,这种态度朝我们袭来,我们也应当本着一体感,尽量保持内心亲近对方。应该尽量不疏远他们,即便他们对我们这样做。     我知道这不容易做到,就不断地努力坚持该领悟。这种时候,我尽量记住,埃瑞奇有时会提醒我的——不要关心对方的态度,而是只关心自己的态度。我认为,他的话(最初令我困惑)的含义之一就是:我们不应担心别人怎么想,只要我们知道自己聚焦于美赫巴巴。常常,我们都会沉迷于努力纠正对方的态度。其实,我们为这点所累。不过我们可通过聚焦巴巴及其众生一体真理,卸下评判的负担。此乃唯一焦点,自然且必然把我们带向合作与协调的行动,即便只在我们这方。     如我所言,当初我到信托办公室时,已放弃活出众生一体真理的理念,认为该生活超出我的能力。尽管如此,我仍会尽量坚持涉及一体性和协调行动的灵性理想。这些努力带来窘境,我会与埃瑞奇分享。下面是其中几点,以及他对我的指导。     我在信托办公室的第一年,有些对我表现出的不友好或敌意态度,令我极为惊讶。我不知何以缓解这些态度。最终对埃瑞奇说明情况。他回应:“如果是这样,就别一直伸着手,像个呆鸟。但要保持随时准备伸出手,一旦有人想补过的话。”     后来,总有日常杂务,时不时地,我们受够了周围的人,以至只想离开他们和工作。我会跟埃瑞奇分享这些烦恼,他会告诉我:“让步,但别放弃。”多么深刻的话!至今我依然把这个智慧用于生活,提醒自己让步并放下,只管保持专注于从事的服务。     生活中,我们深入讨论时,常坚持自己的观点。甚至到了开始较劲的地步。埃瑞奇告诉我,这种情况下最多进行恳请,但不要固执己见。你可能纳闷他说的意思。对我而言,它是指,表达自己的方式切莫制造分别感。如果我听从埃瑞奇的指导,就不会固执地坚持自己的观点,反而会恳请。通常,在恳请中,有心灵的因素。     一天,我们几个居民和埃瑞奇坐在信托办公室。他谈到共同工作生活的问题,一时,对在座所有人苦苦恳求说:“放手,放手,放手。”他说话时怀着深深的谦卑,令我热泪盈眶!     你们能看出,埃瑞奇在我的生活中是一股指导力量。我刚到信托办公室工作时,他最早对我说过的一句话,给我的生活带来巨大影响。他说:“你得学会怎样吞咽,兄弟。”可这样生活并不容易。尽管我懂他的意思,指我得咽下我的固执,却不知怎样做适当。     我花了十多年时间,才开始明白,怎样咽下我日常面对的分别心,将它化作坚持一体真理的和谐行为。当然,要咽下某物,我们须以某种方式消化之,获得营养。我们可能为某个情境持续感到不快,内心一直满怀隐秘的怒气,就是未消化经验的例子。要有意识地咽下种种这些分别感,需要一套基于灵性认识的心理消化系统。由于我当时缺乏灵性认识,许多年来我的做法只是咽下分别态度,对怎样消化之却一无所知。我最终形成了严重的灵性消化不良症,未从坚持一体性尝试中获得营养。     这种灵性消化不良加重时,我对之非常困惑,为何这发生在我身上。毕竟,我读了所有的书,听了所有的满德里故事,理智上相信我听到的所有真理。最终我才明白,那些只停留在我的头脑表层。是,我是“巴巴爱者”。我认出他是谁!可我还不懂,怎样活出被告知的道理。     当我终于明白,自己并未活出这些真理时,不得不重新认真考虑,我之前所认知的每一件事。不得不审视我所有的灵性观念,看我是否真正活出它们。既然没有,就必须开始敢于活出它们。那个过程是苦涩累人的。我用了几年时间,才使自己学会了怎样咽下并消化分别态度的艺术。     我所学会的是:我必须有意识地运用心灵。我必须运用心灵咽下所有的分别态度。如果我运用头脑,像我曾经的做法,消化不良就会持续。这是为什么?     我发现,心灵通过对众生一体真理的真诚信念,有能力消除分别心。值得注意的是,通过把该信念作为行动的基础原则,会产生对该真理的自发之爱,反过来进一步增强该信念。而且,最重要的是,我发现这些行动实际上滋养了我的心灵。     我还认识到,为何当我依靠头脑时努力失败了。原因在于,头脑就是不具备能力消除分别心。光接受真理,缺乏对它的深刻信念,是不够的。这些成长的认识使我在行动中非常警觉,尽量确保我是用心灵而非头脑迎接生活及其挑战的。     让我们举个例,具体点说明。比方说,我和你在争论。我的头脑想,你太自大了。可接着我的头脑说,等等,记着,我们皆一体,莫对分别我作反应。于是我就闭嘴不说头脑中的想法。可我的思想和感受依旧,最终遗留着对你的怨恨感,即便如此,外在我可能做到了在讨论中始终保持平静和表面的友好。当我们试图靠头脑坚持一体真理时,这经常发生。这种情绪结果,最终成了未消化的经验。     但假如说,我们依靠对一体真理的信心作为核心信念,将体验建立在该基础上。那么我不仅会提醒自己,不要陷入自我冲突,而且会冷静接受从中产生的误解。这样,我咽下了分别心——像埃瑞奇会说的——维护了和谐,而且因为我坚持了真理,获得营养。     通过做出这些努力,我可以说:在生活中,与平常事业获得成功所需要的常规精神努力相比,要坚持一体真理则需要更多。常规精神训练只在生活的若干方面上遭遇对立,但灵性真理面对生活各个方面的全面对立。灵性努力需要的是出离世间的某种东西——为了我们看不见的,舍弃看得见的!这被称作信心,激活心灵的活信心。一旦心灵被激活,它便掌控方向盘,关闭控制我们的习惯模式、预设信念等自动导航,指导我们的意识前往何方。自从我开始做出这些努力,就感到它们乃是迈向有意识灵性生活的实质步伐。     现在我们已回顾美赫巴巴所肯定的:当我们活出众生一体时,便产生合作与和谐的生活。我们再看,能引导我们走向社区生活的另一句话。“通过神爱,新人类将学会合作与和谐的生活艺术。”     看到美赫巴巴说,有一种合作与和谐的生活艺术,不是很有意思?怀着对众生一体真理的信心,使我们坚持一体性。我们仍须将该信念付诸行动。如何付诸行动,即该艺术发挥作用之处。而我们为此付出的努力,即我们这方面基于真理的爱之行动。     多年来,埃瑞奇时常告诉我,“你必须赢取人,兄弟。”当我学着用一体观去处理经验,会感到对方与我的某种隔阂。于是我开始做的是,以各种可能的方式尽量让自己弥补隔阂,减轻我们之间的分别感。这样的行动让我想起埃瑞奇的话。当我继续努力弥补隔阂时,发觉每一次都需要不同类型的回应。所以我读到上述巴巴关于学习“合作与和谐的生活艺术”的话时,能看出他的话背后的现实真义。     合作与和谐的生活“艺术”的一部分,我认为,是学会避开他人的分别态度,不让它们扰乱我们,同时让他们贴近我们。分别态度是危险的,像猛冲的公牛,会扰乱我们的平衡,导致灾难性后果。我们必须学会这门艺术:让他人基于分别心的所有言行擦身而过,不影响我们,就像斗牛士不试图阻拦公牛或与之搏斗,而是优雅地与牛周旋,始终保持平衡与沉着。这是一门艺术。我认为,对于我们,部分诀窍在于,不要陷入谁对谁错,不要担心措辞,也不需要自我辩解。我们真正需要的是,保持聚焦于一体真理信念,即便我们尚未直接感受之。     我再补充一点,坚持众生一体信仰是个学习过程。通过试验与犯错,我们学会该艺术,根据具体情形做出适当回应,以便保持一体性。这类似画家观察画布,在画布特定部位选择用什么颜色。对美赫巴巴来说,我们坚持真理的方式太重要了,他告诉我们,“要学会坚持内在真理立场的艺术”。     坚持立场是每个人的本能。生活中的关键决定在于坚持什么。美赫巴巴要求我们坚持内在真理立场。但我们不能只运用一堆规则去这么做。巴巴告诉我们,这样做是一门艺术。因此我们做的是:要接受他的话、他的论述,将它应用在日常生活中,看会发生什么。我们学习,试验,从而成长。     这使我提到信托办公室的一件事,我喜欢讲述此事,因为埃瑞奇表现出我之前从未听说的一种独特认识。它说明了我们要过社区生活所需要的那种态度。我认为,它可能很实际地概括了美赫巴巴在《新人类》语录中阐述的那些真理。     那是个安静的下午。我们几个人坐在埃瑞奇周围。那天玛妮没来办公室。我们正坐着,一个美拉巴德居民来见埃瑞奇。他狂躁不安。我们都离开埃瑞奇的桌子,让他可以不受打扰地与埃瑞奇同坐,说清他的问题。那人心烦意乱,埃瑞奇得让他平静,他才能说出遭遇了何事。可他平静不下来。大声嚷嚷,讲述自己刚才受到的侮辱。他语气狂乱,院子里的几个居民听到喧闹声,来看个究竟。     这时那人安定了些,有一小群人围着埃瑞奇,听这人说话。至此我已让开,站得离埃瑞奇和这人坐的地方有些距离。那人继续解释,他刚才在美拉巴德的几个人手上遭受的奇耻大辱,这让我想起大艺术家们描绘的圣经场景。 这儿埃瑞奇凝神倾听一个巴巴爱者疯狂比划着表达他的愤怒,而大家围着他们,远近不等的人们,脸上带着各种惊人的戏剧性表情。我望着这个场面,惊呆了。我过去以为,这种画作太过夸张,与实际发生的必定相去甚远。而从此以后,每当我去博物馆,站在戏剧性的圣经场景作品前,便知道那些表情可能真实不虚!     终于,埃瑞奇的发言解除了那种圣经式的魔咒。他很坚决地说:“现在,你说完了?要说的都说了?(那人滔滔不绝良久,埃瑞奇只说了这句)现在我要求你听我要说的。我要求你回去找那些人,对他们道歉。我要求你回去见他们,请他们原谅。不可能有别的办法。如果你不这样做,你和他们就会开始怀藏各种各样的不满。你会对他们有怨恨,他们则会觉得认为你错是有理的。所以,为了全体利益,你必须回去找他们,请他们原谅,恢复你们大家之间的和睦。