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站式轻松地调用各大LLM模型接口,支持GPT4、智谱、星火、月之暗面及文生图 广告
# 补 编 ## 1 有印象意识(27)[**[①]**](#_ftn1) 应本书编辑的要求,美赫巴巴补充了如下内容: 第一个人体一旦被采用,意识就肯定是完全的,但并未从此开始内化。意识最初开始内化时,表示人仅仅在灵性道路上开始迈出第一步。 在第一个人体出生时间与开始行道时间之间,一个人的仍有印象的完全意识,必然要沉湎于一个过程-它最终从受这些印象控制的完全意识中逐出这些印象。 应注意的是在这个包含成千上万次转世的期间,曾经顽固或厚重的印象被转世过程如此彻底地动摇,以至它们对意识的牢固掌控变得松驰。这些顽固(厚重或粗浊)的印象,通过无数和各种对立体验变得稀薄和微弱。带来对立体验的持续转世,使这些体验的极限被达到。 还应注意的是,只有当这些厚重、顽固或粗浊的印象变得稀薄或微弱时,通过浊印象对浊界体验的极限,才被浊媒介人体所达到。当厚重、顽固的印象变得稀薄时,它们不再产生浊体验,因为这些稀薄(微弱)的印象变得精炼或精微,而不再粗浊或浊重。这种精炼或精微印象的总量被称作“精印象”。这些精印象带来精微类型(即涉及到精界)的体验,精体体验这些精印象并试图消耗它们。 当这些精印象变得愈加稀薄和更为精炼时,这种印象的总量被称作心印象。这些心印象带来涉及到心界的体验,心体体验这些心印象并试图消耗它们。 当最后一丝心印象通过心体的体验而被耗尽时,灵魂的全意识(它从与最第一个人体认同的那刻直到最后一个人体-即具有心意识的人,一直处于印象的控制中),现在摆脱了印象的负担。只有这种无印象的全意识才能够实现灵魂的“我是神”状态的终极体验。 当浊重或顽固印象经由转世过程变得稀薄时,它们成为精印象。这些精印象不能再带来对浊界的体验。在这个阶段,浊意识人的意识自动地开始沉湎于精界体验。这标志着意识内化过程的到来,求道者开始行走灵性道路。显然,精印象必须引起对精界的体验。精体通过对精界的体验耗尽这些精印象,意识内化的过程继续进行。 ## 2 实用密教 ***通往真理之路因人而异*** 没有通用的规则或方法,适用于渴望成道的一切人。每个人都必须自寻出路,选择适合自己的方法,尽管其选择通常取决于其往世所取得印象( *业相* )的总效果。他应由良知的信仰所指引,采用最适合其灵性倾向、身体禀赋和外部环境的方法。真理皆一,但求真方法在本质上却因人而异。苏非徒说:“有多少个人类灵魂,就有多少条通往神的道路。” “大自然之美有成千上万个方面,有成千上万种接受(认识)它的方式途径;在真知的道路上,谁能决定何种独特方法为特定个体所专设?”——阿克巴(Akbar) ***舍 ******弃*** 当一个求道者或信徒受舍弃所吸引时,这意味着舍弃精神已潜在于他。这种准备成熟归结于在无数的进化形体和转世期间所体验的经由生死之门的无数次出入中从苦到乐与从乐到苦的可怕摇摆。因为这种舍弃精神是潜在的,所以只需某种激发原因就能将之提到表面;也只有当它显露出来时,我们才能看到其力量和性质。 倘若该潜在精神仅仅是源于一时痛苦过量的一种精神消化不良,结合对某种更悦人事物的几分向往,那么这种表面舍弃就只能是短暂而微弱的,只是对不愉快事物的暂时逃避。但在其最好方面,该潜在精神乃是极度厌世同强烈渴望神之间的一种秘密进攻协议。当它显露出来时,表现为一种不可挫败的决心-统帅整个生命去战胜低我,拒斥与此伟大可怕斗争无关的一切。注意“拒斥”这个词:它意味着这样一个求道者抛弃了不相干的事物。可把舍弃称作灵性渴望之花的果实,为之授粉的是对无止境生死之徒劳的厌倦。舍弃一旦显现,就有很多看待它的方式,其中最简单的是将之划分为两大类:内在的和外在的。 外在舍弃即彻底放弃一切尘世欢娱和对物质享受的身体执着。在初期阶段,这种舍弃有助于引向内在舍弃和专注神。在印度会看到数以万计所谓的 *萨尼亚斯* (弃世者),其中太多的人已选择这种外在舍弃只是作为一种职业,这能使他们沉溺于无所事事的不事生产的生活。不过,外在舍弃也可以是且常常是真正的。在这种情况下,它将不可避免地引向内在舍弃-这才是重要的舍弃。内在舍弃意味着在欲望的根源控制之,不让头脑成为淫贪瞋的牺牲品。这并不是说要人立刻停止**有**这种念头。那是不可能的,因为只要产生念头的*业相*仍是一个人生命的部分,这些念头就会继续骚扰。斗争必然是艰巨而持久的。 尤其对西方来说,外在舍弃不可取也不切实际。从一开始就应该是内在和精神舍弃。人应在世间生活,履行所有的法定义务,但精神上感到超脱于一切事物。应入世而不属世。苏非徒说:“心想神,手做工。” 曾有访者请教德里的至师赫兹拉·尼扎姆丁·奥里亚,该怎样在世间生活?这时碰巧有几位妇女头顶水罐路过,边走边打手势闲聊。尼扎姆丁指着她们,说:“瞧那些妇人-你就该**那样**在世间生活。”被要求解释此神秘话语时,大师继续说,“这些头顶着水罐从井边回家的妇女,似乎只是在彼此交谈闲言碎语,别无所思;但她们自始至终都专注于一件远为重要的事情-平衡头上的水罐。因此,无论你的身体、感官或者心的纯粹表层或许在忙什么,警觉内心要一直专注神。” ***外塔各与外拉几亚*** 我们若把舍弃视作一种心理状态,就会理解该心理状态怎样可以是暂时也可以是持久的。前者叫“ *外塔各* ”,后者叫“ *外拉几亚* ”。 *外塔各* (暂时舍弃)只是对世界及其事务的暂时厌倦,这归因于某种震惊、失望或损失,加上对神的模糊渴望;也可能是出于一时的冲动。在 *外塔各* ,心转离世界,转向虔诚生活;但这种态度是不持久的,一旦环境改变或者冲动消失,心又会回到老路上。 然而 *外拉几亚* (不可改变的舍弃)是这样一种心理状态,它牵涉到对上帝的如此渴望和对俗事的如此深的淡漠,以至于一经唤起就不知撤退,并能抵制一切的诱惑,不半途而废。著名的乔达摩佛陀的例子即说明了 *外拉几亚* 。 我们已解释过舍弃是潜在的与神合一欲望与潜在的厌世精神相结合的外在显现,我们还用花、花粉和果实做比方。就授粉而言,花和花粉自身无能为力,因为二者只有要靠某种外力才能结合,比如风、蜜蜂或昆虫。在大自然中授粉是否发生,可能取决于成千上万如此多的未知因素,以至于现代科学也放弃对之预测,而称之为“机遇”。不过这与此处的主题无关,在我们的譬喻中将把这种授粉看作一种馈赠。 回到 *外拉几亚* ,让我们记住:与神结合的渴望潜在于**一切**生物。但只有当灵魂接近美赫巴巴在《神圣主题》中所称的“证悟过程”的开始时,这个潜在渴望才闯入意识。对世界的厌倦也是在我们所有人中自然发展出来的,并随着我们更接近该证悟过程的起点,而变得越来越强大。花儿盛开花粉成熟时,风或蜜蜂给予授粉之礼物,因而结出果实。同理,内在准备成熟的时刻到来时,神圣礼物也降临于灵魂,为成道渴望和漠然厌世授粉,因此产生无价的*外拉几亚*之果。这种神圣馈赠可以是内居之神的内在恩典之一触,也可以是与某位圣人或至师联系的结果。但它总是馈赠。 *外拉几亚*最初显现时,几乎必然表现为一段时期的外在舍弃。但*外拉几亚*因是持久的,而迟早会引向真正的舍弃-内在舍弃。 当一个求道者显出这种对真理的强烈渴望时,就获得了进入道路的资格。有个故事,讲大师被弟子缠问自己何时成道。一天他们到河里洗澡,大师将弟子的头按入水中一会时间。眼看他就要窒息,大师才将其拉出,问他在水下时最想要什么。弟子答,“空气。”大师解释说,当弟子同等强烈地渴望神时,成道才会到来。毛拉那·鲁米说: “少喊着要水,却要制造对它的更多渴望。” 用美赫巴巴的话说:“道路始于对更深奥实在的有意识渴望。正如离开水的鱼儿渴望回到水中,感知到目标的求道者也渴望与神合一。 事实上,在愚昧面纱将他与本源分离的一刻,回归本源的渴望便存在于每一个生命,但在他作为求道者进入道路之前,这是无意识的[[②]](#_ftn2)。” 苏非徒将这种心态称作“ *套巴* ”,意为悔改并暗含着为灵性生活而背离或放弃感官生活。迈出这一大步者不再回头顾望身后之物。 美赫巴巴说,会有千百个求道者享受千百样的灵性体验,却只有一条真知道路。这是一条内在却实际的路线。虽非普通路径,但对行走其上的真正行道者的内眼,却清晰可感。不过,即便那些有真实“体验”的密教行者,也只能解释他们亲历过的道路部分。那些到达第三层面的关键点者,对第四层面一无所知,也不能将任何人引向他们所达到的层面。其知识和体验局限于他们自身。只有那些在第五和第六层面者,才能将他人带到他们的层面,任何受其恩典惠顾者都将大大受益。 世上的个体灵魂处于浊领域局限之内,浊领域包括一切浊恒星、卫星、行星和一切空间。对最初级科学定律和是非道德准则全然无知的野蛮人,与伟大的哲学家或科学家,同在浊领域的范围之内。哲学家可能在理论上对精界相当谙熟,科学家可能是最前沿现代物理学的权威;但从精层面的立场,他们和野蛮人同属浊领域。除非精领域被体验,对一切属于浊领域者,真知依然是智力狡辩的话题,因为我们所说的“精”不纯粹指浊的最精微形式。在这个词的一般意义上,也许可把很精微的物质称作“精”-比如以太、原子、震动、光和空间;但它们毫无疑问属于浊,尽管具有很精微的形式。 从灵性上讲,“精”所指的完全不同于物质事物,无论是怎样微弱的物质。虽然浊领域是精领域的结果,并依赖于精领域,精领域却完全独立于浊领域。可以吃的行为做例子。浊行为是思想的结果,并依赖于思想;思想却独立于身体行为。 ***忘 ******记*** 接近并实现真理的全部哲学,在于我们可称之为“忘记”的问题。切勿将此处所用的词语“忘记”与其公认的意义相联系-比如忘了寄信,或者仅仅是头脑的迟钝茫然状态。在此特殊意义上的忘记,是一种逐渐发展为灵性体验的心态。外在舍弃不是忘记,因为它主要是身体的,部分是心理的;而内在舍弃完全成为精神舍弃时,则必然表现忘记的品质与尊严。