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11.20A 录校:吴勇)
今天讲汉唐十六号,皮肤干痒,它是一种癣类,就是身上长癣了,也就是属于是外科皮肤病。而这所谓的外科皮肤病实际上来说都是身体内部内脏的病变而在外形成的病症,我们首先看倪海厦先生的原文:
此丸适用于四肢关节皮粗糙,局部皮痒,干硬结块,时痒时无感觉,不论病名为何均可适用 此方。
倪海厦先生设计的方剂主要针对皮肤干痒结块。它痒,有时痒,有时不痒。从此处我们看到一种病症,就是平时我们所遇见的包括皮肤干痒症、牛皮癣症等等。只要知道这病发的原理,基本上来说配药都可以知道它。
像这样的情况,这药主要是调节体内的内脏,内脏功能比较强之后,自然皮毛上就没有病症。当我们了解到如何治疗内脏方面的事情,下一步对于美容方面的,我们可以设计相应的方剂。美容是健康的美,就是说皮肤细腻光滑有光泽,显示出正常的健康,呈现出粉红的颜色等等,才叫美容。不是在外面抹化妆品才叫美容,当知道里面生发的关系把里面调节好了,自然外面就看上去比较舒服比较漂亮。好,我们看倪海厦先生的原文:
目前西医遇到此类病,最多叫病人外敷些油性的膏药,
比如现在在外抹肝油酸之类的,还有一些在冬天的时候手脚干裂的,也让抹一些油脂膏之类的。
如痒难耐则外敷些类固醇药来止痒,
这些大都是激素类药物。用这些激素类药,强行升发皮肤里的精气来抗痒,时间久后就容易造成皮肤亢奋增生,很容易形成皮肤癌。就是说经常用这一些激素类的药涂在皮肤上,容易形成皮肤癌。
毫无解决根治与预防之法。
这是讲述西医对治疗皮肤类疾病的方法。它根本就是无办法解决这种病症,没办法除其根。
其主因就是不知此病从何而来,因此顽固不治。
看看倪海厦先生的中医治疗办法,也就是倪海厦先生的中医理论。
按照中医的看法,肺主皮毛,故一切皮上的病都由肺而来。
人的身体里面分五大系统,也就是人的身体象里面分成五个数,五个数便是金木水火土,也是肝脾肺心肾。其中肺主皮毛,心主血脉,脾主肌肉,肝主筋,肾主骨。也就是说人身体里面所有的一切全部被五行之数所涵盖在里面。
肺主司呼吸,而呼吸时,并非只有二个鼻孔在呼吸,而是全身毛孔都在同步呼吸,
以前我给大家讲课的时候已经说了,皮肤至少可以达到人呼吸的二成左右。并且我举了个实例,就是说人在感冒的时候,属于是表闭症,玄府闭住了,不得呼吸,汗毛孔全部闭住了,这时人就出现喘证,为什幺会出现喘证呢?就是说两成的皮肤呼吸已经闭住了不能呼吸了,只能加速鼻孔的呼吸,然后身体的需要这个大气的量才能够补给到,所以说就会出现这一个喘证。当玄府一开开之后,玄府被打开了,可以与外界进行呼吸交换了,这个时候喘自然就平了。所以说我们 治喘的时候也有一个方法就是开其玄府。我们接着再看:
肺中高品质的津液,就是利用呼吸的压力而透达全身上下皮肤表面,
肺朝百脉,肺中高品质津液要通过呼吸作用到皮肤表面,滋润皮肤,可以使皮肤光滑。
而此津液之本源是来自大肠,
肺与大肠互为表里
食物的残渣与水份进入大肠以后,大肠被上帝设计成围绕小肠一圈,就是要利用小肠的热能来蒸化大肠中的水份,水份气化以后,渗透出大肠,洁净的津液进入肺部,这津液是口水的来源,也是滋润皮肤的主要来源,一旦此一管道受到影响,比如肺中有过多的痰,或沉积一些物质在肺中无法清出,或小肠的热度不足,无法完全气化大肠中的津液,都会令肺中的津液无法均匀的分布全身,终而造成皮肤干燥,生痒,毛孔因而阻塞,这就是此病的来源。