这就是巴巴的工作。”     埃瑞奇的反应令那人震惊,我们大家同样惊诧,因为这样的指导非同寻常。那人又坚称,是别人错,他不会对他们道歉。便突然离开埃瑞奇,神情沮丧难过。人人对埃瑞奇的话同样感到惊愕,人群默默散去。埃瑞奇对此事不再多言,继续他的工作。     你如何看待埃瑞奇的反应?我写这个故事时,决定给身边的一些巴巴爱者讲述此事。尽管他们喜欢当成故事听这件事,却评论:“我们只是凡人,怎可能做埃瑞奇要求做的事?”这就是我们大家面临的问题。我们被自身局限所束缚,宁愿把这种强有力事件仅仅当成精彩的巴巴故事,而不是用它来激励自己照之行动。在生活的某些时刻,我们将会抛开借口,开始活出这些故事中的真理。正如埃瑞奇反复告诉我的:“要战胜你的弱点。”     这件事和埃瑞奇的建议,说明了我们刚才讨论的许多东西。要过灵性生活,取决于我们自身,而不是等别人这么做,好让我们去报答。当我们忘掉自己的骄傲、愤怒、痛苦,才能忘记自我,将心比心。这种行为维护众生一体信仰,帮助我们战胜受限我。美赫巴巴确认这点说:     正视真理即是认识到,在多元显现中且通过多元显现,生命皆一。具有这种认识,即是在生命一体的觉悟中忘掉受限自我。     所以归根结底,即使我们感到被冤枉,我们也要坚持内在的一体真理立场,在所有当事人中间创造和谐。这些努力,虽然不像我们想的那样,却使得在我们心中建设新人类理想成为可能。     那么,假如彼此密切接触的许多人都这样生活,结果会如何呢?嗯,我想象,结果将形成真正的社区生活,因为它是以一体性为基础的。所以在我看来,我们无法创造社区生活。它是许多人真正活出灵性真理的自然结果。 满德里的生活说明了这点。我愿分享我在日记中记下的两个难忘时刻,以说明活出新人类真理是怎样带来新社区的。     一次在信托办公室,玛妮对我谈起埃瑞奇:“他无法理解人们为何不能一起和谐生活。他无法理解嫉妒、贪婪等等,他问,‘为什么?’他真希望人们一起和谐生活,在尚未实现时就感受之。”     埃瑞奇真是这样感受的,所以他散发众生一体真理。这就是许多人跟他在一起时,自然感到和谐或亲密无间的原因。他不必谈论一体性;他在场时,一体性就在。实际上,这适用所有满德里。大部分人都自发感到和他们的亲密团结。他们不对我们讲演怎样组建社区;他们活出它,让我们品尝它的滋味,使我们感到亲近他们,尽管现实中,我们中大部分人,自身尚未体验一体真理(也许在他们身边时除外)。     另一次感人时刻是这样的。一天在信托办公室,埃瑞奇对我说:“巴巴始终希望我们一起和谐生活。我喜欢感觉与他人平等。我喜欢这样!”当埃瑞奇说他喜欢感觉与他人平等时,是指感觉与他人一体。他从不喜欢超出正常礼节的过度尊敬。     我刚开始在办公室工作时,有时会对他表现出过分尊敬,他明确告诉我:不要这样做。他始终希望周围有一体感,有时,我们在聊天,离他有点远,他会让我们知道:他也很高兴参与其中。甚至以这种细微方式,促进了团体感。我们自身通过这类行为,能同样做到。 #     **第四章:更大的社区** #### 新思维方式     美赫巴巴的语录和埃瑞奇的言论给我的感受,几乎是悖论:通向和谐社区生活的道路,从关注我们自身而非社区开始。我不是指你们常听说的,世俗意义上的“先为自己着想”,而是个人工作意义上的消除自己的假我。当我们审视巴巴谈到在更大背景下工作以创造和谐时,这点似乎得到确认。     美赫巴巴在《新人类》语录篇末说:“普遍神圣生活囊括万人万物,无一例外。当认识到没有比这种神圣生活更高的要求时,爱将不仅在社会、国家和国际领域建立和平、和谐与幸福,还将闪耀自身的纯与美。”听上去就像阿瓦塔对天国的典型许诺。但注意此处的关键词:即句首的“当……时”。     是的,“当认识到……时”,可它会被认识到吗?既然我们自身都很难做到,普通大众又如何活出这个真理?尽管如此,美赫巴巴挑战我们说:如果我们接受灵性一体性,作为生活的最高要求,那么我们个人与社区将会有和平、和谐与幸福。     我们在第一部分看到,美赫巴巴说:幸福来自正确地适应他人。我们在上节看到,美赫巴巴说过:当我们活出一体精神,就有和谐与合作。那么肯定地,和谐与幸福将成为活出灵性真理的结果,哪怕不在外部生活,起码内在生活如此。     有一篇语录叫《真理的无限性》,文中美赫巴巴阐述:个人、社会乃至文明本身,必须作出怎样的改变,才能高举普遍神圣生活的要求。真正的社区生活,必须将基础建立在巴巴这篇语录提供的认识上。正如我们所谈论的,为了这样的社区生活存在,首先必须从个人开始。然后志同道合的人们,会自发地将其团体活动建立在这些灵性认识的基础上。     首先我感到,美赫巴巴表达“真理的无限性”的意思等于“众生一体”。颇有趣,他指明人类肯定有方法解决其社会问题。这应该能让我们松口气。他说:“从不二的观点正确地领会真理的无限性,也有利于社会问题的适当解决。”所以,当我们“正确地”或充分地领会众生一体真理时,这点就成为我们有效解决社会问题的工具。 该认识也适用我们的社区生活。当我们中的和谐被扰乱,相关问题就成了“社会问题”。     此处美赫巴巴的指导是惊人的。巴巴解释,究竟需要什么认识,我们才能妥善应对不光当前的社区问题,还有更大的社会问题。是的,我们能做的,不是以我们一直尝试的做法,而是以造物主叫我们做的方式——即通过认识到众生一体。因此我们不必双手一摊,放弃社区生活,像我们所有人屡屡想做的那样。有办法摆脱这种可怕的混乱。但为了应对社会问题,我们将不得不放弃一些过去行之有效的做法。     通常我们觉得,除了支持多数人的观点,别无他法。讨论社区问题时,我们马上想知道谁支持谁反对,双方的人数。这是达成决定的习惯办法。实际上,除了这个方法,我们想不出别的方式能解决这类问题。     美赫巴巴告诉我们:“只要社会问题由数字和多元概念所支配,就不会有永久的解决。”这种解决问题的方式不管用,因为巴巴说:“纯粹对数字的玩弄,无论怎样巧妙,都不能带来个体与社会之间的正确适应,也无法达成社会不同群体之间的真正和谐。”又出现了“正确适应”一词。我们看到,巴巴之前是如何用它来说明怎样获得幸福的。现在他用同样的词来说明怎样解决社会问题。     美赫巴巴进一步澄清,解决社会问题所需要的“正确适应”,不是通过多数对少数的视角:     如果一般性的社会权益由对少数人的考虑所决定,大众的利益则得不到和解;多数人不可避免地对少数人保持敌意对抗。另一方面,在民主国家,对一般性权益的决定是从多数人的观点出发。这种观点仍处于存在着“多”的二元领域之内,少数人的问题依旧没有解决。由于利益未得到调和,少数人就不可避免地对多数人保持竞争对抗。     故试图从“多”的观点解决社会问题是徒劳的。原因就是美赫巴巴告诉我们的,因为“有多,就会有对比。有大小,就有权益和特权等级。对各种等级的认可,扭曲了所有的评价。”     故从“多”的观点看待生活,会带来试图调整众人的无数权益的无止境复杂性。设想一个圆有360度,每一度都从不同角度望向圆心。我们怎么可能调和所有这些视角?     当前,我们为了解决源自所有这些个体的权益、特权等社会问题,尝试的做法是创造一个平等标准,希望通过使人人平等,达成公平合理的解决方案。然而,美赫巴巴告诉我们,不管人类怎样努力争取平等地解决社会问题,都会失败,因为我们根本上是从错误的视角看待生活。巴巴解释:“虽然平等感被用作很多社会和政治理想的基础,但只有纯粹的平等观念由众生一体的认识取代时,真正的丰富合作生活条件才能实现。”     我认为他对人类说的,不可能比这句话更清晰了。真相是:我们不是平等的,而是“一”。即使二元中,也没人真正平等,因为我们都差异很大。所以,人类在错误地努力追求平等,以为它会解决社会问题,而事实上,应当追求众生一体真理,才会解决社会问题。     回到那个圆的比喻,与其从代表圆周的我们每人的个别角度看待生活,我们不如穿过半径抵达圆心。那儿,所有不同角度皆合为一点,统一点。这就是我们需要做的旅行。因此,美赫巴巴总结说:“只有被不可分整体性和内在一体性之真理启迪,永久的解决才会到来。”     所以,一旦我们洞悉一体真理,美赫巴巴告诉我们:“……(就)开创了一种从不可分整体的角度思维的新方法。”这是我们视角上的巨大转变。看待事物真正不同于以往。该转变,不是因我们抵达内层面而获得。它是在我们自己和他人头脑制造的分别念头的持续袭击中,通过简单而又勇敢地秉持众生一体真理而获得的。     当我们从一体视角看待生活,自然而然,就“没有对照比较的位置。”我们开始真正看到,涉及到生活中的人或事时,“没有大小”。     我们也开始看到,我们本觉得理应坚持的“权益、特权等级”,连同头脑评判的“对照比较的相对价值”,都能在“对一切万物的内在价值的认可”中被放弃。这戏剧性改变了我们的价值体系,因为我们认可了神在人人内里,故人人皆有价值。     从而,这种新思维方式,使我们承认并坚持这一关键认识:“因为造物界的每个人,都不仅处于灵性无限性,而且就是那个不可分割的灵性无限性,所以每个人都第一重要,没有人第二重要。”     因此,若我们真开始运用这种新思维方式,那么紧接着,他人的权益等级,连同心理比较的负担,皆会消失。这是由于,现在我们的生活有了压倒一切的、涉及每一个人的要求。即众生一体的要求。