所以说,一个人也许会舍弃世界,但要忘记之,却不那么容易。 因此在此特殊意义上的忘记,说明了人类所体验的一切快乐-灵性或其它的-背后的秘密。这种忘记的苏非派术语为“ *比库第* ”。但不应将它与“ *比毫希* ”混为一谈,尽管常常如此。 忘记与无意识之间有着重要的区别;可借助于若干无意识类型的例子加以说明。首先须记住:忘记是心对物质世界的部分或完全 **超然** ,而无意识则是心对物质世界的部分或完全 **麻木** 。前者带来不同程度的灵性喜悦,后者导致不同程度的苦乐终止。 再看一两个无意识例子。一个非常健康之人不会操心像心脏这样的生命器官的机能。这意味着他忘记了该器官在人体中不断而完好地跳动,维持生命与健康。但若出现心律紊乱,立刻会有不适感;发生心肌梗塞,立刻心前区疼痛。任何一种情况都提醒他有个心脏。不适或疼痛感,虽发自心脏,却纯粹因为心的功能才被感受到。心越注意心脏,就越感到不适或疼痛。疼痛达到极点,继而可能失去知觉-能使人忘记疼痛的意识线路中断。但这是无意识,而非灵性意义上的忘记。外科医生通过前额叶脑白质切断术,可以干预某些神经传导通路-后者让心集中于癌症等不治之症的顽固性疼痛。手术之后,疼痛依然在,患者却停止注意从而不再管它。这仍是使用纯粹物理手段所达到的部分无意识,而非灵性意义上的真正忘记。睡眠是一种从生活损耗中给人提供暂息的无意识状态;但睡眠却不是灵性意义上的真正忘记。 因此幸福和不幸福的整个哲学取决于一种或另一种忘记、一类或另一类记忆之问题。记忆是心对某个具体观念、人、事物或地点的执着;忘记则相反。一旦认识到记忆导致痛苦,那么唯一的治疗就是某种忘记,而这种忘记可以是积极或是消极的。积极的忘记是心对外部刺激保持觉知,但拒绝作出反应。消极的忘记要么是纯粹的无意识-如酣眠时心的止息,要么是心的加速,如被定义为一种逃避痛苦记忆之方式的疯癫状态。通过使用致醉物或麻醉品,可人为诱导不同程度的睡眠或疯癫;但这也是一种战胜记忆的消极方法。 所以,积极的忘记是治疗,其稳定培养能在人里发展心理平衡,这种平衡能使人表现出慈善、宽恕、宽容、无私和服务他人等高尚品格。不具备该积极忘记者成为其环境的晴雨表。其平衡被最轻微的表扬恭维、被最轻微的诽谤批评所打乱;其心就像细弱的芦苇,为最轻微的情感之风所摇摆。这样的人永远跟自己作战,不懂平静。 训练这种积极忘记时,不仅有必要对逆境无动于衷,而且对顺境也不做反应。后者更难做到且更少被提及-尽管它同等重要。 虽说积极忘记位于幸福根源,却决非轻而易得。不过,一旦达到这种心理状态,一个人便超出苦乐,成为自身主宰。要对灵性生活完全有效,这种忘记必须成为持久;而该持久只有经过多世的不断实践才能达到。有些人因往世努力忘记,而在后来某生,得到其自发和短暂闪现,正是这些人把最好的诗歌、艺术和哲学给予世界,在科学领域做出最伟大发现。 在这些真正忘记的时刻,心超然于一切物质环境,诗人让想象力自由翱翔。艺术家在给某种理想赋予形式时,完全忘记自己和一切无关环境,创造出杰作。最佳的哲学是在一个人不考虑其纯粹个人境遇起落而考察人生问题时道出;一些最伟大的科学发现也是在同样心境中产生。忘记的这种真正自发显现确实甚为罕见,虽说诗人、艺术家和哲学家乃天生而非后天,但这些真正忘记之瞬间,却是诸往世所做努力的结果。 在让生活可忍受的努力中,有些人培养出某种脆弱的坚忍坦然-“管他呢,无所谓”观点;另一些人则不顾后果陷入享乐主义。前者是对失败的冷漠接受,后者试图在享乐怀抱中忘记失败。两者皆非真正的忘记。而一个人做到真正忘记时,便进入灵性王国,经历不同程度的忘记,直到抵达目标。美赫巴巴告诉我们:“忘记今世使人成为行道者( *拉合拉维* , *撒达克* );忘记来世使人成为圣贤;忘记自我即证悟;忘记忘记乃完美。” ## 3 第一层面 哈菲兹下面的话显然指第一层面: “不知神圣至爱的真居在何处;只知道这么多:我听见(香客车队的)铃声。” 关于声音和层面的话题,美赫巴巴说[[③]](#_ftn3): “不过,要知道这一点:声音存在于所有七个层面,在感受、陶醉和喜乐表现上有所不同。 高级层面的音、色、香无法被想象成我们在身体层面习惯的东西……我们身体的听、视、嗅器官,对体验和享受高级层面没有用途。那是用一只不同的眼看,一只不同的耳听,一只不同的鼻嗅。你们已知道有内感官-人体外感官的对应;体验高级层面用的就是内感官。 要避免错误地把高级层面的声音视作在振动强度和频率上不同于物质层面声音的某种东西;要确知在前三个层面,实际上存在着可称之为‘音’的东西。该音的形(form)、美(beauty)、乐(music)和喜(bliss)超越语言。天乐或*那得*为第一层面所特有,哈菲兹称之为“铃音”。 如前所述,音虽存在于所有七个层面,‘香’(smell)却为第二和第三层面所特有,‘色’(sight)则属于第五和第六层面…… 第七层面独特无比。在此音、色和香本质神圣,为那些发自低级层面的所无可比拟。在这个层面,人不听、嗅或视,而是同时**成为**音、色和香,并神圣地意识之。” ## 4 第二层面 哈菲兹下面的话显然指第二层面: “我该怎样向你透露,昨夜在酒肆,对那个陶醉踉跄的我,无形世界的天使带来的巨大福音?” ## 5 第三层面 在下面的话中,哈菲兹指第三层面: “这个知晓(灵性)状态和阶段的乐师,在其演出中插入神圣至爱的话,这给听众(爱者)带来怎样的焦虑和烦恼啊!” ## 6 第三与第四层面之间的阶段 第三与第四层面之间的旅程又困难又危险,因为在这两个层面之间,存在着入魔点( *姆卡穆-埃-海拉特* )。行道者若在此处停下,就很难离开该入魔状态,虽然大多数行道者直接从第三层面过渡到第四层面。除非尽快脱离该状态并向第四层面前进,否则行道者的进步就会无限期延搁。一旦入魔,就会持续数日、数月或数年保持如此。他不能前进又不能倒退。既非浊意识又非精意识。但又不能说他 **无意识** ,因为他充分意识到入魔;正因这种对入魔的意识,他才过着这种“活死亡”。 深深入魔的行道者身体状态也同等奇怪,他若以某个姿势坐着,就连续数月或数年保持该姿势。同理,若站立时入魔,则继续站到入魔结束。总之,他保持着最初入魔时的姿势,虽然他也许看似一尊无生命的塑像,事实上却比世俗人更有生命力。 在苏非派世界众所周知,皮兰·喀里亚的阿里·阿美·萨比尔在成为至师之前,曾怎样在一棵树旁保持站立数年。在此期间,萨比亚的心沉浸于这种*姆卡穆-埃-海拉特*入魔状态,并被一位*库特博*解救出来。只有自然死亡或在世大师的神圣帮助,才能帮助这样一个入魔的行道者走出灵性僵局。大师要么把他带回第三层面,要么把他推向前,以此帮助这样的行道者。 哈菲兹说下面的话时,无疑想到行道者的这个阶段: “让我如此眩晕陶醉,以致因为这种忘却状态,我竟不记得从心中进出的东西。” 美赫巴巴解释说,行道者从第三往第四层面过渡时,冒着进入 *姆卡穆-埃-海拉特* (入魔状态)的危险。他指出,在道路的其它阶段也有入魔状态,但最重要的是第三与第四层面之间的。这种 *海拉特* (入魔)可强可弱。在行道者入魔的时刻,若无障碍或干扰因素出现,*海拉特*就深或强。当时若有干扰因素出现,*海拉特*则弱。如果体验第三与第四层面之间或强或弱*海拉特*的行道者,后被意外事件推向一个更高层面,则无不进入第五与第六层面之间的一个位置,再次带着同样强或弱的 *海拉特* 。不过,这种事例极为罕见。喀里亚的阿里·阿美·萨比尔和孟买的巴巴·阿卜得·拉曼都是从第三与第四层面之间很强的*海拉特*中,被推入第五与第六层面之间很强的*海拉特*中,前者通过一位*库特博*的恩典馈赠,后者通过神的馈赠-以意外事故的形式。 持续到死亡或直到同至师接触为止的完全固定的姿势,只在那些有很强*海拉特*的行道者中看到。有一位已跟美赫巴巴在一起多年的 *玛司特* (神醉者),1936年从拉乎里被带到美赫巴巴跟前时,就处于这个第三与第四层面之间的*海拉特*状态。但他的*海拉特*较弱,虽用一种姿势连续站立很多小时,但不永久保持该姿势。阿里·阿美·萨比尔的入魔却很强烈,他保持一种姿势,直到最后从入魔中被一位*库特博*解放出来。 千万不要把这种入魔状态同精神分裂症患者的紧张性木僵混为一谈,尽管可能表面相似。二者皆入魔状态,却有天渊之别。 ## 7 心界的行道者 美赫巴巴说,心领域的行道者若在印度,却生出想见美洲之念,与此心愿同时,他便如愿在那儿-精神或者身体。也许有人会问,他怎么跟念头本身行得一样快。答案是心无处不在,因而心领域的行道者无须旅行。他不用浊或精器官,就能去任何想去之处。只要想知道,就能知道有关浊、精、心领域的任何一切,直至第六层面。还更重要的是,他能帮助较低意识层面者以及普通人,达到他自身的进步层面。当第五层面的行道者想直接帮助求道者时,就能“牵着其手”行道。他这样做时,求道者自己也能内在感知心界导师(苏非徒称为“ *瓦隶* ”)的不断临在,还感到自己实际上被他领着走在通向完美的路上。哈菲兹在下面的诗句中显然在想象被如此引领者的感受: “威赫的师父啊,牵手带领我,因为相比其他驰骋前进的同伴,我乃(无助地)赤足行道。” 但一般来说, *瓦隶* ( *玛哈普如希* )帮助求道者,是通过凝视他的眼睛,从而揭去内在真眼的内面纱。苏非徒把*瓦隶*通过“视”的灵性加持称为 *塔瓦久* 。*塔瓦久*一词不适用于至师。在至师的情况中,正确的词是“意旨”,因为他们不用(层面上的导师的情况中所必须的)身体接触也能提供这种帮助。 美赫巴巴解释,在第五层面,行道者有时渴望神圣临在,有时处理世俗责任。事实上,就第五层面的神圣临在而言,神一直在,但行道者把注意力转向世俗责任时,也许不总是渴望这种临在。在第六层面,行道者百分之百坚持渴望神的临在。哈菲兹下面的话显然指其第五层面体验: “哈菲兹啊!你若渴望神在场,那就别让你自己缺席!” ## 8 第六层面 成功达到该层面的行者有资格被称为*辟尔*或 *萨特普如希* 。