肺主皮毛肺朝百脉,肺要向皮毛中输什幺东西?《内经》里面讲:食气入胃,浊气归心,淫精于脉,脉气流经,经气归于肺,肺朝百脉,输精于皮毛。就是说水谷,人体所食的谷类食品,其精气散于肝,淫气与精藏于五脏之中,其浊气归于心,淫精于脉,脉气再经过经络归于肺,肺朝百脉,然后输精于皮毛,这是肺向皮毛所输的一条,是水谷营养之气。然后下面还有一个叫做饮入于胃,饮便是属于水之气,游溢精气上输于脾,脾气散精,上归于肺,这是属于水路。一个是谷之路,它要通过心然后上升于肺,然后通过肺朝百脉再输精于皮毛。再一条便是水路,它要经过脾,然后脾要散精上归于肺,而后输精于皮毛。也就是水谷之气,全部要通过肺输送到皮毛,这时候人的皮肤才会滋润,才会比较柔软光滑。
我们看倪海厦所说的水份是在大肠中,大肠围小肠转一圈,其在右侧部位 与小肠接在一起的是盲肠,盲肠接着的部位是升结肠,在小肠之上的是平结肠,在左侧的是降结肠。大肠围绕小肠是利用小肠中的热能来蒸化大肠的水份。好,我现在给大家所说的是倪海厦先生的观点与本门的这一个观点它里面的区别,最终结果是一样的。倪海厦先生他所说的利用小肠来热蒸发大肠中的水份,而水分气化以后上入到肺部。本门的观点,这个小肠能够腐化,能够阳化气谷物。小肠的热也是脾运化功能的一部分,意思是说通过脾的运化功能,可以把津液运化出来上升于肺,也就是内经所说的饮入于胃,游溢精气,然后上输于脾,通过脾散精,然后上归于肺。倪海厦先生他的这一个是,小肠蒸发大肠水份实际上是脾的运化功能,虽然和我讲的看似不同,实际上里面的道理基本上和我一样,也就是说倪海厦先生他的意思是有形的脏腑来论述这关系,本门论述的五行脏腑的功能来说这现象的。当把这个水分运化出来后,上归于脾之后,然后上归于肺,这个便是津液的来源。
从这里面就可以看到,当一个人口干口渴,津液不足的时候该怎幺办,要运化其脾气,这是属于一方面。同时在内经里面也说,叫做辛以润之,就是用辛味的药可以润,为什幺?辛可散之,能把水份蒸到上面来,当口燥渴的情况,是脾湿困运化不动的时候,在上部就出现燥渴的现象,而实际是脾湿困。这种情况去其脾湿,脾的运化功能一增强则口渴自然可愈。如果来说是脾部湿困而出现上部口渴,你用滋阴的办法只会助其脾湿,使脾不得运化,然后上部会更渴,也就是用滋阴的办法只能暂时解决一下,然后继续又渴,这种情况就要运转中土去脾湿,其脾气便自然散精然后上入于肺,这个时候津液便足了,然后口水出来了,口也就不渴了,这是属于一种情况。
另外一种口渴的情况,是属于相火逆于上,逆于上则灼伤心液,造成了心火上炎,这种情况也能造成口渴。而对这种情况要敛其相火,敛相火之后,增加心液,心液一增,则其口渴便可去掉。
虽然讲的是皮肤干燥的症状,但是里面的医理全部都是相通的,知道了一个道理然后,你慢慢的可以推,可推出很多疾病出来。中医就是这幺一回事,医者意也,它要把里面所有的东西圆通起来,这就是中医。