我们现在认可,如美赫巴巴所述:“没有比这种普遍神圣生活更高的要求”。正是普遍神圣生活的要求,如今让我们敢于解决社会问题,取代使我们彼此分离、使社会问题无从解决的权益等级。     至此,我们可以说,我们充分领会了真理的无限性,如美赫巴巴上文所述:“这种认识也有利于社会问题的适当解决。”     现在我们向造物主本人(美赫巴巴)学会了:除非我们将视角改成一体性的,否则社会问题就得不到解决。让我们暂时回到另一篇语录上,文中他告诉我们,怎样才能解决世界经济问题。 #### 从自我利益转向大我利益     美赫巴巴在《新人类》中说:“除非人们认识到,在自我利益让位于无私之爱前,不会有经济问题上的计划与合作行动;否则经济调整就不可能。即便拥有物质领域的最佳设备和效率,人类也无法避免冲突和匮乏。”     我们现在一清二楚:尽管有种种计划,尽管有使用先进设备和专业技术上的合作,人类调整世界经济形势的努力将会失败,因为我们缺少真正的技术——放弃自我利益。我们可以假设,自然放下自我利益,表达无私之爱的唯一途经,就是通过一体性认识。     否则,我们放弃自我利益的观念,会根据个人基于自我感的视角,各不相同。美赫巴巴解释,人类要放弃自我利益的唯一途径,就是通过灵性调整。“灵性调整则要求消除自我——不仅从生活的物质方面,还要从那些影响人的智力、情感和文化生活等领域。”     因此人类需要灵性认识,以真正解决各种生活问题。而因我们不具备灵性认识,就克服不了真正的问题,即“消除自我”。这点注定了,不管我们的努力多么艰巨,终将失败。全球性努力将会失败,不管政府作何尝试。地方社区将会失败,无论他们多么努力。我们也会失败——除非我们放弃自我利益,除非我们放弃“多”的视角。     在《真理的无限性》语录篇末,美赫巴巴描述了一个理解并维持众生一体真理的文明。他告诉我们:“在一个基于灵性真理无限性之真正观念的文明中,将不存在常成为傲慢和分别我庇护所的多数与少数、敌对与竞争、比较与繁复评估问题。生活将无限地简单而整合,因为制造分裂混乱的幻相皆已消失。”     我们会发现,美赫巴巴的话尤其震惊我们的头脑,纳闷它怎样才能实现。然而巴巴不是说,它将要发生。他是说,通过具备众生一体认识,这是会在文明、在社会、在个人的生活中发生的。     关于怎样解决社会问题,尽管美赫巴巴未在语录中直接给出答案,但他明确告诉我们:解决问题的办法,可通过一体真理得以揭示。当全人类通过“不可分整体的新思维方式”,运用直觉工具创造性地解决社会问题时,才可能得到解决。当我用创造性一词时,是指充分意义上的:通过所有人的团结努力,将发展出资源广泛、富于想象、巧妙的解决方案。或者看待它的另一种方式,也许就像当今世界有能力解决复杂的科学或数学难题,而在数世纪之前是不可能的。     回顾《新人类》和《真理的无限性》语录中的一些资料后,我们看到,只要我们从一体性认识入手,就能组建社区,并解决社会问题。但社会不会自动改变,除非我们个人开始改变。虽然全球、社会与社区的更大议题仍将存在,我们可以先迈出第一步,开始转化自己的生活。在美赫巴巴的帮助下,我们能通过聚焦一体性,使生活不再复杂,使之变得简单而完整。通过这样做,我们有助于创造一种氛围,利于促进基于一体性的社区生活。 #### 日常努力     我们怎样才能使自己的生活变得简单?嗯,我们终日都在做价值评判,常常为这些决定而烦恼。不过有办法停止烦恼。有办法做出清晰判断。美赫巴巴告诉我们:当我们坚持众生一体时,我们的决定会“因对一切中的一的无暇认识而明晰无遮”。     凭靠对一体真理拥有信心,我们生活中的诸多小气顾虑便会消逝。我们和他人的相处将会改变,因为我们的视角从“多”改为“一”。纯粹这一洞悉就能止息生活中的诸多痛苦。纯粹这一洞悉就能使事情简单化。我们会摆脱骄傲所驱动的“艰苦评判”的精神压力。所有的对抗、竞争和比较,在生活中不再有位置。我们会清晰地看出其本质——分别我的产物。     这样的态度也会改变我们做集体决定的方式,因为我们不再从多数对少数的二分角度看待事物。我们会把每个人视为自己,尽量适应每个人,甚至不是通过外部妥协,而是通过一体感。     通过这样生活,我们确实履行了美赫巴巴的承诺,生活对我们变得简单,“因为制造分裂混乱的幻相皆已消失。”我们怎样才能触及我们所有人里面的一?巴巴告诉我们,“只能通过放弃虚妄的‘多’概念”才能实现。 我在前几册,分享了我试图放弃虚妄的“多”概念的过程。那是从醒来到入睡,时刻持续的经历。我记得遗忘吗,或者我忘了记住吗?我的意思是,如前所述,我记得遗忘假我及其所有的骄、嗔、伤感等等附件吗?或者我太沉迷于眼前生活的瞬间,以至忘了记住一体真理?     毋庸置疑,要放弃虚妄的“多”概念,需要真诚持续的努力。实际上,任何灵性努力都需要高度专注。我发现,当我真诚聚焦于美赫巴巴和他的真理,就愈发意识到:要克服任何灵性问题,一心一意的专注是多么关键。     其实,美赫巴巴在《大师之道》语录中,谈到这种努力。他说:“求道者要想冲破自身与目标之间的重重障碍,精力的高度集中不可或缺。”所以我们必须养成习惯,有必要作出更专注的努力。尽可能经常地,我们应当试验且探索出方法,不仅将一体真理,而且将来自忆念美赫巴巴的任何灵性真理付诸行动。     也许类似下面的比喻:我们在森林迷了路,需要生火取暖,驱赶野兽。我们之前读过生火方面的资料。所以对怎么做有个模糊概念,可以前从未做过。第一次尝试失败了。接着我们考虑怎么办,决定找些不同的材料,可帮助我们生火。我们尽可能试了许多材料,却毫无进展。这下束手无策。我们殚精竭虑,脑子空白。就那时,我们有了想法,以不同的方法用同样的材料生火,成了。我们激动万分,终于成功。现在安全暖和了。     少顷,我们意识到,工作并未随着生火停止。我们还得努力保持状态,使火燃着。主要阻碍之一,是风会从任何方向吹来,吹灭火焰。故我们现在要提防着,确保火不熄灭。我们手持足量材料,使火燃烧。可最终风吹灭了火,我们只好重新开始生火。不过至少现在我们知道如何生火,学会了一点在风中保持火焰燃烧的经验。更长时间内,我们有了火,使我们安全又暖和。     我觉得,这个比喻说明了我日常想拥有的那种全神贯注。我一直努力试验,怎样用一体真理生起更棒的火,得以取暖;怎样使火燃得比之前更长久,战胜“多”之风的袭击。这种训练,伴随着对我的行动的信心,且依靠来自美赫巴巴的直觉指导。 这种训练伴随着行动中的信念,并依靠从美赫巴巴那里得到的直觉指引。     如果你内心设定了目标,尤其是过灵性生活,就要从一些训练努力开始。我知道,我们许多人觉得,那种努力是机械的,因此是乏味的训练。有时我们轻视机械手段,认为它们不配爱之道。但我觉得,我们应该欣赏自己的努力,懂得它们是神爱行动的开始。我记得,有一段美赫巴巴的话,论述了从机械手段开始的必要性。     我写到这里,一段记忆浮现脑际。那是我一开始在信托办公室的生活。我刚到印度生活时,在办公室里外跟着埃瑞奇,试图尽可能多向他学习。也许我做得太热心了。一天,我们站在信托办公室外头,他抓住我的胳膊,让我坐到长凳上。他说:“听着,我不是你该追随的至师,不过我能做的,是给你训练。”我不清楚他说训练的意思,不过我学到了!     也许看待训练的另一个方式是:建水渠需要的努力。如果你见过或读过建水渠,就知道要投入多么巨大的努力。建造者必须面对许多不确定因素,面临许多障碍,经历很多失败,才能建成水渠。有时他们不得不把水从一个方向引向另一个方向。可一旦水渠建成,就有了水流。我就是这样看待战胜“多”需要的努力的,以便一体感能从心中流溢。尽管有时努力是艰巨的,我仍发现,即便在我奋力建立与真理的联系时,努力本身就使我精神振奋。此乃爱的恩典。     所以,我们想要过一种没有“制造分裂混乱的幻相”的生活,就必须每天训练自己,专注地努力。第一个障碍,如之前提到的,是我们累积羯磨的惯性,我们自我保护的习惯模式,这似乎是我们行为的默认模式。可一旦我们下决心努力改变自身行为,而不只是条件反射式行事,我认为我们的最大障碍是骄傲。重要的是要意识到,我们的骄傲是怎样维护分别心态,从而制造分裂行为的。     由于我们把自己看成孤立个体,便构建一种双重形象:即我们怎样看待自己,以及我们希望别人怎样看待自己。我认为,总体上,我们的多数烦恼,都是在这种自我形象被别人打扰时引起的。这一旦发生,我们就仿佛受到人身攻击,骄傲深受刺激。常见的反应,是通过情绪爆发辩护自身行为,显示“你错我对”。我们这么做,也许是试图愈合受伤的骄傲。     如我曾述及的,这种时候,我们大家需要做的工作是:不要对这些分裂做法让步。有时,我们会觉得自我形象受损。有时,甚至会觉得被人羞辱。但这只是我们的自我的感受。我们必须做的重要工作是:不要关注这些。世人关注这些东西。我们不!这正是我们前面讨论过的部分,埃瑞奇曾告诉我:我必须学会“咽下”分别心态。     我们关注的是:不管当时自我有何感受,都要努力坚持一体真理。即使我们的骄傲因恼怒燃起,但我们的工作是——默默地忍受我称为的“焚烧假我”。某种意义上,我们是在牺牲自我。谁知道呢,这或许正是古人向上帝做火供的真正意义。     这根本不是容易的工作!它需要坚定的努力,才能成功抵挡自我倾向,同时不涉入对他人的攻击行为。这样做之后,细心观察我们的头脑对事态作何反应。