英语中没有这些词的适当翻译。也许可用词语“圣人”,但其缺陷是用法太过含糊。 在下面的话中,哈菲兹想起第六层面: “我们已见映现于(心)杯的至爱容颜。愚昧者啊,我们从中饮取的极乐,你毫无概念。” ## 9 第六层面的真知 关于第六层面的真知,美赫巴巴告诉我们:“唯有神存在,如果任何事物因愚昧而存在,其存在乃虚幻。于是它作为神的影子而存在,这意味着神既在大知又在愚昧阶段。第六层面的灵魂与神面对面,却仍在二元领域;其真知有不同方面;下面的苏非派术语,是同一个体验的四个角度。所有这些方面都同时被体验。 (1) *哈玛兀斯特* :意思是‘一切皆祂’;对于体验该真知者,唯神存在。 (2) *哈玛阿兹兀斯特* :意思是‘一切来自祂’;对于体验该真知者,所有的现象、不同和多样都在愚昧盛行时,作为幻相存在。 (3) *哈玛巴兀斯特* :意思是‘一切与他同在’;对于体验该真知者,神无属性又有属性。大知盛行时,其属性无限;愚昧盛行时,其属性有限。身、心和三界不存在;若似乎存在,乃作为影子而存在。 (4) *哈玛达兀斯特* :意思是‘一切在他里面’;对于体验该真知者,连愚昧也不存在。表现时,其存在来自神的无意识和无限大知;所以凡是因愚昧而存在于二元的无论什么,都来自它永存其中的神。” ## 10第七层面 要知道在融入第七层面的时刻,一切同浊、精、心体及同宇宙的联系都必须断掉。在一般浊存在中,没有什么类似于把个体束缚于其三体和宇宙的这些经久重要联系的突然断掉。相比之下,肉体死亡无关紧要,其意义就像一根线断掉那样。通常在死亡之时,精体和生命力彻底同浊体分离。但在死后最初四天,心保持同浊体的联系。在此后七天,在较小程度上保持联系。然而,在终极的寂灭( *法那* )中却不是身与心的分离,而是心和全部 *奴可希-伊-阿玛尔* ( *业相* )的实际消灭。 ## 11奇迹的不同类型 美赫巴巴向我们解释了下面几种奇迹间的区别: 1.救世主( *阿瓦塔* )的奇迹 2.至师( *赛古鲁* )的奇迹 3.*辟尔*和 *瓦隶* (分别在第六和第五层面者)的奇迹 4.在较低层面者(第一、第二、第三和第四层面)的奇迹 关于这四类奇迹,美赫巴巴告诉我们: 1.**救世主的奇迹**具有宇宙性,并在普遍需要时施展。救世主想施奇迹时,乃根据形势需要,暂时置身于第六、第五或第四层面。然而,需要奇迹非常强大时,祂会暂时置身于第四层面。 2.**至师的奇迹**规模也很大,但不覆盖整个宇宙。不过,如救世主的一样,这些奇迹也完全是为了唤醒他人而施展。打算施奇迹的至师,也像救世主那样,暂时置身于第六、第五或第四层面;为了奇迹非常强大,他也暂时置身于第四层面。第七层面的*玛居卜-埃-卡弥尔*从不施奇迹,原因很简单:对这样一个灵魂,心、精、浊三界不存在。 3.***辟尔*****或*****瓦隶*****的奇迹**在规模上有限。事实上他们不直接施展奇迹。那些可归功于他们的奇迹,出自其对他人思想和感情的心理影响,并带来灵性和物质利益。他们不会下降到第四层面-灵性大能层面。 1. **第一、第二和第三层面的行道者** ,能够从自身层面使用或展示能力,比如读懂他人的心,凭空变出东西,不看就能背诵书中文字段落,让火车停下,可被活埋连续数小时,身体升空等等。这些是行道者在不同层面上获得的实际能力,因此不可称之为纯粹的骗人把戏。至师和*阿瓦塔*能够夺去较低也就是第一、第二和第三层面行道者使用能力的能力,甚至能够夺去第四层面者的大能。苏非徒将这种夺去较低层面者能力的行为称作“ *萨卜-埃-未拉亚特* ”。 在第四层面贮藏着一切大能[[④]](#_ftn4),这些能力若被行道者滥用,会导致其彻底毁灭。但这种奇迹不会给世界造成不利影响,因为同时代的灵性阶层首脑*库特博-伊-阿希得*会确保这些行为无效。 美赫巴巴进而解释说,前三个层面的行道者对能力不加鉴别的展现非常危险;而滥用第四层面能力者,则无不堕落到进化的最低阶段-石头状态。 针对这些危险,卡比尔说: “上主的房屋甚高,好比最高的枣椰树顶。人爬上去,可品尝爱之琼浆;若跌下来,则折断颈项。” ***奇迹的有意与无意发生*** 救世主和至师所施的奇迹,背后有着神圣动机,可以是有意的或是无意的。救世主或至师的有意奇迹,是通过其**意志**的表现和力量有意为之;无意的奇迹则独立于救世主或至师的意志,通过总是活跃在这些伟大者周围的力量而发生。后一类奇迹中,救世主或至师意识不到其自身作为根源和主因的奇迹事件。不过,这些完人们的有意和无意奇迹总是为了世界的灵性觉醒。 ***救世主******和至师为什么施奇迹?*** 特别世俗的人灵性上迟钝,有时候需要用奇迹把他们或其他非常幼稚者从这种迟钝后果中救出。这可用下面的譬喻说明。 假设有儿童手中漫不经心地抓着一只麻雀,眼看要把它扼死。要救麻雀的命,则不宜强行从孩子手里夺去,因为他很可能抓得更紧,扼死麻雀。不过,若给他一枚钱币,他几乎肯定会松手放开麻雀。从而防止孩子出于对其行为的十足无知而杀生。至师的奇迹也是同样:防止人们出于对灵性价值的十足无知而害己害人。 若金子被定义为代表奇迹,那么较低层面的瑜珈士则是通过在世人眼前晃动金子来迷惑之,使他们震惊于其超凡能力。他们若臣服于这样一个瑜珈士,最终将承受残酷的幻灭。然而,当救世主或至师在世人眼前晃动金子时,他乃是用一种*摩耶*形式,把他们从更有束缚性的其它*摩耶*形式中拽出,以便把他们引向通往其真正命运(证悟大我)的道路。 让我们采取另一种解释,设想有个人色盲,世界对他显现为蓝色。其眼睛因此发挥蓝色镜片的作用,看见的万物皆蓝色。从灵性上讲,世界乃幻相,根本没有色彩。它是无色的。展示神奇能力的瑜珈士,仅仅是用绿或红色镜片,来取代此人的蓝色“镜片”,让他把万物看成绿色或红色。这种向绿或红色的突然转变,令其已习惯把世界看作蓝色的无知眼睛震惊,并显示出瑜珈士表面上很可信。 至师知道,蓝红绿皆非真颜色,一切皆无色(即无);不会浪费时间改变“镜片”,而是让此人看见世界的真正面目:无色,或者说无。瑜珈士和那些较低层面的导师,仅仅是用一种幻相来取代另一种。至师却永久地揭开一切幻相之面纱,揭示造物界是幻想、唯有神真实之道理。至师的这种工作是一个缓慢而痛苦的过程,缺乏瑜珈士的壮观却误导之方法的多彩,正因如此,至师的工作不可测量。 ***谁拥有施展奇迹的能力?*** 至师的神奇能力似乎与第四层面瑜珈士的能力相同,但存在该重要区别:至师的能力属于他自己,因为他即大能本身。只需一个意愿便成就。苏非徒所说的“是,便成就”即是指能力的神圣显现。 瑜珈士的能力却不属于自己,他们必须依赖外部的能力源头来施奇迹。至师的内在能力不断流溢,较低层面的瑜珈士和行道者借用这些流溢的能力来施奇迹。这也相当符合苏非派信仰:*瓦隶*是先知穆罕默德的见证者,其所有奇迹如从蜜囊里渗出的蜜滴,皆来自于他。该信仰虽为正统穆斯林所认可,却被限制了适用范围,因为它仅适用于先知穆罕默德。不过,苏非派的“从本初只有**一位** *拉苏* ,不时以不同名字出现于不同国家”信仰则立刻使人联想到其普适性。 美赫巴巴进而解释,“在 *法那-费拉* (*玛居卜*状态)没有奇迹,无论直接还是间接的。在神圣交点(*图里亚*·*阿瓦刹状态*或 *法那-玛-阿尔-巴卡* ) *吉万莫克塔* ( *阿扎得-埃-姆特拉克* )没有责任,不施奇迹。但奇迹总是有可能在*吉万莫克塔*不知不觉中通过他发生。较低层面的特使或行道者经常借用他的能力来施奇迹,*吉万莫克塔*的能力却不会因此减少丝毫。” ***救世主(拉苏或阿瓦塔)和至师(赛古鲁)的奇迹*** 神成人时,成为救世主(*拉苏*或 *阿瓦塔* );人成神时,成为 *玛居卜* 。若对人类有责任需要履行,他则穿过第二和第三个神性旅程,成为至师( *赛古鲁* )。救世主和至师灵性上皆完美,因为二者皆与神为一,虽都对人类有责任,救世主的责任却属于特殊类型。 苏非徒认为,救世主与至师在同神的“ *库尔巴特* (关系)”上有别,并将之分别称作 *库尔卜-埃-法拉伊兹* (非自愿必要接近)和 *库尔卜-埃-纳瓦菲尔* (自愿接近)。前者属于救世主,后者属于至师。 苏非徒解释, *拉苏* ( *阿瓦塔* )施奇迹时,神是做者,人是工具;至师则相反-人是做者,神是工具。先知穆罕默德在巴德尔战役向敌人掷沙土从而击溃他们的著名故事,即救世主施展奇迹事例。虽然表面上掷土者是作为人的穆罕默德;实际上掷土的是作为穆罕默德的神,击溃敌人的是作为人的穆罕默德。因此这种奇迹是对 *库尔卜-埃-法拉伊兹* (非自愿必要接近)的说明。 而至师所施的奇迹则是对 *库尔卜-埃-纳瓦菲尔* (自愿接近)的说明。其中夏姆斯·塔卜睿兹起死回生的奇迹就是很好的例子。当夏姆斯说“以神的名义起来”,王子没有复活;而当他说“以我的名义起来”,王子则立刻复活。这里作为人的夏姆斯·塔卜睿兹发令,作为夏姆斯·塔卜睿兹的神用自身的属性(此例中是用生命属性)赋予自己,从而使王子死而复生。在 *库尔卜-埃-纳瓦菲尔* (自愿接近)中,人是做者,神是工具。 在此谈一下东西方对待奇迹的不同态度。对至师高道有悠久记载的东方,已接受神因无限而不为有限头脑理解。东方知道,有限的人类智力对处理形而上问题,仅有一定程度的用处。如哲学家伊克巴尔博士所吟: “智力虽离至爱门槛不远,却注定不能享受神圣临在。” 因此东方知道,在智力放弃努力理解先验之处,必须由爱接续此联系。西方对理性方法高度重视,对拒绝进入理性范围的东西,不是拒斥就是嘲笑。我们可引用现今美国习语中完全被误用的“神秘家”一词作为此西方态度的一个副产品。中世纪欧洲的宗教热忱,几乎被对文化和科学的巨大热情所取代。 不过,科学学说在某种程度上是易变的,真诚的科学家的确正视该事实,但美赫巴巴经常断言,科学虽取得巨大进步,却远未达到物质事物的内核,更远未达到灵性事物的最外层边缘。心灵必须同头脑合作。 