我们看倪海厦分析的,如果来说这一根管道受到影响,他以脏腑实体论述,我们可以看到,如果要说小肠之热不够没有办法去蒸化大肠中水份,这情况自然津液不得上升,这是一条。第二条如果大肠当中水份枯竭小肠再热而水分仍然没有上升,第三条,如果肺中要是有阻塞,也就是肺中有过多的痰没办法清除,在这一种情况肺中之精液便不能输布全身也会造成皮肤干燥。在正常情况不是病理的情况下,生理的皮肤干燥一般出现在老年人身上,而年轻人,包括青春期小 孩子等等,他们的皮肤就是水灵灵的,为什幺年轻的时候就水灵灵的,一到年老皮肤就干燥呢?这几条原因都有,在本门里面,这个小肠里面热度不够就是脾的阳化 气不足,也就是中土里面运化的情况不足,所以治疗这情况用倪海厦门的办法就是增小肠热量然后增加大肠中水份然后去肺中痰。按本门理论是增加脾阳的运化能 力,脾阳来自什幺地方?来自肾阳,这就是脾的中土运化能力。把脾运化起来了,水谷气增加了,肺中之痰液清除了,自然便可以肺朝百脉,输精于皮毛,皮肤自然也就不干燥了。好,这是讲述这个里面的理论。我们接着倪海厦先生说的:
如果医师不知道此一生化过程,只一昧的用类固醇来内服或外敷,只会造成恶性循环,毛孔越阻塞,皮肤就越干。
这种情况,用激素类药物治疗皮肤干燥证,用起来后暂时升发皮肤内的精气,一生发过后,当时稍微好点,然后过度用,使皮肤更干燥,时间长久后,要是生发过度了亢进了不可逆转了就变成皮肤癌了。就是属于这样的一种情况。我们接着再看:
常见于夏日时,干燥的皮肤会比其它季节来得好,就是因为夏季气候较热,皮肤较易出汗,体内热量较易散出毛孔,使此一管道较其它三季顺畅而导致的。
这就是夏天的时候,阳气上升则为夏天,这时候天气比较热,体内阳气升发比较盛,水气就很容易达到表部,人动一动就出汗了,皮肤也就显示比较湿润,冬天的时候就容易干燥,因为冬天的时候阳气收藏了。我在给大家讲这个六气理论的时候,已经给大家说了,所谓阴阳交则成湿,阴阳易则成燥。夏天的时候,其阳气而上升,上升遇阴气则成湿,这时候皮肤显示湿气,水灵灵的。冬天阳气藏内,阴气于外,阴阳相离,自然皮肤干燥。我们看自然中的一个现象,比如冬天下过雨后,特别是在土地上雪化后地面非常潮湿,早上时北风一吹结块了,就显的特别干,中午的时候太阳一来就成泥泞之地了。为什幺呢?就是经过一个晚上的北风一吹,天气寒冷阳气收藏,阴阳相离则成燥证,中午的时候太阳一照阳气起来,与地面的阴气阴阳相交则成湿气,就是这道理。我们接着来看:
我们必须依照上述的原则,先清除肺中的痰饮、浊物,同时加强小肠的热能,使正常的津液能透达皮表,从而治好此类顽固的皮肤病。
鱼鳞症牛皮癣症这些干燥皮肤症都可以用这治。除了上述脏腑这个生化过程外,还存在有其毒气,就是说正常水润之气不能上升于皮肤,而其毒气首先排于皮肤,用上述办法去治疗,同时还要解其毒。
每个人得病的情形不同,深浅不一,而此药必须服用一段时间方可完全去除,须要耐心的配合。直到干燥皮肤完全回复正常,方可止药,同时保持身体汗水的正常代谢,使汗水因运动而出,因自然而止,不可强力止汗,会令病情更加恶化。
看倪海厦先生上面分析过了,现在稍分析一下用药:
第一条:首先去痰饮浊物,去痰的药茯苓、泽泻等去水湿药,半夏、生姜降逆,白芥子、陈皮去痰浊,尽量按其症选择。
第二条:加强小肠之热能实际上是加强脾的运化功能,黄芽汤、理中汤、附子理中汤等等之类的。然后再加桂枝,可以加桂附理中、桂附黄芽汤,增加小肠热能,增加脾的运化,就是增加肾阳,肾阳强了脾阳才会强。
第三条:是增加大肠的水份,在帖子里面我说过,皮肤干燥症,一物一太极,基本上都是里面的水湿证,也就是脾有水湿,在体表才会出现皮肤干燥,外面干里面就湿。