我们必须这么做,因为头脑是自我的所在地。因此,很可能它的某些部分会感到不快。     所以事后,我们应当尽量在情绪上,警觉头脑作何反应。有时我们能放下整个冲突,维持一体感。可有时我们做不到,感到不快。这时,需要看看,我们有哪些心理痛苦,为何如此。 如果我的骄傲受伤了,我已知道:倘若不照料它,伤口会扩散,影响生活的其他部分。我怎样照料受伤骄傲的伤口呢?换言之,我怎样疗愈自己?     我会试着给自己做个诚实的情绪评估。承认我也许感到恼怒或怨恨,总是比较好,以便我能理解并面对自己对它的反应。这样的探索带来深入的自我认知。     如果不这么做,我坚持一体性的尝试,会被潜意识里对他人心怀怨恨所摧毁。那么我会陷入同样的分别心漩涡——即我努力克服的东西。     也许这是我们让哪种火在内心燃烧的问题。我们是屈服于维护骄傲任怒火中烧,还是努力让心灵因渴望神爱而燃烧?     每天我仍致力于:努力不让骄傲的怒火凌驾于我,代以努力渴望爱火,焚烧分别我。事实上,就在我写到这里时,我的骄傲正因信托办公室进行的事而咝咝轻燃。我感到被排除在一项议题的讨论之外,而我对它很熟悉。无疑,我们所有人,时不时都有这种经历。     我对这种情况怎么办呢?我把自己的感受——我需要参与讨论——告诉了相关人员。但我决定不对他们表达怒气,那样只会强化分别心。我咽下挫折感,认出它只是假我的反应。与此同时,当问题在解决时,我尽量在内心亲近他们。     有时,问题并非一下得以解决。我认识到,有些长期误解相当费时间。不过我经验到,如果我有耐心,不沉溺于强化分别心的情绪或行为,最终分别心就会消失。当我们敢于这么做时,就是真正该说“捷巴巴”的时候了,因为它是灵性的胜利。这的确是我们迈向一体真理的日常努力。 #### 社区的真实范例     社区若以一体性为基础,会是什么样呢?在某些方面,无从得知,因为显然我们不具备众生一体认识。如果有人具备,就是至爱巴巴的满德里。你们会问:“在满德里社区中工作生活是怎样的?那可能是我们将知道的,或者将被世人知道的,最接近基于一体真理的社会了。”     好,我只能谈谈信托办公室,我跟在那儿工作生活的满德里的亲密接触。可惜,我不得不追溯我的认识还不如现在成熟的那段时光。要是我有现在的认识,无疑学到的会比那时更多。不过我的确有个总体印象和一些记忆,可以分享。     有一次埃瑞奇对我说,他认为共同责任是新人类的道路。而我相信,那也是满德里的工作方式。他们做工作真得像团队,虽由个体组成,却是一群团结的人。我记得有几次,宝在他的办公室对我说:“你们都无法想象,所有满德里实际上是多么团结。我们有分歧,但骨子里我们同舟共济,没有什么能分开我们。”他语气坚定。其实,宝在其他场合说过,他认为:满德里从未像本次降临期间这样团结。     他们是怎样一起工作的?嗯,每人有不同职责,同时又依靠彼此。我职责中的一个重要部分,是参与记录宝关于所有涉及信托的通讯的口授。记下口授后,我接着念给埃瑞奇听,他先过一遍,后交给玛妮和拉诺。她们如有建议,补充后,若内容需澄清,我就把文本还给宝。不然,我就打印信件。宝为信托处理大量通讯,尤其是给政府的信函。但他从不签字。玛妮是主席,因此他会让她签署信函。记得有一天,我问他,对他做的所有工作由玛妮签字,有何感受。我能看出,他毫不在乎这种东西。事实上,他很吃惊,我问了这种问题。我永远记得他脸上的那种表情,惊讶那会成为关注的东西。     白天,玛妮会去宝的办公室同他谈话,或者宝会去玛妮的办公室见她。后来,玛妮去世后,埃瑞奇每天会特意去宝的办公室。甚至当他走路困难需要帮助时,仍坚持去看宝。     他们是怎样做决定的?嗯,大部分是他们之间私下做出。不过我很欣慰日记中记录了有一天在办公室出现的一个问题,我能够去问玛妮、埃瑞奇和宝对该问题的观点。我没记录是什么问题,但他们每人有完全不同的观点。总之跟巴巴的指示有关。玛妮觉得,我们应该忠于巴巴的原话。埃瑞奇则认为,我们只需表达巴巴话语的意思。而宝表示,我们可以深入探讨之。很有意思是吗?他们对怎样为巴巴工作,有各自的观点。     另一篇日记是:玛妮和埃瑞奇在信托办公室,就某个信托事务在交谈。玛妮,作为主席,主导谈话。埃瑞奇安静地坐着。时不时,玛妮会问埃瑞奇的观点,他会这样回答:“由你们大家决定吧。”或者“我只希望你要下定决心。”     我发现埃瑞奇屡屡如此。他在董事会会议上的态度也一样。虽然他不是信托成员,但出席所有的董事会会议。(我记得从1982或1983年起,他让我参加董事会会议,来协助他参与的董事会工作。)如果谈话持续太久,他会用拳头使劲地敲桌子,说:“好了,你们大家的决定是什么?”我和他在信托办公室共事25年多了,发现能看出的是:他不太在意决定本身,而是在意犹豫不决。当然,他希望我们大家全心投入工作,因为我们是为巴巴而做。我时常和他讨论信托事务,然后去找宝。我的意见或观点是否被宝接受,埃瑞奇并不重视。他会说:“一旦你对办公室主管(此处是宝)表达了观点,就是他的责任了。该说的说了,你已尽职。”     连同上文,我日记中还写了玛妮的这句话。一天,在信托办公室,她对身边的人说:“每种情形应有你自己的判断。别拘泥于我的话。”     我分享这几篇日记,不是谈论我与满德里的生活——那会在第7册谈及。我们此刻文中谈及这些,我只想对此概括几点。这几点略微揭示了:我们怎样才能——虽有不同见解,但归根结底——也能团结在他(巴巴)的事业中。当我们认同暂时议题的价值超过一体真理时,就是分别我的胜出。那种见解,不会产生好结果。不过当我们选择众生一体真理超过任何议题时,真理便获胜。我明白,埃瑞奇并不赞成或同意某些决定,但他从不让这点影响信托办公室的氛围。他总是与周围的人保持和睦。可以说,玛妮和宝同样如此。     你们可能记得,满德里用“家人”一词,描述他们之间、他们与我们的关系。每当他们给巴巴世界寄发信息或在通信中,常把他们自己称作“你的美拉扎德家人”。     实际上,埃瑞奇和宝都会说:我们不要把共聚一堂、为巴巴事业工作的我们看成社区,而要看成家人。埃瑞奇曾对此深入探讨,说:“这是因为只有在家庭中,所有成员,不管他们有时候的怪癖,都会被爱被宽容。这样的爱与宽容不会延伸到外人,比如参加社区聚会者等等。”     还有,我日记中记了埃瑞奇这句很有意思的话,他说:“首先是生人,接着是熟人、朋友、亲属,然后是家人。”     为了创造这样的家庭氛围,正如我们看到的,要从战胜我们自己或者说自我开始。故我们将回到美赫巴巴关于自我的语录,看看我们必须战胜什么,以便迈向真正的社区生活。 #     **第五章:我们靠自造的分别活着** #### 假我无价值     埃瑞奇曾对我说:“不要把我们偶像化;我们与你们大家没有区别。不过如果我们与你们之间有个不同,就是这点——当我们走神了,就立即重新专注于巴巴。那就是我们的状态,那就是唯一的不同。”埃瑞奇觉得,满德里与其余巴巴爱者没什么区别。不管我们有何观念,使我们觉得他们是不同的或者有别于我们,则在于我们自己。     我们整天陷入分别宣称,无法自拔。从醒来到入睡,我们不断以某种方式思考、言说和行动,赋予自己一个身份,有别于他者的孤立身份。因它是有别于他者的孤立身份,据美赫巴巴所言,它是个虚假身份。     有一篇日记,让我想起埃瑞奇和我之间的如下交流。一次董事会会议,所有信托成员离开后,埃瑞奇在整理会议桌周围的椅子。他做这些时,我告诉他,我在会议上感到多么屈辱,因为我不能表达想说的话。我说完,他只叹了口气,说:“我们其实不存在,哪有什么受屈辱的?”他说这番话时,其权威渗入我内心——我们其实不存在。 另一次,埃瑞奇进一步阐明这个真理。他告诉我,美赫巴巴曾经对他说:“你不如木偶,甚至不如布娃娃。”     何以领悟有关我们存在的这一真理?你能想象,坐在宇宙之主美赫巴巴面前,此时他首次告诉你,你甚至不如木偶?木偶有某种存在,因为有人牵着线。可巴巴告诉你,甚至没有木偶师。接着巴巴告诉你,你甚至不如布娃娃。木偶存在因为有木偶师,布娃娃却没有任何明显的存在。宇宙之主告诉你这个,会有什么影响?当他表达某种意思,不像你我表达某种意思。我们的言语由瞬间气流制造。他的言语则创造。     在我们日常对家人朋友有种种职责,使这一切显得如此重要的同时,我们怎么能体悟自己甚至不如布娃娃呢?我不知道我们能不能。     不过,我们也许能做的,就是与它有关的事。埃瑞奇曾告诉我:“真正的觉醒,在于认识到人的无价值。”这里埃瑞奇谈的是:醒悟假我的无价值,假我的存在甚至不如布娃娃。     怎样才能醒悟假我的无价值?每当我们想对某个灵性真理获得清明认识,求助《语录》总是有益的。就让我们翻到关于自我的语录。     美赫巴巴告诉我们,自我作为“人类经验的整合媒介”,确实服务于有用的目的。换句话说,它是我们的“意识中心”。但问题在于自我企图整合经验的方式上。“它围绕着错误的分别性观念进行。”这对人类意味着,它不自觉地把所有行动基于分别性上。这对我们意味着,除非我们专注于美赫巴巴,否则也会这样做。     自我试图整合体验时,面临着持续的困境。美赫巴巴解释了这种困境。“尽管总是努力建立体验的统一整合,自我却从不能实现这个目标。”这对我们是个重大声明。因其整合体验的方式,自我绝不可能建立统一。因为它不可能建立一体性,“它代表着一种活跃的愚昧原理,阻碍着灵性进一步发展。”