瑜伽士的被大众视为奇迹的一些纯粹身体特技,也许可以用医学来解释。然而真正的奇迹,尤其是至师的奇迹,则不是科学可解释的。救世主、至师和圣人所施的奇迹,被载入所有民族和所有宗教的灵性传说和经典中;一直发挥作用的灵性阶层也在日日增添这些奇迹。事实摆在那里;耶稣等完人曾经起死回生,治愈疾病。但即便有人亲眼目睹奇迹发生,即便有人确信那是奇迹而非骗局,人也永远不能对此做出明确的理性解释,因为奇迹完全在理性解释范围之外,如生命本身一样深奥。 然而上述情况也许并非毫无理由,因为世人一般很少洞悉至师的工作,事实上这些工作大多只为少数亲近者和具资格的入道者所珍视,并向猎奇者完全隐蔽。用著名苏非徒阿卜杜·哈桑·卡喀尼的话说,“至师身内所藏倘若从其嘴唇流出几滴,天地间所有生灵都将恐慌失措。” 尽管奇迹和灵性导师的宣称有大众吸引力,但像西方那样,东方对此的态度也很审慎。但可以说,值得称道的是东方从长期经验中学会不去**否认**灵性阶层的行动,即便无法接受或相信之。最早一位苏非徒宣称,“奇迹只是成神道路上的千百台阶之一。”本时间周期的*阿瓦塔*美赫巴巴宣称,至师所能施展的最伟大奇迹是让另一个人像他自己一样获得灵性完美。 ## 12能力的类型 灵性与通灵截然不同。灵性与任何类型任何形式的能力毫不相干。灵性是爱神之道路和对至师的服从和臣服。 行道时会遇到意识层面上的能力。第一到第四层面上的人,有时侯会受到诱惑去展示这些能力。 能力有三种类型: 1.第四层面的神圣能力。 2.前三个意识层面的秘术能力。也被称作神秘能力。 3.其它秘术能力。 1. 第四层面的**神圣能力**乃神的大能。它们是一切能力-无论神秘或其它秘术能力-的本源。 同神圣能力相比,神秘和其它秘术能力无限地微不足道。 神圣能力永远是同样的,因为神永远是同一个。秘术能力则性质不同且表现有别-无论是否属于意识层面。 *阿瓦塔*和*库特博*通过神圣能力显现所施的奇迹叫做 *莫耶泽* 。这些奇迹是为一切众生的利益所施-*库特博*在有限规模上,*阿瓦塔*在宇宙规模上。然而,这些奇迹也可为任何一个同*阿瓦塔*或*库特博*联系密切者而施。 第五第六层面上者,借助神圣能力间接施展的奇迹,叫做 *卡拉玛特* 。 第一直至第三层面上者所展现的神秘能力,其实不能称为奇迹。这种展示仅仅是其在层面行进时所遇能力的影子;这种能力展示,叫做 *肖巴达* 。 当第四层面者善用神圣能力并施奇迹时,可被称作 *卡拉玛特-埃-莫耶泽* ;当他滥用第四层面的神圣能力时,被称作 *莫耶泽-埃-肖巴达* 。 第四层面被视作心领域的“门槛”,因此,对第四层面上神圣能力的滥用,导致退至石体状态的“堕落”,造成意识瓦解。 1. 前三个层面的 **秘术能力** (被称作神秘能力),**不会**被这些层面上的求道者滥用,虽然他们有时侯也会受到诱惑展示它们。这些神秘能力不同,表现有别,比如他心通;不看而知书中文字段落;被连续活埋数小时等等。 意识层面的能力不是诱发的。这些能力总是为层面上者在其有限环境之内所及,因此无须专注努力就能展示。不应将这种能力展示同读心者和其他登台表演者的展示混为一谈。 第三意识层面上者能让亚人类生物起死回生,却绝不能让死人复活。他能这样做是因第四层面神圣能力的接近和“温暖”。 第四层面上者却能用第四层面的神圣能力起死回生,包括死人。 第三层面上者能随意变换其身体,如此做者被称作 *阿卜道* 。这种行为也是对神秘能力的展示,却非滥用能力。然而,不应把这种行为混同于*谭崔克*的人身消失或显形。 1. **其它秘术能力**同灵性或意识层面的神秘能力毫不相干。 这些秘术能力有两类: a. 高级秘术能力。 b. 低级秘术能力。 拥有这些秘术能力者,可以善用也可以滥用这些能力。对秘术能力的善用,帮助人进入道路层面,甚至会使他成为 *玛哈由吉* 。滥用这些秘术能力,则使人在来生受大苦。对高级秘术能力的善用,会使人在四次人生(转世)之后,置于第五意识层面。 a.高级类型的秘术能力来自*谭崔克*修炼,比如*希拉-纳希尼*或者重复念某个*曼陀罗*等等。 持有这些能力者,能够施展诸如升空、在空中飞翔、漂浮,显形或消失等所谓的奇迹。 b.低级类型的秘术能力不需要*谭崔克*或任何特殊修炼。而是来自往世的 *业相* 。例如:如果某人在往世做过多次某种善行,下一生无须经历任何苦修,就有可能被赋予低级秘术能力。其*业相*给予他诸如千里眼、顺风耳、疗愈力、似乎凭空变出糖果或金钱等低级秘术能力。 所有这些能力都构成部分低级类型的秘术能力。 一个人若善用低级类型的秘术能力,在下一生无须经过任何*谭崔克*修炼,就能获得高级类型的秘术能力。同理,一个善用其催眠能力者,在下一生也获得高级类型的秘术能力。 ## 13静心 ***初学者方案(基于对巴巴授述的神圣主题的研究)*** 静心常常被误解成一个强迫心专注某个观点或客体的机械呆板过程。因此自然不过的是,绝大多数人发现很难试图强迫心朝向某特定方向或约束它专注于某具体事物。对心的任何纯粹机械对待,不仅乏味而且最终注定会失败。 因此求道者应记住的第一个原理是,只有依循心本身构造的内在规律,而非靠对单纯意志力的任何技巧运用,才能在静心中对心加以控制与指导。 经常会发现很多不专门“静心”的人深深沉浸于对某个实际问题或理论题材的系统清晰思考中。在某种意义上,他们的心理过程很类似于静心,因为心贯注于对某个主题进行深入思考从而排除了所有无关事物。静心在这种心理过程中往往容易自如的原因是,心凝思于它感兴趣且逐渐明了的题材。但普通思路的灵性悲剧在于它们并未指向真正重要的事物。因此必须始终认真选择静心题材,它必须在灵性上重要。为了取得静心的成功,我们必须不仅让心对神圣主题或真理产生兴趣,还要开始努力理解和欣赏之。明智的静心是心的自然过程,避免了机械静心的单调呆板和重复。因此它不仅变得自发启迪,而且容易且富有成效。 既然明智静心在于对某个具体主题的彻底思考,所以最佳的静心方法是对一个合适主题做一简明阐述。为此目的,没有比在接下来的部分复制的神圣主题及其图表更好的了。 美赫巴巴所推荐的静心过程包括三个阶段: 1. 在第一个阶段,求道者每天通读《神圣主题》,也研究图表,做这些的同时全面思考主题。 2. 在第二个阶段,求道者已对整个主题了如指掌,实际阅读已无必要,但在心中温习所阐释的主题,必要时借助于图表。 3. 在第三个阶段(它从第二个阶段自然发展而来),已无必要分别和连续地在心中温习阐述文中的词句或思想,甚至没必要参考那些事实,对主题的推论思考全部告终。在这个静心阶段,心不再被任何思路所占据,而是对阐述中所表达的至高真理有着清晰认识。 ## 14美赫巴巴所著的神圣主题 ![](https://cdn.jsdelivr.net/gh/meher520/tuchuang/202202080216440.jpg) ***进化,转世与证悟之路(图表介绍)*** 个体灵魂在经过进化、转世和证悟过程之后成为完美[[⑤]](#_ftn5)。为获得完全意识,它在进化过程中获得越来越多的 *业相* ,直到在人类形体中获得完全意识以及所有的浊 *业相* 。 在转世过程中,该灵魂保留其完全意识,交换(即交替体验)自身的各种 *业相* ;在证悟过程中,该灵魂保留其完全意识,但其*业相*变得越来越微弱,直到全部消失,只有意识留下。减弱过程中,浊*业相*成为精 *业相* ,精*业相*成为心 *业相* ;最终它们全部消失。 到人体为止,*业相*的缠绕过程在进化过程中变得越来越强固。在人类形体,在转世过程中,缠绕保留其充分的强度;但在证悟过程中,*业相*逐渐地解开自身,直到在上帝状态,它们完全解开。 唯有神-超灵-真实。除了神别无存在。不同的灵魂在超灵中,与它为一。为了让灵魂能够获得自我意识,进化、转世和证悟过程都是必要的。在缠绕过程中,*业相*有助于意识的进化,虽然也造成*业相*束缚;在解开过程中,*业相*系缚被消除,虽然所获意识被完全保留。 在*业相*的缠绕过程中,灵魂经历七个**下降**阶段;而在解开过程中,灵魂经历七个**上升**阶段。但上升与下降现象皆是虚幻。灵魂无处不在,不可分地无限;不动不降不升。 一切民族、种性和教派的一切男女灵魂,实际皆一;他们的善与恶、争斗与援助、发动战争与和平相处的体验,皆是幻相和错觉的一部分,因为所有这些体验皆通过本身即空无的身和心获得。 在形体和二元世界产生之前,惟有神-不可分且无际的大能、大知和极乐海洋。但这个海洋却意识不到自身。暗自把这个海洋想象为绝对安宁平静,意识不到其大能、大知和极乐,也意识不到它是海洋。海洋里的数以亿计水滴没有任何意识;不知道它们是水滴,不知道它们在海洋里,也不知道它们是海洋的一部分。这代表了原始的实在状态。 该原始实在状态开始被一个想认识自己的驱策所打乱。该驱策一直潜在于海洋;当它开始表现自身时,它给水滴赋予个体性。当该驱策使静水运动时,立刻在水滴周围涌起无数个泡沫或形体;就是这些泡沫把个体性给予水滴。泡沫实际上没有也不能分割不可分的海洋;它们不能将水滴从海洋中分离;它们仅仅给予这些水滴某种分离或受限个体性的感觉。 让我们研究一个水滴灵魂生命的不同阶段。由于泡沫的涌现,完全无意识的水滴灵魂,被赋予很微弱的意识以及个体性(或者说某种分别感)。这个涌现于水滴灵魂的意识,不是对它自身或对海洋的意识,而是对本身即大无的泡沫或形体的意识。此阶段的不完美泡沫由一个石头的**形体**代表。过一些时间,该泡沫或形体破裂,另一个泡沫或形体出现以取代之。这样,当一个泡沫破裂时,发生两件事情:(1)意识有某种增加;(2)在上个泡沫的生命期间所积累的印象或 *业相* ,有某种扭结或巩固。现在水滴灵魂的意识稍微增加;但水滴灵魂仍然只意识到这个新泡沫或形体,而非它自身或海洋。该新泡沫由金属的形体所代表。这个新泡沫或形体在一定的时候也破裂;同时发生意识的进一步增加和*业相*的某种新扭结或巩固,这引起另一类泡沫或形体的出现。 