第四条:是外面湿,里面是肠道必然津液亏少,津液亏外面才出现湿疹,湿在于脾的运化功能,燥气在于肠道,不论这身体外面皮肤是干燥的还是湿润性的,它里面的根源就是在于其脾湿而肠燥,所以说要运转脾气去脾湿的同时还要润肠,这看似相反的治疗,但要同时进行,去其土湿要润其肠,这是内部的。
第五条:就是肺中的有形痰饮痰浊物要去除,同时用升发之药,使其肺中津液能够输精于皮毛,在外部的,这一个肺气,肺朝百脉输精于皮毛,如何完成这步骤的,是通过肝气的升发,也就是肺中的有形痰、饮痰浊物要去除,同时用升发之药,使其肺中津液能够输精于皮毛。
这是一个内脏一个里面一个外面同时治疗,在里面要去脾湿润肠道,外面要去肺中痰浊升肝气,这是外面的治法。
我们看帖子里面有几个发出治牛皮癣,不论是牛皮癣还是湿疹,还是其它皮肤病,根源治法只有一个。只是按外面症的不同,在里面加减药物,也就是用药的君臣偏重,就可治外面各种皮肤病,这一个保持汗水的自然通畅 这一条是很重要的,不论是干燥症状还是湿润症状,这种情况都需要保持汗水,它的自然的通畅。我们看孙真人的千金方里面有一个治大风的,风症的,它里面的办法可进行借鉴。这个风来说呢,凡患风服汤药,非得大汗其风不去,风要随汗而除,风为邪气。身体上面出现皮肤病有其毒气,如果改一下,皮肤上的毒气服汤药,同时也要用汗法,非汗则毒不去,就可以去借用这样的一句话。孙真人的这个服药的方法,治风非得密室不得服汤药,就是说服这个药必须避风的意思。我们看在帖子里面包括荨麻疹,实际上读荨(音前)麻疹,大家都读成荨(音寻)了,看字典也把它改成荨(音寻)了。这样的是风入于皮肤,这种病症也可以通过这办法治,不过荨麻疹这病症,只是风入于皮肤,而内脏病症显现出来的还不是太多,这种情况就要保持心情愉快,使体内气运行正常,同时要缓开风气,就是把体内风缓缓散出去,荨麻疹对西医也是绝症,没听说过哪个西医能把这症治好。在内部要保持脾的运化,因为它里面暂时没有肺中痰浊物阻,身体里面水份也不是很少,但要把里面的水发出去,也就是里面的基础打好,在外面要缓开风气。风去后,里面通过脾的运转,身体的正常津液,也就是正气都能一步一步的,步步为营地把体表占领,把风邪赶出去,这种情况荨麻疹就可治好了。对于牛皮癣、干燥鱼鳞症,还有下一篇所讲的湿疹等等这样的病症。关键是在里面增加脾的运转功能,增加肠的润气,外面去肺中痰涎,然后强化肝的升化功能,同时要解毒,从肝中解出一部分毒气,则向外到皮肤的毒气就少一点,当毒清洁后,能够正常代谢了,皮肤就好了,这些病都是慢性病,不能急,一急就不行。我们看下面倪海厦先生的方剂的主要成分:
主要成份︰当归、生地、蝉蜕、荆芥、知母、木通…..等。
当归养血活血同时升肝气,生地润肠道的,蝉蜕荆芥是开表气的,知母与生地是润的,木通是通络的,等等后面还有,他保留了,刚才我讲的时候实际上是透露了这个组方问题,没听懂的多听几遍录音,这皮肤病就会治疗了。好,下课。
- 汉唐中医方剂
- HT-1 白带丸
- HT-2 退乳丸
- HT-3 记忆力减退
- HT-4 皮肤过敏
- HT-5 通乳丸
- HT-6 手抖兼心颤憟
- HT-7 胃痈及胃出血
- HT-8 子宫症痼
- HT-9 血箭痔丸
- HT-10 大禹丸(腹腔积水专用)
- HT-11 抵挡丸
- HT-12 脱肛丸
- HT-13 淋痛、小便刺痛
- HT-14 胆石症
- HT-15 真寒假热 厥四逆之症
- HT-16 皮肤干痒癣
- HT-17 湿疹脓疮