而灵性发展,对我们而言,即开始洞悉众生一体。     尽管我们渴望和他人的一体感,美赫巴巴告诉我们:自我永远做不到。故我们都把信心放在不断歪曲我们生活的东西上。似乎我们都被自己的意识中心所摆布。它的运作不仅是“对分别性的肯定”,而且“构成灵性解放与意识觉悟的主要障碍”。天哪,我们该怎么对付这样的伙伴?! #### 新整合中心     美赫巴巴告诉我们:“生命不能永远囚禁于自我牢笼。它必须在某一时刻迈向真理。”这个重大事件何时发生?当我们开始认识到“生活只要围着自我的轴心转,就不能被充分认识和体验”时,就会发生。     那时,我们深受挑战。我们变得不安,要寻找“一个绕开根本的分别性愚昧的新整合中心”。那时我们的生活尖锐化。我们意识到,必须”在真理中重组生活”。     美赫巴巴在《语录》中告诉我们:整合体验的新中心,乃是灵性大师及其代表的一切。虽然自我持续地坚执分别性,我们还是承认:美赫巴巴乃“众生一体的永久肯定”。所以,每当我们想念他,思想和行动就转而联结着他——即新体验中心。我们越专注他,越会发生“与自我核心的逐渐脱离”。     我们的思想和行动,从自我中心向美赫巴巴所代表的新体验中心的转移,乃是意识中的真正移动。最终它给我们带来“人生中的重大危机”。     虽然我们可能怀着不同的频度一直想念美赫巴巴,一旦这种危机开始,就不会结束,直到“一切心理活动都有了一个新的参照坐标”。这种新的参考坐标是什么?美赫巴巴说,一切心理活动,现在都从“它与作为无限真理化身的大师的关系,而不是与作为受限我的自我中心的任何关系”来看待。     许多年前,我经历过这种危机。但我对该危机的本质懵懂无知。那段危机时期,我热烈追寻着某种新事物,却不明白那是什么。最终我开始看出,我所思、所做、所说的与美赫巴巴相关的一切,都受到了更激烈的挑战。而通过这样做,我在心理上创造了一个新的参考点——“一个绕开根本的分别性愚昧的新整合中心”。     试图创造这个新整合中心时,会给我们带来很实际的结果。它给“自我中心不曾企及的所有价值”提供了表达。自我不能整合的这些价值是什么?即试图削弱它的任何价值,像谦逊、耐心、仁慈等。每个赋予的,皆是逐渐削弱自我所必要的。自我只想增强其骄傲,不想削弱之。自我只想增强其主宰,不想削弱之。自觉地整合并践行这些价值的过程,建立了心理危机所带来的结果——新整合中心。另外,美赫巴巴阐释,当我们建立经验的新整合中心时,“通过培养仁爱无私,全心全意地将自己臣服和奉献给作为真理的大师,自我逐渐适应人生的灵性要求……并且受到迅猛的削弱。”     就这样,我们在逐渐创造新整合中心时,面对并削弱分别性。这个新体验中心,自然会抛弃分别我的排他态度,同时整合对坚持一体真理的包容态度,带来真正的社区生活。 #### 克服分别感     为了明智对抗我们的分别我,让我们继续读《语录》,听美赫巴巴对此的阐述。他告诉我们:“出自排他或分别存在观念的每一个念头、感受或行为都有束缚性。”他的全面论述似乎概括了整个生活,揭示了我们在克服分别我上面临的压倒性困难。是的,如果我们想马上解决一切,似乎难以做到。可我们不必如此。真正进步总是一步一个脚印。     要对抗分别我,我开始尝试做的是,意识到明显使我疏远他人的那些情绪,比如仇恨、嗔怒或恐惧,并且亲自见证:诸如此类的情绪怎样“直接造成对分别我的肯定”。接着我将能看出,它们是怎样不但加强自我,而且“导致生活狭隘,带来意识局限”的。为了更好地理解嗔怒、仇恨等等如何强化分别我,且看美赫巴巴是怎样描述这些情绪对我们的影响的。     仇恨与嗔怒如何增强分别性?美赫巴巴说,当我们感到这些强烈情绪时,我们正试图驱除他人对我们生活的不利影响。“也可以说,对方被逐出个人的生命,不仅被视作异己,还无疑是自我兴盛的敌人。”我们对生活中大多数情境的本能反应是保护自己。所以当我们感到在某方面受伤害,就会升起仇恨与嗔怒的强烈情绪以保护自己。     美赫巴巴告诉我们,当我们表现出恐惧时,有一种对对方的“极不信任”。这种情绪“无不造成意识的躲避退缩,直到把另一个生命排除在自身的生活范围之外”。在嗔怒和仇恨的情况下,我们通过情绪的力量,试图驱除他人对我们生活的影响,而在恐惧的情况下,我们无助从他们身边退缩,以便他们不影响我们的生活。     至于嫉妒,美赫巴巴说:“分别感在嫉妒中得到最尖锐的表现。”我猜想在某些时刻我们都体验过心碎的嫉妒。巴巴这样描述嫉妒的动力,在嫉妒中,“有种想法,自己所求对象被别人成功地认同。这就造成对那两个人的持续而不缓解的抵触,因为他们二人发展了一种他其实希望为自己专有的关系。”仇恨和嗔怒采取驱除的攻击行为,恐惧采取退缩的被动行为,嫉妒则陷入一种也许同时感受两者的困境。     另外,除了表明仇恨、嗔怒、恐惧和嫉妒如何造成分别性,美赫巴巴还告诉我们:我们渴望他人的陪伴,也同样如此。这是个普遍经验,在生活的某些时刻,我们会希望拥有某个特别人士的陪伴。就算这种感觉常因被他们拒绝而凸显,我们也会渴望那人的陪伴,虽然那人对我们友善,却出于某些原因,无法和我们在一起。尽管如此,我们强烈感到与他们分离。巴巴这样解释了渴望的动力。“一个人渴望别人陪伴时,会深切地感到与他们的分离,强烈地感到自身的分别存在。渴望不堪忍受时,和他人的分离感也最尖锐。”     因此,为了对抗分别我,每当我感到或表现渴望、仇恨、嗔怒、恐惧或嫉妒时,就尽量觉察内在响起的警钟,警告自己:我只是在强化分别我。该警钟就是我的认识:所有这些情绪“皆是排他的态度,在自身和其余生命之间制造鸿沟”,假如我表达其中任何一个,那么我通过我的断言所做的一切,皆在强化分别我的幻相。     尽管通过理解它们对我多么有害,我能够削弱嗔、恨、惧等等,但克服分别感的解决办法是什么?除了爱,似乎没有其他答案。原因简单明了:“自我是对与人分别的肯定,爱是对与人为一的肯定。”     爱他人,可能听上去令我们气馁。但爱他人,可能比我们意识到的更为自然。这一点被美赫巴巴所确认,他说:“人类灵魂深处有一种迫切的需要——爱与认同其他灵魂。而这在凡是有欲或恨、瞋或惧之处是无法实现的”。     灵魂的基本构造是去爱,这点一定会促使我们反思爱他人实际有多难,尤其当我们有造物主——美赫巴巴——告诉我们,灵魂“深处的迫切需要”其实是去爱时。     最终我们要面对这个真理:“唯有爱是包容的态度,帮助弥合(分别情绪的)虚假和自造的鸿沟”,那时我们不会容许自己强化嗔、贪与惧的分别我障碍。     由此,作为表达灵魂需要的自然结果,社区生活就会产生。爱削弱自我,渴望一体真理削弱分别感——一切带来自发的社区生活。 #### 克服心理情结     美赫巴巴告诉我们,还有一种令人着迷的心理活动,使我们相互分离,维护分别我。那就是把自己与他人做比较的本能习惯。比较的心理运作是很微妙的,深入我们的潜意识,影响每一个行为和情绪。巴巴解释:“只要有自我,就有隐含的二元背景;只要有二元背景,就不能永远有效地止息对照和比较等心理运作。”从早到晚,心通过把自己与他人做比较来看待经验。从这种比较产生自卑与优越情结,形成我们对自己和自身行为的感觉。让我们再看,关于这些情结给我们的心理活动蒙上阴影,巴巴是怎么说的。     美赫巴巴告诉我们,有一种想优于别人的不能满足的成瘾。如果我们在试图比他人优越时失败,就会不快地陷入比别人差的角色。通过这两套心理活动,心制造并维持与他人的分离。有时我们有意识地做这些调整,但我感觉,大部分情况下是我们的潜意识心在日复一日中做这些调整。     即使当我们决定希望与他人平等时,也会失败。美赫巴巴解释为何对平等的渴望也不管用。“即使当一个人似乎感到和另一个人的某种平等感时,这种感觉也不牢固可靠。它标志着在自我的两种态度之间的一个过渡点,而不是摆脱了‘我’与‘你’之间区别的持久自由。”这是因为我们的心理活动快速变化。一旦我们有了某种感觉,生活中就出现另一个因素。不管我们心理上可能多么警觉,“‘我’与‘你’之间的平衡因优越或自卑情结的主导而不断地被干扰。”     不过,美赫巴巴告诉我们,我们不通过追求平等,而通过寻求一体,能够恢复心的失衡。巴巴解释,平等“完全不同于灵性自由生活所特有的一体感”。如前所述,他告诉我们:“虽然平等感被用作很多社会和政治理想的基础,但只有纯粹的平等观念由众生一体的认识取代时,真正的富于合作的生活条件才能实现。”正如我在第4册所述,他不是在论述成道。他是在谈,我们获得对众生一体的灵性上而非智力上的认识。     记住并深信我们一直在论述的灵性真理,能开始给我们一体感,赋予我们勇气,抵制受限我的情绪性诉求。之后当我们经历生活中的不同情结时,它们会开始越来越少地影响我们。我们会开始洞察其虚假性,会觉知到它们如何操纵我们陷入惧、恨、嗔等等。我们不再动不动就接受它们。     美赫巴巴解释,弟子消融内在的优越和自卑情结的办法,是要意识到“他本身什么都不是,但在大师身上并通过大师,他被成为一切的前景所鼓舞。”拥有这一认识,会让这些情结开始融化“一切形式的自我分别障碍”。 结果将是更少的心理波动。心越平静,我们就越有机会觉知深层一体感。随后自然而然,一体感便逐渐取代平常生活中,情结所制造且维持的心理紧张。     如果我们不做这些努力,会听任心理动荡摆布,不是从自卑就是从优越的视角看待他人。