该过程继续贯穿进化过程,包括石、金属、植物、虫、鱼、鸟和兽阶段。每一次前一个泡沫或形体破裂,它便获得更多的意识,给已积累的*业相*增加一个扭结,直到它达到人类泡沫或形体-这里不断增加的意识变得充分完全。该*业相*缠绕过程由这些有规律的扭结组成;正是这些扭结使水滴灵魂所获得的意识朝向或集中于泡沫或形体,而非朝向其真正大我,即使当意识在人类形体中充分发展时。 一旦获得人体,第二个过程开始;该过程是转世过程。这时,*业相*的缠绕过程结束。水滴灵魂采用无数的人体,一个又一个;这些形体的数目刚好是八百四十万。这些人体有时是男,有时是女;他们变换国籍、相貌、肤色和教派。水滴灵魂通过人身转世,体验它自己有时是乞丐,有时是国王,从而根据它的好或坏 *业相* ,积累乐或苦对立体验。在转世中(即在其连续和若干人身中),水滴灵魂保留其全意识,但继续获得相反*业相*的交替体验,直到证悟的过程开始。在此证悟过程中*业相*得以解开。在转世期间,*业相*有某种消耗;但这种消耗相当不同于发生在证悟过程中的*业相*解开。*业相*的消耗本身则制造束缚灵魂的新 *业相* ;但*业相*的解开本身却不制造新 *业相* ;它旨在消除水滴灵魂深陷其中的*业相*的极强掌控。 直到人类形体,*业相*的缠绕在进化期间变得越来越强固。在转世的人体中,缠绕继续作为一种限制性因素发挥作用;但随着人类泡沫或形体的每一次变化,在缠绕过程中形成的牢固扭结,通过八百四十万次的震动[[⑥]](#_ftn6)而变得松散,在它们准备好在证悟过程中解开之前。 现在开始第三个证悟过程,这是一种上升过程。这里,水滴灵魂经历*业相*的逐渐解开。在此解开过程中,*业相*变得越来越微弱;同时,水滴灵魂的意识越来越转向自身;因此,水滴灵魂经过精与心层面,直到一切*业相*全部消失,使它能够意识到它自己就是海洋。 在无量的超灵海洋,你是水滴或灵魂。你是普通状态的灵魂;你用你的意识观看或体验泡沫或形体。通过泡沫的浊层,你体验巨大浊泡沫的那个部分-地球。你永恒地安住于超灵,与之浑然一体;但你却体验不到它。在高级的阶段,直到第三层面,你通过被称作精体的精泡沫或形体,用你的意识看见和体验被称作精界的巨大精泡沫;但你却看不见和体验不到你所在的超灵,因为你的意识现在没有转向超灵。在第四到第六层面的高级阶段,你通过被称作心体的心泡沫或形体,用你的意识看见和体验被称作心界的巨大心泡沫;但即使现在你仍然不能体验超灵。然而在成道状态,你持续地用你的意识看见与体验超灵;这时认识到一切的形体都只是泡沫而已。 所以,现在,把你自己想象为灵魂水滴,安住于超灵,在浊体之后的五层后面。你,灵魂水滴,现在看浊体,通过它看浊界。当你看第二层时,通过它,第一层对你就好像只不过是一个层;这样,回头看每一层,你将发现所有这些层仅仅是你的影子罩;最后,当你(即灵魂水滴)看见并融入超灵时,你证悟到唯有你真实,你迄今为止所看见和体验的一切皆是你自己的影子,仅此而已。 ***对图表九和图表十的解释*** ![](https://cdn.jsdelivr.net/gh/meher520/tuchuang/202202080218340.jpg) ***图表九*** 图表九中的大半圆代表包含了宇宙万物的超灵。对单一个体灵魂的生命用进化、转世和证悟过程三个主要阶段加以描述。“S”表示个体灵魂。在获得人体之前,它经历每个如下存在类型即石、金属、植物、虫、鱼、鸟和兽的七个阶段。在第七个阶段,也就是恰好即将进入一个新存在类型之前,你会注意到纽结或疙瘩的图形表示,它代表之前已获*业相*的某种巩固。围绕个体灵魂“S”外面的红圈,代表在进化过程中积累的 *业相* ;“S”的蓝色附加,代表同步发展的意识。经过进化、转世和证悟过程之后,“A”灵魂成为“Z”灵魂。只有在上帝状态,意识才摆脱 *业相* 。 浊、精、心界(即 *阿那* *·* *卜弥* 、 *普兰* ·*卜弥*和 *末那* · *卜弥* )分别由右手边的一个大圆圈代表。由于对浊界的意识在前人类进化阶段未充分发展,所以,连接石、金属、植物、虫、鱼、鸟和兽灵魂的线,通过它们各自的石、金属、植物、虫、鱼、鸟和兽形体,被仅仅展现为只是部分地接触浊界;但由于意识在人类形体充分发展,所以它(通过相应的线)被展现为能够认识整个浊界的所有不同方面。 在转世过程中,灵魂可以采用男身或女身;也可以属于任何民族、信条或宗教。从自知的角度看,直到获得人体的过程,代表一种实际的下降,虽然它看似一种上升;而证悟过程代表一种实际的上升,虽然它看似一种下降。这两个过程分别由两条线代表:一条*业相*纽结的缠绕线(代表下降),它从石阶段**上**升到浊界;另一条*业相*纽结的解开线(代表上升),它从浊界**下**降到上帝状态。一般的转世过程始于缠绕完成之后;一直持续到解开开始之前。 在证悟过程中,从第一到第三层面的高级灵魂,仅仅通过他们的精体意识到精界。他们觉知到有浊意识的普通灵魂,能够在精界对他们产生作用;但这一切都是由他们通过精体在精界做的;他们不通过浊体与浊界有联系。同理,从第四到第六层面的高级灵魂也觉知到有浊意识和有精意识的灵魂;但他们是通过心体在心界对他们产生作用;他们不通过浊体与浊界有联系,也不通过精体与精界有联系。因此,图表中连接精意识灵魂的线仅仅与精界相连;连接心意识灵魂的相应线仅仅与心界连接。 在上帝状态,*业相*全部解开,意识只转向神;这是与浊、精或心界都无联系的*玛居卜-埃-卡弥尔*状态。但是,有几个享受上帝状态者还会下来,恢复对整个造物界的意识。这些是大师们的灵魂。大师的灵魂由七个彩色同心圆圈表示[[⑦]](#_ftn7)。应认真注意以下几点(它们由连接线引出):(一)大师的灵魂连接着超越上帝,即*未狄安*或大师们的安息处,(二)它连接着上帝状态,(三)它不仅连接着所有的三界,而且也连接着所有的灵魂-无论他们是有心意识的、有精意识的或是转世的人类(他们有浊意识),或是处于前人类进化阶段的灵魂。 ***图表十*** 图表十详细展现了直到人体的进化过程和直到成道者状态的证悟过程。用“S”标示的最里面的小圆圈,代表个体灵魂。灵魂被描绘成环绕它的圆圈数目越来越多,直到人类阶段;后来它保留了所有这些圆圈。挨着灵魂的第二个圆圈,代表意识,意识不断增加,直到人体;之后它则保持不变。在进化中,植物获得最不发达的本能,但不是精体[[⑧]](#_ftn8)。在虫和爬行动物中,精体以一种未发展的形式出现。这个精体继续发展,直到在人类形体中充分发展。本能的发展与精体的发展一起同步进行。部分发展的智力首次出现在动物阶段;但心体仅仅出现在由人体代表的最后阶段。 在人类形体,最里面的第一个圆圈代表个体 **灵魂** ;贴近的外面圆圈代表 **全意识** ;其余外面的圆圈(按它们被描绘的次序)分别代表:(一)个体性的所在地,(二)*业相*或未表现的欲望,(三)智力,(四)可感受的心体欲望,(五)精体(其中欲望部分表现),(六)浊体(其中欲望充分表现)。除了第一个意识圆圈,所有围绕着最里面灵魂圆圈的圆圈,都是意识的 **层次** 。在这些层次中,最外面的圆圈和挨着它的圆圈,分别代表浊体和精体,而围绕着意识的其它四个层次则代表同一个心体的四个功能。在心体的这四个功能中,两个(即可感受的欲望和智力)通常被划归于心(mind);另外两个(即*业相*或未表现的欲望和个体性所在地)被划归于自我(ego)。因此,在人类阶段,灵魂及其意识有 **三个身体** ,却有 **六个层次** (包括被称作浊体的浊层次)。 当(转世之后)人类灵魂踏入证悟过程时,智力由灵感取代,灵感在第一到第三层面得以表现;从第四到第六层面,该灵感转化为觉照。 彩色环或同心圆代表成道者的灵魂,以及任其支配的所有媒介。有关这个图表,应认真注意以下几点:(一)三个外环分别代表浊、精、心体。我们也在常人那里发现这三个身体。(二)在成道者那里,还出现一个新的灵性身体,被称作宇宙身体或*摩诃卡拉那* *·* *夏里亚* ,即宇宙心的所在地。正如水被装在杯中,宇宙心也可以说被装在宇宙身体里。因此,虽然宇宙身体和宇宙心由两个不同圆圈代表,它们却相互不分。(大师的宇宙心,通过他的宇宙身体发挥作用,直接联系着造物界一切个体灵魂的心体;它能够通过这些心体,给心、精、浊界带来任何的变化。虽然大师像常人那样,也有一个心体,但他总是仅仅通过他的宇宙心工作。)(三)在大师的灵魂中,人类阶段的受限自我被转化为无限自我,也就是说,分别或狭隘个体性感受,由对无限不分且包罗万象之存在的证悟所取代。(四)大师的灵魂被赋予无限意识。由于*业相*的制约,人类阶段的全意识不能揭示或表现灵魂的无限性;但在成道者那里,这个全意识则不受任何*业相*所局限,因此它揭示或表现灵魂的无限性。 ## 15美赫巴巴对五界的描述 美赫巴巴说有五个界:(1)浊,(2)精,(3)心,(4)合成,(5)真实。前四个涉及到相对存在,第五个由唯一真实存在组成。 当某个话题超出普通人的体验时,细节的问题就愈发重要。一方面,更多细节使人更迷惑,而细节越少解释得则越少。这就产生了各种术语和用语,以用于不同的角度和不同的语境。缺少基本体验,对同一事物的描述往往听起来是矛盾的。但考虑到对真理的相对体验或终极实现,这些矛盾本身最后证明是对同一真理的互补说明。作为五界基础的事实和事实之真相将证实这一点。 第一个是浊界,虽然其存在完全依赖于精,但它在很多方面却截然不同于精。浊界由无数的星球、恒星、卫星、星星,和实际上从最粗浊到最精微的一切物质所组成。浊界里的有些星球仅仅包含有矿物和植物;其它一些还包含有无数的有形体生命,有些还包含有人类。在浊界里最重要的地方就是我们的星球(地球)。这里,在或多或少地意识到浊的所有其它生物中,有着整全意识的人类比一切浊星球[[⑨]](#_ftn9)的一切其它生物都要优越。