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码云GVP开源项目 12k star Uniapp+ElementUI 功能强大 支持多语言、二开方便! 广告
# 网络基本功(十九):细说NAT原理与配置 **转载请在文首保留原文出处:EMC中文支持论坛**[https://community.emc.com/go/chinese](https://community.emc.com/go/chinese) [![image001.gif](https://community.emc.com/servlet/JiveServlet/downloadImage/2-856307-104520/image001.gif)](https://community.emc.com/servlet/JiveServlet/showImage/2-856307-104520/image001.gif) ## 介绍 NAT技术让少数公有IP地址被使用私有地址的大量主机所共享。这一机制允许远多于IP地址空间所支持的主机共享网络。同时,由于NAT屏蔽了内部网络,也为局域网内的机器提供了安全保障。 NAT的基本实施过程包括使用一个预留给本地IP网络的私有地址成立组织的内部网络,同时分配给组织一个或多个公网IP地址,并在本地网络与公网之间安装一个或多个具有NAT功能的路由器。NAT路由器实现的功能包括将数据报中私网地址转换成公网地址,反向亦然。当有报文通过时,网络地址转换其不仅检查报文信息,还将报文头中的IP地址和端口信息进行修改,以使处于NAT之后的机器共享少数公网IP地址。 ## 更多信息 **何时使用NAT?** 因为NAT能够减少在网络环境中所需的公共IP地址需求,因此当两家公司重复内部地址合并时,这一技术是很有帮助的。当组织改变其Internet服务供应商(ISP),但网络管理员不想改变内部地址方案时,NAT也是一个很好用的工具。 以下是应用NAT的场景: * 用户需要访问Internet但主机没有全球唯一的IP地址 * 用户更改ISP需要对网络重新编号 * 用户需要合并地址重复的内网 通常NAT应用于边界路由器。例如,下图中NAT应用于企业连接到Internet的路由器上: [![image002.png](https://community.emc.com/servlet/JiveServlet/downloadImage/2-856307-104480/670-501/image002.png)](https://community.emc.com/servlet/JiveServlet/showImage/2-856307-104480/image002.png) **NAT的优势与不足:** | **优势** | **不足** | | --- | --- | | 节约合法注册地址 | 转换导致交换路径延时 | | 解决地址重叠问题 | 导致端到端IP地址无法追溯 | | 提高访问Internet灵活性 | 某些应用程序无法使用 | | 网络变动无需地址重新编号 | **网络地址转换类型:** 静态NAT:此类NAT在本地和全局地址之间做一到一的永久映射。须注意静态NAT要求用户对每一台主机都有一个真实的Internet IP地址。 动态NAT:允许用户将一个未登记的IP地址映射到一个登记的IP地址池中的一个。采用动态分配的方法将外部合法地址映射到内部网络,无需像静态NAT那样,通过对路由器进行静态配置来将内部地址映射到外部地址,但是必须有足够的真正的IP地址来进行收发包。 端口NAT(PAT):最为流行的NAT配置类型。通过多个源端口,将多个未登记的IP地址映射到一个合法IP地址(多到一)。使用PAT能够使上千个用户仅使用一个全局IP地址连接到Internet。 **NAT术语:** NAT术语还是比较直观的。NAT地址转换之后成为全局地址。通常是Internet上使用的公网地址。如果不访问Internet的话就不需要用到。 本地地址:NAT地址转换之前用到的地址。内部本地地址实际上是尝试访问Internet的发送主机的私有地址。外部本地地址通常是连接到用户ISP的路由器接口,也是报文开始传输的公有地址。 转换之后,内部本地地址之后被称为内部全局地址,而外部全局地址成为目标主机的地址。如下表所示: | **名称** | **含义** | | --- | --- | | 内部本地 | 转换前的源主机内部地址 | | 外部本地 | Internet上识别到源主机的地址。通常是连接到ISP的路由器接口——真实的Internet地址。 | | 内部全局 | 转换后连接到Internet的源主机地址。也是真实的Internet地址 | | 外部全局 | 外部目标主机地址,同样是真实的Internet地址 | [![image003.png](https://community.emc.com/servlet/JiveServlet/downloadImage/2-856307-104517/670-352/image003.png)](https://community.emc.com/servlet/JiveServlet/showImage/2-856307-104517/image003.png) **NAT实现细节:** 下图中,主机10.1.1.1将报文发送到有NAT功能的边界路由器。路由器将源IP地址识别为内部本地IP地址,在报文中转换源IP地址,并在NAT表中记录此次转换。 配有新转换源地址的报文发送到外部接口。外部主机将报文发送给目的主机并且NAT路由器通过NAT表将内部全局IP地址转换回内部本地IP地址。 [![image004.png](https://community.emc.com/servlet/JiveServlet/downloadImage/2-856307-104518/670-440/image004.png)](https://community.emc.com/servlet/JiveServlet/showImage/2-856307-104518/image004.png) PAT方式中,所有内部主机都转换为一个IP地址。如下图所示,除了内部本地IP地址和内部全局IP地址以外,还多了一个端口号。端口号帮助路由器识别哪一台主机应当收到返回数据。路由器使用来自各主机的源端口好来区别他们各自发出的数据。注意当报文离开路由器时有一个目标端口号80,而HTTP服务器将报文发回时目的端口号为1026。从而允许NAT转换路由器区别NAT表中的主机然后将目的IP地址转换回内部本地地址。 本例中,端口号在传输层用户识别本地主机。如果必须要使用真实全局IP地址来识别源主机,那就只能通过静态NAT,并且会用光所有地址。PAT允许我们在传输层识别主机,从而理论上一个真实IP地址可被65,000台主机共享。 [![image005.png](https://community.emc.com/servlet/JiveServlet/downloadImage/2-856307-104519/670-440/image005.png)](https://community.emc.com/servlet/JiveServlet/showImage/2-856307-104519/image005.png) **静态NAT配置:** ``` ip nat inside source static 10.1.1.1 170.46.2.2 ! interface Ethernet0 ip address 10.1.1.10 255.255.255.0 ip nat inside ! interface Serial0 ip address 170.46.2.1 255.255.255.0 ip nat outside ! ``` 在第一个路由器输出中, ip nat inside source 命令指定需要转换的IP地址。本例中,此命令配置了内部本地IP地址10.1.1.1到外部全局IP地址170.46.2.2的静态配置。 在各接口下都有一条ip nat命令。ip nat inside命令将该接口识别为内部接口,ip nat outside命令将该接口识别为外部接口。回头看 ip nat inside source 命令,该命令将内部接口作为转换的源或起点。也可以这样使用:ip nat outside source。该选项表明指定的外部接口会成为转换的源或起点。 **动态NAT配置:** 动态NAT表示将一个地址池当作真实IP地址提供给内部一组用户。由于不使用端口号,对于同时尝试访问外部网络的用户必须提供真实的IP地址。 以下是动态NAT配置的示例输出: ``` ip nat pool todd 170.168.2.3 170.168.2.254     netmask 255.255.255.0 ip nat inside source list 1 pool todd ! interface Ethernet0 ip address 10.1.1.10 255.255.255.0 ip nat inside ! interface Serial0 ip address 170.168.2.1 255.255.255.0 ip nat outside ! access-list 1 permit 10.1.1.0 0.0.0.255 ! ``` ip nat inside source list 1 pool todd 命令告知路由器将匹配access-list 1的IP地址转换到名为todd的IP NAT池中的一个地址。这里ACL并不是出于安全因素通过允许或拒绝数据来过滤报文。本例中,它是用来选择或指定我们感兴趣的数据流。当数据流与接入列表相匹配,就被拉入NAT进程转换。 命令 ip nat pool todd 170.168.2.3 192.168.2.254 netmask 255.255.255.0用来创建地址池,之后被分配给请求全局地址的主机。做Cisco NAT故障排查时,一定要检查池中确保有足够地址提供转换给内部主机。最后,确保池名匹配,注意区分大小写。 **端口NAT配置:** 以下是端口NAT配置的示例输出: ``` ip nat pool globalnet 170.168.2.1 170.168.2.1 netmask 255.255.255.0 ip nat inside source list 1 pool globalnet overload ! interface Ethernet0/0 ip address 10.1.1.10 255.255.255.0 ip nat inside ! interface Serial0/0 ip address 170.168.2.1 255.255.255.0 ip nat outside ! access-list 1 permit 10.1.1.0 0.0.0.255 ``` 端口NAT与动态NAT配置的不同之处在于: 地址池变为只有一个IP地址 在ip nat inside source命令最后加入overload关键字。 本例中一个关键元素是使用了池中的一个IP地址作为外部接口IP地址。如果有其他可用地址如170.168.2.2可作为额外地址,这样做在内部大量用户同时为活跃状态,需要不止一个重载IP地址时很有帮助。 ## 参考 CC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