不管我们怎样替自己的想法辩护,这样的视角下,不可能创造社区生活。社区生活只有在我们自己摆脱这些心理情结时才能到来。 #     **第六章:通过觉知之光改变行为** #### 外在环境       在语录《业相的消除》中,美赫巴巴对环境如何影响我们,作了突出的阐述。他说:“人主要是由环境这个雕塑家所劈砍、凿雕和塑造的产物。”你注意到巴巴用“主要”这个词吗?     我们对环境能深刻影响我们以至我们的行为有多少了解?我们也许认为,我们不会太受周围事物影响。我们也许认为,我们思想独立自由。好,美赫巴巴的话会让我们看到:可能并非如此。     美赫巴巴说,一个人被环境影响的可能性,取决于“能否超越自身环境”,而这点,他接着说:“要取决于其性格力量”。他继续说:“他若坚强,即使在与环境的相互作用当中,也能在思想和行动上保持自由。若软弱,则屈服于环境的影响。”     当他人的反应表现在我们的环境中,要在思想和行动上保持自由,是很有价值的目标。这不是指固执己见。是指活出我们认识到的最高灵性理想。不过我们并非总能做到,出于诸多原因,我们确实会屈服于他人的影响。     记得有一次,我明显被他人影响。1980年代中期,当时住印度的许多居民中,有一种日益盛行的感觉:没有灵性训练这回事儿!奇怪的是,这种感觉发生在大多数美拉扎德满德里依然健在且相当活跃的时期。回首当年,我想我们并不理解灵性训练的微妙,有些人觉得满德里没有训练我们。我也有挫折,尽管每天伴随玛妮、埃瑞奇和宝。可我的挫折,不可否认性质更浅。其他人则强烈感到缺少灵性训练。最终,为了成为群体一员,我最后屈服参加了一个晚间闲谈聚会。     后来在埃瑞奇生命的最后那年,当时我单独和他在美拉扎德他的房间,我承认过去我时常受他人影响。我没告诉他,我怎样受影响的。我永远忘不了我告诉他这点时,他脸上的那种表情。他脸色马上变成厌恶我的样子。伴随他这么多年,他从未那样望着我。他知道,被他人影响意味着,我并没有保持专注于巴巴。     是,我们在日常生活中都会受影响,去做明知不符合坚持真理价值的事。但美赫巴巴表示,有些时候,由于环境中发生的事件,甚至强者都会屈服。他说:“即便坚强,他也有可能被一股强大的集体生活和思想方式之浪潮冲倒。要抵挡思潮的袭击,避免做环境的牺牲品,是很难的。”     我想你们会说,我成了结交群体的集体思维模式的牺牲品。然而,有各种程度的集体思维,从小型社会团体、工作群体,大到社会派系,乃至整个国家。我们必须非常警觉,切莫屈服于结交的不同团体的种种影响。它们在我们的共同生活环境中运作。团体中存在的这些集体思维浪潮中,始终有一种假设合理的欺骗性因素。而因为人类的主要需求之一是拥有归属感,我们有时会顺从团体的动力,虽明知应有其他做法。     而如果社区不是建立在对一体性的内在认识上,就注定是动摇的。确实有一种天生的渴望,成为某种大于我们自身的东西的一部分。这是我们需要当心的地方,因为真正带来有价值事物的渴望,不是要大于我们自身,而是要大于我们的假我。瞧我的错误。我在追求社区。可它基础何在?回顾过去,我只想有一种归属感,最后放弃了自己的信念。这不是真正的社区。实际上,我敢说,许多走入死胡同的探寻,都与追求社区有关。 #### 内在环境       我们怎么做,才不会被外部环境摆布,劈凿和塑造我们更甚于我们意识到的?嗯,这要我们掌握在别人手上的这些工具,以便开始有意识地劈凿和塑造自己,而不让环境对我们做这些。     我们如何才能开始塑造自己?让我们回到语录《业相的消除》。文中美赫巴巴给我们一些真正的方法来劈凿和塑造自己。此前我们也许没有这样看待他的话。所以让我们从这个角度来看吧。     现在你们认为我们该砍掉什么?嗯,就是头脑中限制我们,被称为业相的那些概念。而劈砍、凿雕和塑造我们自己,使自己摆脱业相的方法之一,美赫巴巴告诉我们,就是通过苦行。     对我们大多数人来说,“苦行”是个奇怪的词,会浮现各种各样、甚至是中世纪的意象。但说真的,我得说,美赫巴巴谈到的这种苦行,部分产生于真诚的自我反省,这为改变我们的品格奠定基础。要看清我们是谁,必须看清内在有什么。自我反省揭露内心,使我们觉知假我,使我们能劈凿和塑造自身品格,以便实践灵性真理。     我们含糊承认自身弱点是不够的。我们必须花时间,诚实客观地自我反省,看清它们。我们这么做时,自我觉知获得成长。即开始看到,我们的行为怎样维护虚假的分别我。也开始看到,通过我们对好与坏、对与错、灵性与非灵性等等观念,驱动该行为的原理。诸如此类,皆通过自我觉知之光被揭示。     此外,随着我们在自我觉知中成长,会认识到:分别我是怎样在内心运作,遮蔽一体性的。其实,随着自我觉知成为生活的自然部分,我们也逐渐认识到自己所渴望的灵性真理。     尽管我们可能用诸多方式进行自我反省,美赫巴巴阐释:两种不同方式的苦行过程,会给我们的性格带来真正改变。要么我们刻意回顾过去所犯的,为之深感忧虑的言行或做法。要么就在行动当中,我们意识到那些是不合适的,开始忏悔之。如果我们“在感情爆发期间保持脆弱”,格外有益。就是在这些时候,我们才能勇于正视,是什么真正激发了我们的行为。     美赫巴巴说,无论哪种方式,苦行的主要特征,是“以严厉的自我谴责,在心中重温错误。”这包括强化我们深深感到的懊悔感。本质上,我们“通过悔恨的心和尖锐自责回忆往事。”     美赫巴巴告诉我们,实际上,该过程影响极大,以至“由深切情感所伴随的自我谴责,能够否定嗔、贪、淫业相”。当我们生动地回忆自己的嗔、贪和淫时,能通过自责的强烈情感意识克服这些倾向,真是惊人!理解这点,会给我们信心,运用该过程使自己摆脱嗔、贪和淫的业相。     不过,让我们(即使对自己)承认曾经错了,也很难。我们感到耻辱。但美赫巴巴对我们保证,这种耻辱感对我们有益,因为“自辱之苦行可带来预期的良好效果,解开并拔除与善恶行为相关的业相。”     尽管该过程使我们摆脱业相,美赫巴巴警示我们,要小心地实践。他告诫我们:“过久地思虑所犯错误,以至发展出对琐碎小事哀叹不休的病态习惯……不应成为一种无用习惯,无节制地沮丧思考自身弱点。”     美赫巴巴通过强调,使我们恰当理解真正的苦行是什么:“真诚的苦行不在于延续悔恨悲伤,而是下决心在将来避免那些引发悔恨的行为。若导致自尊或自信丧失,苦行就未达到其真正目的——只是让某类行为不可能重复。”     终究,我们自己手中有的就是这个工具,我们可以用它,通过觉知之光从内在劈凿和塑造自己,转化我们的品格。该工具——通过苦行之自我反省——“必然会让人决心废止不良的思想行为方式,选择纯洁和服务生活。”通过这个强大工具,我们能重建具有神圣品质的性格,不仅引导我们迈向一体真理,而且让我们自发地表达真理,使社区生活成为可能。 #     **第七章:社区生活始于品格培养** #### 信心的作用     我们可用于重塑品格的主要神圣品质之一,就是信心。通过自我反省的力量,我们能够诚实地评估自己,开始看到我们需要如何及在何处增强信心。但首先,我们需要真正理解美赫巴巴所说的信心的意思。按巴巴在《语录》中描述的,有三类信心:对生活的信心,对自己的信心,对大师的信心。     美赫巴巴先告诉我们:“人生不可缺少信心。除非存在着一定程度的信心,否则生活本身就没有可能。”我认为,世界上人人内心深处都了解这点。     那么信心始于何处?始于我们的童年。美赫巴巴告诉我们,作为儿童,我们天然地信任长辈。我们不加思索地“寻求他们的保护与帮助”。“信心对人是自然的”,而且如巴巴上文所述,对人生必不可少。通常在童年经历的这种“信任他人的品质”,会持续到成年生活,除非我们在早年受到严重伤害。     当我们从童年长大,信心也会成长为一项关键因素,不仅影响个人生活,而且影响社会生活。就社会生活而言,美赫巴巴说,我们须不辜负他人对我们的信心,同时对他人有信心。按巴巴的说法,这两种互补的美德对我们极其重要,它们是“个人与集体生活无碍成长发展的条件”。因此,按巴巴解释:“正是因为信心,合作及社会生活才成为可能。正是对彼此的信心,促成了爱的自由给取,工作及其结果的自由分享。”     在此,美赫巴巴告诉我们,成功的社区生活需要什么。听闻需要什么以满足那些要求,令人十分气馁。难怪我们对社区生活的尝试失败了。这全关乎信心。是我们对彼此的信心,带来爱与服务的自由给取。如果对彼此没有信心,我们之间怎可能有促进社区生活的这种交流?     既然我们之间通常缺少信心,能做些什么呢?幸好,美赫巴巴阐明,这种情况下对我们有何要求。照样,从我们,而不是从别人开始。这要求我们发展“那些激发并肯定信心的品质”,即他描述的“可靠、稳定和乐于助人”。既了解对我们的要求,我们的日常挑战就是发展那些品质,并准备向对方提供它们。     美赫巴巴进而阐述发展这些品质的重要性,他告诉我们:信心“在人们可靠诚实与值得信任的社会里才兴旺成长;在充满敌意的环境中枯萎。”这恰似给我们作了总结,现在我们可以评估我们的环境中缺乏什么。     听了美赫巴巴的清晰阐述后,对社区生活的尝试为何失败,便不复存在任何隐秘。即要求我们每一个人发展那种“可靠、稳定和乐于助人”的品质。     但对彼此信心的成长尚有另一个因素。我们也必须发展对自己的信心。