但是,直到**这里**的人意识到精为止,他的整全意识仍完全专注于浊,即使当他阅读和思考比如这里所谈论的灵性问题时。 第二个是精界,即能量领域,虽然被划分为七个部分,但它自成一个世界。它的存在依赖于心界,却完全独立于浊界。从时空角度看,与精界相比,浊界领域及其包含(由无数的恒星、行星和包括我们地球在内的星球组成的)诸宇宙的无限空间,只不过是一粒微尘。 证悟大我的道路,即苏非徒的*拉合-埃-塔里卡特*和吠檀多教徒的*阿迪亚特弥* *·* *玛格* ,由七个层面(*姆卡穆*或者说 *斯坦* )组成,是第一浊界和第五真界之间的唯一桥梁。道路的前三个层面在精界-第二界。 通过其能量,其天使,尤其是通过人的部分和完全精意识(**在**浊中,部分或全部**摆脱了**浊的人类意识),精界渗透浊界本身,同时还渗透了无限的空间及其恒星,星星,行星,和实际上浊界里一切星球上的万物众生。 精景象、声音、感觉和能力的无限多样性和强度,在浊界中无与伦比,除了被局限在浊范围内的能量,和被浊局限所包围的人类意识之外。 第三个是心界,界中之界。它绝对独立于精界和浊界,并独自由神性所维系。心界是心的寓所-个体的、集体的和宇宙的。心遍及其自身领域,恰如它遍及了精界和浊界。 这个心界包括了与智力、直觉、洞见和觉照有关的一切。这里还包含了道路的高级层面-第五和第六层面。第四层面仅仅是精界第三层面和心界第五层面之间的交点。 尽管如此,心界没有也不能触及真界,因为除了它自身的(在永恒的“我是神”上帝状态中意识到自身的)实在外,什么都不能触及它。 第四个是合成界,是最多被提及却最少被了解的界。它由二十一个‘半界’所组成,因此它本身既是一个界,又不是一个界。 这二十一个连接由浊界和精界之间的七个半浊半精界、精界与心界之间的七个半精半心界、心界与真界之间的七个半心半超心界组成。 可通过如下表格之一更容易地理解合成界的特殊性质和位置: ***表I*** ![](https://cdn.jsdelivr.net/gh/meher520/tuchuang/202202081920250.png) ***表II*** 1.浊界(第一界) 4.合成界(第四界)的七个**低**半界 2.精界(第二界) 4.合成界(第四界)的七个**中**半界 3.心界(第三界) 4.合成界(第四界)的七个**高**半界 5.真界(第五界) 七个低半界在灵性上优于浊界,并且触及到浊界。七个高半界既不在灵性上优于心界,也永远不能触及到真界。下面将对此做更详细的说明。 一方面,最重要的道路-人与神之间的唯一桥梁-穿过精界和心界;另一方面,在这两界里,以及在七个低半界和七个高半界之间,有着无数的事物和存在,这些事物和存在中的每一个都直接或间接地对道路至关重要。 从七个低半界到七个中半界-包括精界,除其它事物外,是离开形体的灵魂(魂灵)和无形体的灵魂(天使)的寓所。从七个中半界到七个高半界-包括心界,除其它事物外,是大天使的寓所。 魂灵(离开形体的灵魂)-无论善恶-在体验快乐和痛苦状态(通常被称作天堂和地狱状态 ^37^ )之前和之后,都必须停留在“等待状态”。 天使(无形体的灵魂)纯粹是执行上帝意旨的机器人,他们做的一切无不被神的愿望所驱使。这些愿望只不过是无所不在的神圣能力和活动的表现而已。总之,天使是纯洁的,未受肉身形体所污染。在这方面他们要比意识尚未超出浊局限的人(指尚未行道的人)更优越。似乎矛盾的是,已被肉身形体污染的处于劣势的人,其实却在内在潜力上更为优越。体验着不完美、局限和弱点的他,已潜在地成熟到去实现其远超那些弱点的真正力量和纯洁,甚至大天使也难以企及。 大天使是神的主要神圣属性的表现媒介,这些属性是在无限的规模上创造、维持和毁灭有限的生命;它们也是在有限的规模上传递无限大知的媒介。大天使是那些永远享乐从不受苦的存在。 大天使的寓所是这里探讨的第四合成界里的诸半超心界,它在第三界(心界)之后,且最接近第五界(真界)。这是事实,但却不是全部的事实;因为它虽然接近真界,却不能触及真界。大天使从最高的半超心界,永远不能见神;而第三心界的第六层面的人,却能并确实在万物万处中亲见神。有关最后一个半超心界的最后地方,即苏非徒所说的 *萨德拉特-乌-门塔哈* (最后的界限),在此之外,即使大天使加百列都不能涉足,正如穆斯林们普通且正确地认为的那样。 人类曾经且将会(因为只有人类能)跨越所有四个界的、实际上并不存在的相对存在的最后七个连接,从而进入真正属于他的第五界-真界。简言之,天使必须停止做天使且成为人之后,才能达到人所能达到的实在。而当人停止做人且进入“我是神”的状态时,他便证悟到,在一种或另一种意义上,天使和大天使实际上就是他自己的属性。 最后,第四合成界的七个高半界的消融,即人们所说的*契阿玛特*或*摩哈普罗来亚*现象,而当这发生时,整个非存在的造物界存在,连同其一切的界和半界,都像一个显现的树那样,退回到非存在之非存在的未显现种子形式,仅仅是为了在永恒的下一刻再次重现。 如下所示,第四合成界通常被包括在前三个界里: 浊界加第四合成界的一部分,即苏非派的*阿拉姆-埃-那苏特*和吠檀多派的*阿那* *·* *卜万* 。 1. 精界加第四合成界的一部分,即苏非派的*阿拉姆-埃-玛拉库特*和吠檀多派的 *普兰* *·* *卜万* 。 2. 心界加第四合成界的一部分,即苏非派的*阿拉姆-埃-加卜如特*和吠檀多派的*末那* *·* *卜万* 。 吠檀多派还把这三个界(包括第四界)统称为 *垂卜万* (三重界),而苏非派把它们统称为 *都-阿拉姆* (二界),表示一方面是浊界,另一方面是精和心界(包括合成界)。 第五界是真界,也是道路的第七层面,完全超意识的层面。简单地说,完全超意识意味着整全的人类意识彻底摆脱任何的二元痕迹,后者以不同程度存在于所有四个相对存在界。可以这么说,第五界或第七层面既非界又非层面,而是神的自性本身之实在-人类称之为 *安拉* 、 *帕若玛特玛* 、全能上帝、*耶兹单*等等。根据同一个神的不同状态,从“ **是** ”到“我是神”,从“我是神”到“我是万物”,对真界的不同阶段或方面,有着不同的称谓,比如苏非派的*阿拉姆-埃-哈乎特*和 *阿拉姆-埃-拉乎特* ,或 *未狄安* *·* *卜弥卡*和 *未狄安* 。 ## 16确信的类型与知识的类型 苏非徒认为,灵性生活由四个阶段组成,人的尘世生活在其一切方面都只不过是在,自觉或不自觉地,为通向成道的持续展现的知识和觉悟领域做准备。这四个阶段是*夏里亚特(达尔玛*· *沙斯陀)、塔里卡特(阿迪亚特玛* · *玛格)、哈吉卡特(* 成道 *或埃吉亚)* 和 *玛拉法特-埃-哈吉卡特(* 真知 *或萨特亚努布提)* 。 伊玛目穆罕默德·加扎利把这四个阶段比作核桃,核桃有四个组成部分:外皮或壳,内皮或衬里,核和里面的油。为使该比喻更明晰,我们可以说*夏里亚特*是外壳,*塔里卡特*是内皮,*哈吉卡特*是核仁,*玛拉法特-埃-哈吉卡特*是油。 随着求道者在这四个阶段上的进步,他获得对真理的不断增加程度的肯定。这些肯定被苏非徒称作: *1* *.伊姆-乌-亚琴* *2a.* *亚琴-乌-亚琴* *2b.* *安-乌-亚琴* *3* *.哈克-乌-亚琴* *4* *.乌尔-乌-亚琴* 1. *伊姆-乌-亚琴*或理性肯定(确信)来自于坚如磐石的信仰。 2a. *亚琴-乌-亚琴*或直觉肯定是通过对神的觉知,它来自于在道路上的内在感情、神视或灵性体验,是第一直至第五层面的灵魂的确信。 2b. *安-乌-亚琴*或视觉肯定(即视见带来的确信),是实际上不断地看到神无所不在的体验;这是*安塔尔* *·* *准西提* 。 1. *哈克-乌-亚琴*或证悟肯定(即实际体验带来的确信)是灵性旅程第七层面上的灵魂达到的,即 *哈吉卡特* 。这里,灵魂通过自身来认识自身。该状态即 *埃吉亚* (同神合一)。 2. *乌尔-乌-亚琴*或真知肯定,涉及到人的神性完美,是过着神的生活的人知晓大我和宇宙的所有秘密的凭靠。这里起作用的官能是宇宙心*(萨瓦巴弥* *·* *末那或阿克尔-埃-酷尔)* ,即一切神性辨别的所在地。 为了更进一步说明这些确信的类型,让我们假设有人开始知道某个容器中有牛奶。通过智力和直觉感知获得对该知识的绝对信心是*伊姆-乌-亚琴*和 *亚琴-乌-亚琴。* 如果他不满足于该智力和直觉确信,并且实际上不辞劳苦地去到容器那里,亲眼看见牛奶,从而确信真实情况与他的理性和直觉知识相符,他体验到被称作*安-乌-亚琴*的肯定。喝下牛奶,并且实际上与它合一,给他*哈克-乌-亚琴*的体验;在他自身内发现表现和代表牛奶的一切知识,比如糖、水、脂肪、维他命等,并且能够把这些以及牛奶的各种用处详细地描述给其他人,是知识或真知的肯定,即*玛拉法特-埃-哈吉卡特*阶段的 *乌尔-乌-亚琴* 。 ***五类知识*** 苏非徒认为影响人类的知识有五类: 第一类是世俗知识,它被局限于对物质利益的获取。 第二类是*夏里亚特*知识,主要被那些获得它的人用来在逻辑和争论的文字仗中战胜对手。这类知识是通俗神学家的知识。 第三类知识是灵性道路的知识,为那些认真专注于某种内在训练和避开世俗宗教社会的人所获得。在这类知识中,自我(ego)仍然坚持,善恶意识仍然附着于灵魂。哲学家和思想家的知识位于第二和第三类知识的界限上。 第四类知识是对神-大我 *(哈吉卡特)* -的知识。达到该知识者无丝毫假我留下且所有二元残余全部消失。 第五类知识是真正的真知- *哈吉卡特之玛拉法特* 。美赫巴巴解释说,这是对神的全知和对宇宙的全知。这是 *拉苏* ( *阿瓦塔* )和 *库特博* ( *赛古鲁* )所拥有的完美知识。 除非灵魂经历所有不同的知识阶段,否则永远无法达到 *苏鲁克* (恢复正常意识)的最高阶段 *塔萨兀夫(* 智慧 *)* 。达到此阶段的真知,使一个人有权被称作完美的苏非徒(至师)。