- HT-18 腰蛇胸蛇颈蛇
- HT-19 情绪焦虑
- HT-20 四肢无力
- HT-21 补阳还五丸
- HT-22 奔豚汤
- HT-23 肝阳上亢 肾阳不足
- HT-24 降血糖中医之上中下三消渴症
- HT-25 疏通经络剂
- HT-26 石淋,砂淋,小便带血
- HT-27 痛风丸
- HT-28 风湿丸
- HT-29 消痔丸
- HT-30 足三阳经虚实痛(西医名坐骨神经痛)
- HT-31 中焦湿热
- HT-32 乌金丸
- HT-33 中焦湿热过盛兼便秘(过重兼便秘)阳明胃热
- HT-34 补天丸(掉头发,耳鸣)
- HT-35 紫金丹(胸腔内伤 , 上身瘀血)
- HT-36 天青丸(妇女痛经) (兼治下身瘀血,受伤)
- HT-37 天威丸(男性与女子元阳不足)
- HT-38 玉华丸(女性滋补良药)
- HT-39 鼻渊丸(鼻塞不通,流清涕)
- HT-40 乌梅丸(各种寄生虫,蛔虫)
- HT-41 中安丸(失眠)
- HT-42 控涎丹
- HT-43 麻子仁丸
- HT-44 皂荚丸
- HT-45 己椒苈黄丸
- HT-46 六味地黄丸
- HT-47 重阳丸(男子精中带血)
- HT-48 金匮肾气丸
- HT-49 起阳丸(振奋阳气, 生精) VS 威而刚
- HT-50 牙痛止痛剂
- HT-51 白内障
- HT-52 赤丸
- HT-53 风引汤
- HT-54 喉蛾方
- HT-59 喷鼻(耳)药粉
- HT-60 强力天青丸
- HT-61 明目地黄丸
- HT-62 沉香桂附丸
- HT-63 中医学之骨损症
- HT-64 妇女经停后身热盗汗、易生气、情绪不稳定
- HT-65 膀胱结石
- HT-66 摄护腺肥大
- HT-67 失心丸
- HT-68 护肝丸
- HT-69 肾脏积水
- HT-70 定心丸中医之心肾不交(主症是有焦虑,忧郁之情志)
- HT-71 清郁开结丸(中医之肝脾失衡导致沮丧情绪低落)
- HT-72 浮萍方(小儿风痒,汗出全身,治风痒,疥癞等皮病)
- HT-73 透脓方
- HT-74 艘风解毒汤
- HT-77 中医名为上焦湿热且实之心绞痛症
- HT-78 健胃散
- HT-79 青春痘
- HT-80 减肥药
- HT-81 鼻过敏合并头痛(鼻炎兼头痛)
- HT-82 下焦寒实之四逆症(可比较西医学之摄护腺癌)
- HT-83 皮肤诸病
- HT-84 肝结石
- HT-85 外用青春痘之剂
- HT-87 中医之九种心痛之一(可与西医学之心脏肥大症做比较)
- HT-88 磁珠丸(中医名白内瘴,青光眼与西医同)
- HT-89 健筋骨丸(关节肌肉萎缩)
- HT-90 消瘤丸中医俗名大脖子病 (可以参考西医学之甲状腺瘤)
- HT-92 增高丸
- HT-93 小儿过动症
- HT-95 拖里化毒饮(淋巴脓块,乳房脓块恶臭,阴道脓疡恶臭等症候)
- HT-96 乳癌的外用粉剂
- HT-97 何首乌丸
- HT-98 五石乌头丸
- HT-99 斑龙丸
- HT-100 历节丸
- 六个倪海厦治感冒的经方
- 桂枝汤
- 麻黄汤
- 葛根汤
- 大青龙汤
- 小青龙汤
- 柴胡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