倘若我们对自己没有信心,怎么可能诚实地扩展自己,对他人有信心?     不过对自己信心的问题在于,我们“总是受到自身弱点缺陷的不断挑战与扰乱”。当我们的问题“常常顽固不让,即使一个人知道什么是对的”,此时困难愈发加重。     谁没这种感觉?那我们怎样发展对自己的信心?美赫巴巴告诉我们:“在各种艰难条件下都忠实于自己感觉正确的东西——这种信心正是可靠人格之上层建筑的基础。”     换言之,成为“可靠、稳定和乐于助人”的关键,是要全神贯注地坚持真理,不管我们面临什么困难。我可以凭经验说,美赫巴巴的指引极大地帮助了我。当生活中出现情况时,我努力记着他的训示,不管面临什么,忠实地努力秉持我感觉正确的东西——一体真理。他的言语给了我这样做的勇气,并满怀希望地激发他人对该真理的信心。 品格培养——若干神圣品质       无疑,类似“坚持内在真理立场”或“秉持一体真理”的训示,要付诸行动可能显得过于含糊。尤其我们当前的灵性观念,混杂了心理念头与情绪性想法,给我们的一体真理思想增添了不确定性。     不过,我们可用一种很实际的方式接近一体性。《语录》中美赫巴巴所述的,他希望我们发展的那些品质,将把我们带向该真理。与努力实践坚持一体性概念相比,专注发展一种特定品质,如耐心或信心,大概对我们可能更容易。     在《若干神圣品质》文中,美赫巴巴阐明一个重要的发展指针,能帮助我们开始消除不确定,引导我们迈向内在生活,表现一体真理。他说:“求道者要获得和谐与觉悟的内在生活,就必须在履行日常责任时,培养和表现很多神圣品质”。     美赫巴巴说“和谐与觉悟”的内在生活对我们是可能的,闻言岂不妙哉?但我们必须有所为以实现之。我们必须在日常生活中发展并表现一些神圣品质。     对我而言,如果我们认真地努力发展这些品质,内在生活一定会逐步展现,或许以如下方式。我们在努力中,会变得更有合作与和谐精神,不惜一切自我代价,坚持一体真理。这使我们对自己有信心,能“在各种艰难条件下,都忠实于自己感觉正确的”。结果,我们变得“可靠、稳定和乐于助人”。反过来,这自然激励他人对我们同样有信心。     这种内在展现给我们带来机遇,从而形成社区感。社区感将形成,因为它将建立在众生一体真理的基础上。让我们看看,美赫巴巴说哪些神圣品质会帮助塑造品格,后者反过来则有助于促进真正的社区生活。     首先,美赫巴巴谈到耐心与毅力的品质。倘若灵性认识仅给我们带来耐心,并坚持不懈地表现耐心,我认为纯粹这点便足以开始重塑品格。我屡屡发现,灵性生活中,耐心带来美好的一切。     我们每天面对着明确选择:屈服于嗔怒还是表现耐心。耐心的价值之一是,它直接面对自我头脑的攻击。这使我们有意识地控制内在分离冲动,从而带来更具创造性的心智状态,从一体性信仰来处理情况。     想象下,如果我们所有人大部分时间都耐心相待,互动会多么不同。只要我们有信心可以依靠相互的耐心理解,我们中的社区生活肯定会成长起来。     不过,要意识到,当我们在生活中表现耐心的神圣品质时,便开始对阻碍外部社区的因素有新的认识。这就是我们和他人内心的分离冲动。当我们克制自己的分离冲动时,它使我们“对外界的冲击痛切地敏感,后者缺少爱的滋味”。这不容易接受,因为我们承受着分裂我们的种种情绪:“轻蔑、冷嘲热讽、憎厌和猖狂仇恨。”     按美赫巴巴解释:“所有这些冲击都考验着(我们的)忍耐极限。即使世俗人偶尔遇到冷漠或敌意,都会感到痛苦。但他皮厚愚钝,痛苦也相对轻。他本来对人性就没有多好的期待,认为这些事情是不可避免和无可救药的。”     面临这些持续冲击,忍耐是最重要的,这是美赫巴巴让我们重视的第二项神圣品质。我记得,有一次在信托办公室,埃瑞奇是怎样严肃地看着我,靠近我的脸,用坚定的语气说“忍耐”的。     我们所忍耐的,是这个世道。按美赫巴巴所言,无论信不信,接受世界现实乃是另一个神圣品质。然而巴巴说明,这不代表接受世道。拥有道义勇气与自信,拒绝世道,坚持更高真理,是巴巴希望我们发展的另一个神圣品质。     接受世界现实,逐渐停止这个习惯:强求它应是别的样子。一天有多少次,我们摇头对自己说:“事情不该像这样。”可不管我们多不愿意接受现状也不会改变它。事实上,我们对事情应该如何的看法本身,就阻碍了诚实面对我们所防卫、辩护且认同为自身的自我观点。     世界,及其中我们认识的每个人,永远不会是我们希望的那样。我们无法期望别的样子,因为它全都基于摩耶——幻相。我们必须面对摩耶的原貌,不让期望使事情更糟。换言之,要面对摩耶,我们不能以任何方式逃离世界。当我们接受世界现实时,可以看到真实生活——不被我们一厢情愿的观点所蒙蔽。     因此,接受世界现实是一种神圣品质。伴随我们发展该品质,便开始如实地——而非一厢情愿地——看待事物。世界及多种多样的人类表现,更易被我们接受。我们不再认为自己有责任予以评判。我们变得自由——摆脱了评判他人及其境况的习惯——变得更宽容体谅。     但令人惊奇的是,接受世界现实,并不代表接受世界维护的价值。美赫巴巴警告我们:“世界陷于摩耶,沉溺于虚假价值。因此,世俗之道与求道者给自己规定的标准背道而驰。”     我们都有自身经验形成的一定认识。这是使我们的心灵转向美赫巴巴的东西。我们珍惜使自己更接近他的东西。这些共同的认识,某种意义上,就是我们的标准。     因此,美赫巴巴解释,我们必须坚持这些标准,即便整个世界反对我们。巴巴继续说:“要忠于自己所洞悉到的更高真理,则需要不可动摇的道义勇气和心理准备,以面对尚未向真理敞开者的批评嘲讽乃至仇恨。”     要坚持我们所珍惜的那些真理观,绝不容易。我们时常面对这种情形:日常生活中的实际状况试图诱骗我们认为,我们的观念是理想化的。然而,维护我们的真理观,决不是理想化的。当我们在日常生活中坚定拥护之,便获得内在力量,更深地发展出某种特定的神圣品质。不过,巴巴文中的训示,不是指让我们固执己见,而是指坚持我们热爱并信仰的那些灵性真理。     我想进一步谈谈“接受世界现实”和“不接受世俗之道”的神圣品质的实际应用,这涉及到我们的巴巴团体、聚会和组织。     接受世界现实的品质,应当用于我们如何看待巴巴团体、聚会和组织。该品质会让我们更易接受它们当中发生的事。尽管与美赫巴巴有关,它们也在世间运作,从而是摩耶的一部分。     一旦我们看到,巴巴团体、聚会和组织的群体场所也会制造摩耶,我们仍需发展“不接受世俗之道”的神圣品质。然而,这种不接受是很微妙的。“活在世间(即接受)而不属于它(即要超然以坚持更高价值)”的原则,不仅适用我们在世间的活动,而且适用从事巴巴的活动。     仅仅因为活动在美赫巴巴名义的庇护伞下进行,不代表世俗认识不侵入。我们中没人摆脱摩耶。我们都处在努力解放灵魂的战场上。所以我们仍受世俗之道影响,程度之深以至对之浑然不觉。即便我们可能使出浑身解数,活动仍可能充满我执,强化分别我。     这点的一个例子,是“心直口快”观念。往往,心直口快会制造不和。就像美赫巴巴对埃瑞奇指出的,诚实是鼓舞他人的东西。关键是我们要寻找,怎样以一种鼓舞情境的方式,面对那种可能制造与他人不和的事。这样的认识,只能来自我们的耐心、克制、勇气和爱心。而这些是美赫巴巴希望我们发展的品质。倘若我们的行动不是如此,不管怎样为之辩护,就不仅会违背自己对真理的追求,而且会丧失任何社区生活的机会。这点说明,发展美赫巴巴所阐述的那些品质的重要性,这对灵性生活是必不可少的。     我认为,对我们最有帮助的是要记住:我们在巴巴事业中做的所有集体努力,仅仅是想念他的媒介。水管有用,只因它是供水渠道。它自身,没有意义。同样如此,创建任何组织皆是为了服务他的事业,即使我们摆脱分别幻相。 #### 神圣品质带来灵性生活与恩典     尽管这些品质有助于创造真正的灵性社区生活,但它们在灵性生活中甚至有更深刻的地位。美赫巴巴解释:“人人都是真理的合法继承者。但是继承者必须要在灵性上准备好。”     美赫巴巴在语录《爱》中阐述了这种准备。他说:“但是,大师恩典的降临要取决于求道者的初步灵性准备。只有在求道者的性格中培养出一些神圣品质之后,对恩典的灵性准备才能充分。”故通过发展神圣品质,也在灵性上使我们准备好接受美赫巴巴的恩典。     除了我们至此谈到的种种品质,美赫巴巴说,在灵性上使我们准备好接受他的恩典的其他品质是:无忧无虑、快活、平衡、热情和专一。在语录《爱》中,美赫巴巴还说:“当一个人避免背后中伤并多想他人的优点而非缺点时,当他实践高度忍耐并希望别人幸福甚至不惜牺牲自身利益时,他便准备好接受大师的恩典。”     我们前面看到,拿自己与他人做比较会有多大隐患。美赫巴巴对我们说明背后中伤对我们与他人关系的负面影响之一。“把他人描绘成邪恶,是为了用比较来美化自己——自我希望比较,只是通常制止自己这么做。”     通过不背后中伤,我们削弱了自己与他人做比较的倾向,而且通过削弱分别感,促使自己真诚地宽容别人。另外,巴巴希望我们乐于助人,希望别人幸福甚至不惜牺牲自身利益。无疑,这种行为坚持了一体真理。谁知道呢,它甚至会把我们引向高度忍耐——无论那是什么!!!     若一个人不确定该怎样开始过灵性生活,我会说:停止背后中伤。这将带来机会实践自控。这样做,我们会看到(也许是第一次)自身的许多偏见和谬误观点。从而我们可以选择面对之摆脱之。