不过,也会出现这样的情况:有些人不经过中间阶段就达到第四阶段知识,但这种情况相当罕见,只有当这些人被至师引领时才会发生。 美赫巴巴把所有的灵性高级灵魂划分为五个基本类型:融入神(完人),神陶醉者,神专注者,神交流者和神疯者。读者可参阅威廉·邓肯医生的《 *行道者* 》一书的第一章第21-37页,其中描绘了美赫巴巴对该题材的论述。 ## 17帕若玛特玛是无限和大有 *帕若玛特玛*是无限,是大有。 所有的*阿特玛*都**在***帕若玛特玛*中。 有些*阿特玛*体验浊界,有些体验精界,有些体验心界,有些体验 *帕若玛特玛* 。 尽管所有*阿特玛*都**在***帕若玛特玛* **中** ,它们**在***帕若玛特玛***中**也有这些不同体验。那些体验者和体验本身都**在***帕若玛特玛* **中** 。虽然体验者和体验都**在***帕若玛特玛* **中** ,它们却**不属于** *帕若玛特玛* !他们属于大无。 *帕若玛特玛*是大有,大无存在于大有。 因此,仅仅意识到 *夏里亚* 、*普兰*或*末那*的*阿特玛*意识不到大我。也就是说,这种*阿特玛*意识到大无,而非大有。这种*阿特玛*体验浊、精、心界,不体验 *帕若玛特玛* 。即它们体验大无而非体验大有。因此可以说**在***帕若玛特玛*中的*阿特玛*意识不到大我,且不体验 *帕若玛特玛* ,但他们意识到大无,属于大无,并且体验大无。 这些*阿特玛*将自身如此真实地认同于大无,以致在表面上成为大无。 每一个生灵都是大无的化身。 所有生灵和事物都是大无的化身-而大无在大有中。 ## 18五个灵性事实 1. 普通人-人作为人,在万人万物中看见他自己。 2. 第六层面的 *辟尔* -人作为人,在万人万物中看见神。 3. 第七层面的 *玛居卜* -神作为神,在万人万物中看见自身。 4. *库特博* -神作为人,同时在万人万物中看见自身。 5. 救世主-神作为神和人,同时在万人万物中看见自身。 ## 19真生与真死 只有一次真正出生,一次真正死亡。你出生一次,并仅仅真正死亡一次。 什么是真正出生? 它是水滴在实在海洋中的诞生。水滴在实在海洋中的诞生是什么意思?它是个体性的开始,通过一丝最初最有限的意识产生于不可分浑一,将对局限的认知确立于无限(Unlimited)中。 真正死亡的意思是什么? 它是意识摆脱一切局限。摆脱一切局限的自由即真正死亡。它实际上是一切局限的死亡。它是解脱。在真正出生和真正死亡之间,并不存在所谓的若干生死这种事实。 在被称作生死的中间阶段所实际发生的情况,是意识局限逐渐削弱,直到意识摆脱一切局限。最终,完全脱离一切局限的意识,永远地体验无限实在。真正死去等于真正活着。因此,我强调:为神死去,你将作为神活着。 你最初是个孩子。接着你老去并离开肉体,但你从来不死也从来不曾出生。在东方,吠檀多教徒相信转世,经过若干次转世直到获得神格。穆斯林相信只出生一次和只死亡一次。基督徒和琐罗亚斯德教徒也持同样的信仰。这些都正确。不过,耶稣、佛陀、穆罕默德、琐罗亚斯德的本意皆指我说的真正生死的本意。我说你出生一次并且死亡一次。 所有的所谓出生与死亡都只不过是睡眠和醒来。在睡眠与死亡之间的区别是,你睡醒之后,发现自己在同一个身体中;而在死之后,你却在一个不同的身体中醒来。你永远不死。只有有福者死去,并且与神成为一体。 ## 20法那与法那-费拉 *法那*是无意识的意识的状态。 在*法那-费拉*中,灵魂意识不到万物,仅仅意识到大我即神。 灵魂在失去其人类状态并获得*涅未卡帕*之神圣状态之前,必须体验*涅槃*之真空状态。 *涅槃*即无限真空,在该状态,灵魂充分意识到真正大无。若在*涅槃*状态放弃人身,一个人便进入神的无限极乐状态。 在有些情况中,*涅槃*即刻且必然地由*涅未卡帕*或*法那-费拉*所跟随,在此灵魂充分意识到真正大有。*涅槃*和*涅未卡帕*极为紧密地相连,以至每一个都可以说是神圣目的; 假无=假有 真大无=既非有亦非无 真 **大有** =无限上帝 假无引向假有;真大无引向真大有。假无与假有相联系;真大无与真大有相联系。最终假无止于假有,真大无止于真大有。在二元中假无即假有。在一体中真大无与真大有为一。 美赫巴巴还指出如下几点: 1. 真正的目标是在人身中证悟神;但那些在达到成道之前脱离身体者(即那些达到*涅未卡帕*状态前在*涅槃*状态中放弃身体者),其目标是从生死循环中解脱( *莫克提* )。他们仅仅体验无限极乐。 2. 即使在放弃人身之后,获得*涅未卡帕*状态者的个体性作为无限且不受限被保留下来;并且有一种持续的“我是神”体验。但获得 *莫克提(解脱)* 者体验“我是 *阿南德* ”(我是无限极乐);这同时限制着他对“我是无限大能-大知-极乐”之无限个体性的体验。 3. 当个体在人身中证悟神时,无限知识是神的三重性的最重要方面。当一个人在*涅槃*状态放弃身体并获得作为目标的 *莫克提* (即解脱)时,无限极乐依然是其体验的重要方面。 4. *玛居卜-埃-卡弥尔*同时体验无限大能-大知-极乐且当他降入正常意识时,即当他也是二元意识且不再处于*玛居卜-埃-卡弥尔*状态时,在拥有其肉身的同时他不仅体验大能-大知-极乐,而且还利用它们。 ## 21苏非教的法那和巴卡概念 下面是对苏非徒所理解的*法那*和*巴卡*术语的简短研究。每一个层面都有各自的*法那*与 *巴卡* 。必须记住诸层面的*法那*并非第七层面的 *法那* ,诸层面的*巴卡*不是*库特博*状态-完美状态-的 *巴卡* 。 下面是苏非派知识中的一些对比要点,将发现其阐述主要关系到第七层面,其术语当然具有超越的适用性。 *法那*的字面意义是消除或消灭。它并非永久状态。 *巴卡*的字面意义是永久,是永远存在的状态。 *法那*表示**朝向**神的旅程终结。 *巴卡*表示**在神中**的旅程开始。 *法那*不应被当成一个属性;它不像糖在水中溶解。胡吉维里说,它不表示本质的消失。 *巴卡*代表之前不是非有,之后将不是非有的东西,就像神的本质。 *法那*是对 *盖亚* (它物,即二元)认知的消失。 *巴卡*是在*盖亚*消失之后,人得到的对神的知识。 玛穆德·夏比斯塔瑞在《 *古尔善-埃-拉兹* 》(《 *玫瑰园的秘密* 》)中说,*法那*是情欲的、自我意志(self-will)的和自我(ego)的死亡,导致向永生( *巴卡* )的灵性觉醒。它还意味着忘却曾长久向人遮掩其真性(神)的假我(false ego)( *库第* )。求道者若以为他灭除了自我(self),则是个缺憾。最高状态是灭除了灭除。 *法那*有两类,外部的和内部的: 外部*法那*是行为之*法那*和神圣行为之光荣。拥有该*法那*者变得如此融入神圣行为,以至除了神的意愿外,忘记自己和一切。有些虔诚的求道者获得这个 *姆卡穆* ,其中他们如此无视其身体需要,以至于神派人来照料他们。 内部*法那*是 *扎特* (实在)中诸品质(qualities)之 *法那* 。对神之属性的揭示的 *哈尔* (体验)拥有者,有时候融入其自身诸品质的 *法那* ,有时候融入神之影响( *阿萨* )和光荣( *塔加里* )的显现。 外部*法那*是心灵主宰和*哈尔*同伴的一部分。 内部*法那*专属于那些超越了*哈尔*控制并穿透心灵面纱的高尚者;他们从有爱心的人类社会,加入心灵转化者(神)的社会。 *巴卡*与外部*法那*的关系是:在欲望和意志的*法那*之后,(在*巴卡*中)神使奴隶成为欲望和意志的主人,并且给予他引领驾驭的绝对控制权。 *巴卡*与内部*法那*的关系是:(在*巴卡*中)灵魂既不成为作为造物界面纱的神,也不成为作为神的面纱的造物界。在*法那*中,神是造物界的面纱;对于那些尚未达到*法那*状态的人,造物界是神的面纱。 ## 22意识的内化 美赫巴巴进一步解释: “第一个人体一被采用就达到完全的全意识,逐渐地向内撤,一个接一个层面。这个意识内化(该意识已经完全)首先开始于坚固的浊印象变得薄弱时。意识因而体验第一层面。随着印象变得进而薄弱(稀释),意识更加内撤(内化)并体验第二层面,依此类推直到达到第七层面。 “意识内撤意味着,最初完全意识集中于浊印象,完全不集中于大我。后来,在内化过程中,随着印象逐渐地越来越薄弱,借助于各种相反体验,意识也同时逐渐把焦点转向大我。在第七层面,意识不再是有印象意识,这自然地导致意识集中于大我。这表示随着印象全部消失意识自身与大我认同。” ## 23五个代数定义 1. 神=无限存在+无限大知+无限极乐-无意识 = *萨特* + *契特* + *阿南德* -无意识 =*萨特契特**阿南德*减无意识 1. 至师= *库特博* =*赛古鲁* =无限存在+无限大知+无限极乐+意识 =同时意识到自己无限并意识到自己有限 救世主=完人= *因森-埃-卡弥尔* =*普拉坦*· *普如希* =佛陀= *撒合卜-伊-扎满* = *拉苏* = *阿瓦塔* =活着的基督 =无限存在+无限大知+无限极乐+意识 =同时意识到自己无限并意识到自己有限 1. 人 或*吉兀-阿特玛* =身体+能量+心+意识+灵魂 或*因森* 1. *玛居卜-埃-卡弥尔* =神圣“我” =神圣意识-有限意识 ## 24莫克提或解脱的四个类型 在此对一些众所周知的描述不同完美类型的术语做简要说明,以便求道者能将它们置于成道主题的框架中。在描述这些完美类型时,用关键词 *莫克提* -其字面意义是“解脱”-来定义四个解脱类型。 在下表中灵魂的四个解脱( *莫克提* )类型皆属于第七层面。 1.普通 *莫克提(* 普通*莫克希)* 2. *未狄莫克提* ( *Vedeh mukti* ) 3. *吉万莫克提* ( *Jivan mukti* ) 4. *帕拉姆莫克提* ( *Param Mukti* ) *1.* ***普通******莫克提*** 普通 *莫克提 ****(**** 纳佳特**)*** 由一些异常敬畏神、爱真理、善良的灵魂仅仅在死后获得。