该实践会引导我们努力培养性格中的其他神圣品质。但我首先建议这点,因为对之毫无含糊。要在灵性生活中取得任何进步皆充满变数,但致力于减少背后中伤的坏习惯则不然。我个人发现,当我全力以赴,无论如何都不讲别人的坏话时,逐渐感到内在更轻松了。一段时间后,这变得相当明显。我很高兴做了努力。     美赫巴巴本人在世时,鼓励亲近者发展这些品质。这在语录《大师之道》里有提及。实际上,巴巴说他的鼓励是那么地吸引亲近者,以至他们开始珍视他的赞许“从中获得无上乐趣”。这使他们“准备好拒绝最大的诱惑,经受最艰巨的考验。只要感到能使大师高兴,就会做他否则不可能做的事情。”     怎么说呢?我们没有美赫巴巴亲自的赞许来鼓舞我们为了他经历风雨。所以正如我们一直谈的,我们必须发展与他的内在联系。我们能那么做的一个办法,是要按我们知道肯定会取悦他的方式行动。我们很幸运,在这篇语录中,巴巴阐述了:“这些(下列行动)中的任何一个,都足以让大师高兴和满意: 高尚情感的流露, 克己的表现, 英勇的牺牲, 显示出非凡忍耐、爱或信心的事件。”     即使美赫巴巴不在肉身,当我们发展神圣品质时,仍能合拍取悦他。不过正如他警告我们的:“像大师那样去爱与服务世界,绝非懦夫弱者的游戏。”此言同样适用于那些敢于坚持众生一体真理而努力取悦巴巴的人。 # **第八章:对社区生活的深层协调**     我们之前注意到,美赫巴巴说,只有我们人人对彼此有信心,才可能有与他人的和谐关系。发展这种信心的一个方式是忠于内在真理。但重要的是,美赫巴巴告诉我们:“只有当人面对真实的完美楷模并信任之,信心才能牢固建立。”     我们没有和美赫巴巴本人相处,但确实“面对真实的完美楷模”。只要我们保持面对完美者——美赫巴巴,且相信他是每一颗心灵的内居者,一体真理就变得容易体会。那么我们生活中,似乎与他人协调的一系列无休止问题,开始融合为一个囊括一切的难题:怎样与美赫巴巴——即每一颗心灵的内居者——达成真正协调。     在语录《大师之道》中,美赫巴巴告诉我们,通过使这点成为我们生活中的唯一难题,我们便做好准备,真正解决与他人和谐的问题。这样做,不是通过与他们作暂时妥协,而是通过相信美赫巴巴在人人内里。然后我们能够开始与他人——作为独一不分灵魂的显现——实现真正的协调。只有从这个最首要视角出发,真正的社区生活才可能兴盛。 # **第九章:促进社区生活的几点认识**     接下来部分不像前文。我想对本人认为的七大重要主题做几点简短评论。这是来自我在信托办公室,努力与他人活出和谐灵性生活的经历。其中每一个主题及获得的认识,就像任何认识,皆来之不易。我知道我曾努力获得之,以减轻无明痛苦。我认为,若加以深思,会有益处。 1.通过平衡脑心学习合作:     在上册,我细谈过这点。但我想在此补充一些想法。如果我们懂得脑心平衡的重要性,就会懂得合作的真正意义。我是指,为了平衡脑心,我们必须学习脑心如何相互合作以获平衡。我们须了解脑心有不同的功能、目的和专长,要懂得它们必须怎样相互合作才能获得平衡。学习这种内在合作,帮助我们了解:对于外部合作,即如何与他人合作,什么是必要的。假若我们对脑心之间需要的合作未获得深刻认识,我不认为我们能真地懂得真正外部合作的意思。 2.关于相互沟通的想法:     在相互交谈中,我们自然而然假设,自己关联着对方的意识。但这未必是真相!有可能是我们关联着他们的潜意识。每当我们面临对方的防御或自我辩解行为的自卫机制,就是这种情况。这点发生时,可能是其潜意识控制了他们。他们可能没完全意识到,其本能自我在支配其自我表达的选择。这点发生时,与其被这种潜意识行为激怒,我们不如有意识地选择表达宽容理解,坚持一体真理。 3.为爱本身给予爱:     在语录《灵性认识的途径》中,美赫巴巴阐明,当我们要求在“释放爱”之前获得保证,头脑就会阻碍心灵。他接着提醒我们大家:“爱如果不是自发的,就不是爱。它不可能是推理的结论。它也不是讨价还价的结果。如果你在给予爱之前要首先对爱的对象确有把握,那只不过是一种算计自私形式。”所以,我们不要限制自己表达仁爱。 4.别担心被误解:     我用了多年才认识到,当我担心被误解时,消耗了多大的心理能量。事实上,至今我仍很惊奇,我们是多么容易误解对方。我看到,琐碎小事就使我们之间产生误解。通常,不管说多少话来缓和误解,它们似乎有着自己的生命,也许只有时间才能治愈。     在语录《业相的消除》中,美赫巴巴告诉我们,在无私服务的环境中,不要担心被误解。他说:“丝毫不考虑酬报或结果,完全不顾个人舒适便利或被误解的可能,即是无私服务。”     读到美赫巴巴的这句话时,它击中了我:作为人性的一个有趣怪癖,我们可能不介意在服务活动中失去舒适便利,但我们确实发现,很难放下担心被误解。可能因为它触及我们的骄傲。     另外,尽管被误解对我们大家是家常便饭,往往就是它破坏了社区生活,因它摧毁相互信任。不过,我们可回忆本书开篇引用的埃瑞奇的话,“……我们只应当关注抓紧巴巴”,不管如何被误解。不过,埃瑞奇也会谆谆教诲我们:我们被误解时,需要放下小鸡肚肠的怨气。     我最终得出结论:既然我其实并不了解自己,怎能期望别人理解我?一旦有这点认识,我逐渐开始接受日常发生的误解,尽我所能地忍耐当时的情形。 5.社区生活的精神:    不因误解制造怨气的另一面是,心中保持对彼此的真诚善意。在这点上,我们不可能欺骗心灵。无论有人希望我们好或不好,我们都能感受到。美赫巴巴对我们阐述了怎样表达善意,他说:“当心灵真正联结时,你完全认同于别人。你的援助行为或慰藉之言,弥补了他们的缺失;从他们的感激和善意中,你实际上接受的要多于给予的。这样,通过为别人活着,你自己的生活也得到充实扩展。” 6.社区活动:     在语录《无私服务》中,美赫巴巴针对如何履行服务,给了我们一些关键指导。这点在第3册讨论过,但我想在此重提几点,因为它对帮助我们建设社区生活也很重要。     看到美赫巴巴对明智与不明智的服务加以区分,很有意思。他告诉我们,即便我们的服务是不明智的,也能获得某些灵性利益。但这里对我来说重要的是:他告诉我们,我们的不明智服务“给他人造成不必要的痛苦”。 对我而言,美赫巴巴给了我们一个宝贵认识。对,我们在服务。我们想无私地服务,不管我们最终怎么做,只要用心,就能获得某些灵性利益。     但同时,由于我们的服务不明智——由于我们在服务中与他人互动的方式——造成他们的痛苦。自然,我们给他人造成痛苦,会阻抑社区生活的机会。     实际上,美赫巴巴确认,我们“也许无私,行动却制造混乱而非和谐,因为尚未学会怎样在不制造纠葛的情况下,提供真正而有效的服务。”此处巴巴说明了事情的症结:尽管我们也许在行动中是无私的,但缺少灵性认识,我们只会制造混乱而非和谐。结果使别人受苦。     美赫巴巴接着说:“即使完全无私,服务也要由灵性认识所指导,这很重要;因为如果处理得不明智,无私服务往往制造混乱纠葛。”如果我们发展灵性认识,那时社区生活中的大部分机会将不再错失,诚实社区的间歇突发表现,将发展为全面的社区经验。     美赫巴巴用鼓励我们发展灵性认识结束这段语录。“行动要成为对世界的纯然祝福,就必须发自对生活的完美认识。同我接触联系者,应当发展对生活的真正认识,培养那种不制造混乱的服务。”因此巴巴希望我们发展灵性认识,那么在我们服务中造成他人痛苦的那些纠葛将越来越少,且如我一直所述,将创造我们想要的社区生活。 7.保持心理平衡:     相对一种认识,这是更必要的品质。经历短时期和满德里的相处和服务,这点极为明显,他们过着一种配合美赫巴巴的非同寻常的生活节奏。与他们共事的我和其他人,都必须学会让自己适应这种节奏。     我相信,随着我们更接近美赫巴巴,人人面临同样的挑战,活出他的内在指示。因此就像巴巴在语录《完美性》中解释的,他希望我们“紧跟迅速变化的生活节奏,并且相应地保持心理平衡”。 **结束语**     我一直想对社区生活做个总结,尽量简洁。我认为,如果我们把美赫巴巴的如下讯息铭记在心,就会逐步克制自己的分别我,逐步接受他人。仅仅这些,将帮助我们开始创造我们想要的社区生活。和谐的表现,是内在一体性——即众生一体真理——的显现。     **我容忍一切。因而你们也应如此。要对每个人宽容,当你感到怒气上升,想与对方争论时,就说:“我来这里是为巴巴,巴巴最希望的是和谐。”和谐是生活的基础,活在团体中,为我工作,和我一起生活,协助我的工作。**                                                              ——美赫巴巴                                                                  1937年,纳西科埃舍 英文原书: Oneness in the World (Booklet V) The  Community :  Living  in  the  Truth of  the  Unity  of  All  Life 2013  By  Craig  Ian  Ruff 翻译:美赫锋   校对:石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