这种*莫克提*通常发生在灵魂离开身体三至五天之后。由于这种*莫克提*是在无身体的情况下获得的,个体灵魂仅仅享受极乐( *阿南德* );虽然能力和知识在,但这样一个*莫克塔*却不能体验之。这种被解放的灵魂仅仅意识到合**一**的极乐,对于他造物界已不复存在,不停的生死循环因而终止。 绝不能把这个普通*莫克提或莫克希*状态混淆于 *涅未卡帕三昧* 。如果一个灵魂达到*莫克提*状态,那是在肉身死亡 **之后** 。这样一个灵魂达到了神,但仅仅发生在死后。因此在普通*莫克提*与*涅未卡帕三昧*之间有一个重要区别,因为后者是在灵魂保留肉身,从而成为*未狄莫克塔*的同时被体验到的。 **2. *****未狄莫克提*** 一些被称作*未狄莫克塔*的成道灵魂,证悟后保留身体三或四天。他们的意识完全融入其自身真正大我(神),因此他们意识不到其身体或造物界。他们持续地体验神(现在乃其自身大我)的无限喜悦、能力与知识,却不能在造物界有意识地使用之,也不能帮助他人获得解脱。尽管如此,在这几天的停留中,他们在地球上的存在,成为神的无限能力、知识和喜悦的一个辐射中心;那些接近他们、服侍他们和崇拜他们的人,会受益巨大。其他则根据其*普拉拉卜达*的动力,保留身体若干年。*未狄莫克塔*即*卜拉弥* *·* *卜特* ,或苏非徒所称的 *玛居卜-埃-卡弥尔* ,他自动地体验神的三重性- *萨特-契特-阿南德* 。 ***3. ******吉万莫克提*** *吉万莫克塔(阿扎得-埃-姆特拉克)* 在*图里亚*· *阿瓦刹状态(法那-玛-阿尔-巴卡)* 享受全乐、全知和全能,而他的意识既属于“我是神”状态,也属于浊、精、心三界;但由于无责任,他不使用极乐、知识和能力帮助别人。 ***4. ******帕拉姆莫克提*** 被称作至师、*库特博*或*赛古鲁*的 *帕拉姆莫克塔* ,在成道后又回到正常意识,并同时意识到“我是神”状态和三个相对存在及其相应领域。他不仅享受着全能,全知,全乐,而且还通过宇宙心和宇宙身,在所有的存在层面使用之。 这样的*帕拉姆莫克塔*意识到自己是神-既在神的未显现方面又在神的显现方面。他们知道自己既是不变神圣本质( *扎特* )又是无限多样显现( *司法特* )。他们体验到自己是有别于造物界的神;是作为创造者、维系者和毁灭者的神;是接受且超越了造物界局限的神。这意味着这样一个人意识到神的十个状态的每一个状态(参见正对着168页的图表)。 *帕拉姆莫克塔*持续地体验并利用神的三重性( *萨特-契特-阿南德* )的绝对和平与完美。他充分地享受并承受创世之神圣游戏。他知道自己是万物里的神并因此能够在灵性上帮助每一个体,并且能够让其他灵魂证悟神,成为四类*莫克塔*的任何一个。他真正是人类的特别帮助者,是造物界的总体帮助者。 ## 25四类莫克提总结 美赫巴巴对四类*莫克提*总结如下: |**莫克提的类型**|**意 识**|**在二元中的责任**| |-|-|-| |*普通莫克提*|只有 ***阿南德* (极乐);没有对“我是神”或二元的意识。|无| |*未狄莫克提*|“我是神”(*萨特-契特-阿南德*或大知、大能和极乐),没有二元意识。|无| |*吉万莫克提*|“我是神”( *萨特-契特-阿南德* ),有二元意识。|无| |*帕拉姆莫克提*|同时有“我是神”( ***萨特-契特-阿南德* )和二元意识,并且是行动中的神性。|有| 也参见278-279页的小结。——编者注 ## 26完美的标记 在回答弟子询问识别至师的一些可靠方法的问题时,美赫巴巴解释说:“普通人也许不能满意地辨别直到第六层面的灵性成就的不同阶段。他也许能够知道这些灵魂是高级的,却不知道其高级程度。不过,当一个真诚而耐心的真理求索者接触到一个灵性完美者时,他会观察到一些与内在灵性完美浑然不分联系着的外部标记。 “最重要的标记有三:首先,完美不仅是“与神为一”,而且还是对“与万物为一”的持续不断的体验。至师持续无间断地体验并证悟其大我即万有中的大我。这种内在体验客观地体现为这样一个人感受到且对一切造物界表现出的自然之爱。没有任何事物可吸引或排斥他。善与恶,圣人与罪人,美与丑,智慧与愚蠢,健康与疾病-全都是他自身显现的不同形态。当完美的化身关爱、爱抚或喂养任何生物时,他感受并享受就像是他在关爱、爱抚或喂养其自身大我。在此阶段,不留一丝‘他性’痕迹。 “第二个标记是完美在身边环境中所散发的喜悦气氛,寻求它的陌生人会不由自主地感受到的一种气氛。至师不仅享受着无限喜悦,而且还体验着宇宙的苦难。然而,痛苦的剧烈却被强大的喜悦感受所抵消或缓解。因而完美能够在各种痛苦和迫害面前外在表现得幸福地平静。 “完美的第三个标记是其自身适应各个层次的人类的能力。无论身居王座还是流落街头,他同样地无动于衷。他能够极其自然地与穷人同节俭,与富人同奢侈,与君王同威仪,与学者同智慧,与文盲无知同简单。正如英文硕士能以不同的方式教小学生和大学生学英语,至师也同样能使自己适应那些他想在灵性上提升者的水平。” 有一次,高斯·阿里·夏·喀兰德在谈论灵性完美( *法吉里* )时说,“把完美赋予某个弟子,只不过是一瞬间的事情。在耳中道一言,就足以即刻把一个人从有限提升入无限,这种转变不依赖于祈祷或斋戒。” 毛拉那·鲁米曾经说: “神圣恩典不受能力条件所局限。 能力实际上受神圣恩典所限定。” 听此,有个弟子说,“师父,如果证悟可以如此轻易地达成,那么为何让弟子无不经历长期考验和苦修?”高斯·阿里·夏讲述了下面的故事,作为回答: “有个人有两个器皿,敷满经年尘锈,他决定清洁它们。他把一只器皿交给一位许诺四十天内清洁好的行家,把另一只器皿交给一个保证一天内完成工作的人。行家开始科学地清洁他的器皿,在四十天期间,他用了很多不同的程序清洁它,不仅把器皿擦得一尘不染,而且还能重新使用。 “许诺用一天时间完成任务的另一个人,采用了极其激烈的程序-把器皿放在大火中焚烧。这快速且彻底地清洁了器皿,但却把它弄得硬脆无用。由此可以看出,虽然两只器皿都得到清洁,但只有那只经历了长期清洁过程的器皿才有用处。” 大师接着说,正是为了这个原因,至师很少立刻给予求道者证悟,而是慢慢地引领他以便他能成为为神工作的强健有用器皿。 关于这一点,美赫巴巴有一次对弟子们说,“可以在片刻间把成道授予任何人。那么它将仅仅为某人自身,对他人则毫无助益。一个人跟随大师所经历的苦行、克己和艰辛时期,能够生发力量,并在达到成道时,授予使用成道的权威,以帮助其他人[[⑩]](#_ftn10)的灵性觉醒。” ## 27哈尔与姆卡穆 下面是根据苏非派真知对 *哈尔* (体验)和 *姆卡穆* (阶段)的概要。有些苏非徒认为在*哈尔*与*姆卡穆*之间没有可觉察的区别;他们坚持说,每一个*姆卡穆*最初都是 *哈尔* ,最后逐渐发展成 *姆卡穆* 。这适合于精界和心界所包括的所有层面。不过,很多人对*哈尔*与*姆卡穆*加以区分。 巴士拉的阿卜杜拉 *·* 哈里斯 *·* 穆哈斯比说: *哈尔*是神的礼物;它如闪电般转瞬即逝,靠修炼( *穆伽哈达* )获得。 *姆卡穆*是忏悔的结果,靠*哈尔*的不断遮掩来获得。 《 *阿瓦里夫-乌-玛里夫* 》(《 *真知礼物* 》)的作者如是说: *哈尔*表示从上界降临于行者心中的一个机密事件,且不断地来去,直到神圣吸引将他从最低层吸引至最高层。 *姆卡穆*是行者在道路上达到的站台。这成为他的停留处,直到他进一步前进。 *哈尔*不受行者的控制;行者却受控于它。 *姆卡穆*在行者的控制中。 *哈尔*是礼物( *茂合比* )。 *姆卡穆*是购得物( *卡斯布* )。 *哈尔*从来不能没有与*姆卡穆*的联系。 *姆卡穆*从来不能没有与*哈尔*的联系。 谢赫·穆罕默德·易卜拉欣,也被称作伽祖尔-埃-伊拉易,在其 *《伊沙达特》* 中说, *哈尔*持续时,成为 *姆卡穆* 。无论谁得到一次 *哈尔* ,谁就是新手;谁在*哈尔*中继续,谁就成为专家。 美赫巴巴解释道: 在该词的一般意义上,*哈尔*是对道路的第一到第六层面(阶段)上相对存在的内在体验(包括可控制和不可控制的狂喜)。在特殊意义上,*哈尔*是神圣狂喜状态,总是在取决于其相应的*姆卡穆*的效力程度上被体验。在*吠檀多*中,*哈尔*被称作 *巴瓦* ,*姆卡穆*被称作 *斯坦* 。 *姆卡穆*指求道者在某个特定层面上的停留,在那个独特的*哈尔*中。 *哈尔*与*姆卡穆*一起上升至第六层面。*哈尔*总是主导着 *姆卡穆* 。 在第七层面*哈尔*和*姆卡穆*不存在。 有*哈尔*处就有二元。当一个人从第七层面上为了责任下降到正常意识并置身于任何一个层面时,当时那个具体的层面就成为他的 *姆卡穆* 。因此对于 *库特博* ( *赛古鲁* )没有 *哈尔* ,只有 *姆卡穆* 。天性感情化的普通人,能够在聆听音乐时享受 *哈尔* ,但这是假 *哈尔* ,不能与行道者在道路上的灵性*哈尔*相提并论。 ## 28阿瓦塔的降临 被问及*阿瓦塔*是否是第一个成道的个体灵魂,美赫巴巴回答说: “是神首先成为无限地有意识(参见在上帝状态II-B中的解释)。这一切都表示:神首先证悟自身。同时,神在其状态II-A中乃无限地无意识(参见在上帝状态II-A中的解释)。神的其它状态和所有神圣位置,都是神的状态II-A永恒地渴望获得无限意识的结果。 作为这一切的结果,我们发现人成为神。 *赛古鲁*是人神(即人成为神),且必须经过进化和内化过程;而*阿瓦塔*是神人,也就是说,神直接成为人,而不经过进化和内化过程。 五位 *赛古鲁* ( *库特博* ,至师)促成 *阿瓦塔* ( *拉苏* 、基督、佛陀)在地球上的降临,因此没有五位*赛古鲁*首先促成,就不可能有第一个*阿瓦塔*在地球上降临。所以最初五位至师首先证悟,然后才发生*阿瓦塔*在地球上的首次降临。 自亚当以来,是否有过(如有时被宣称的)二十六个 *阿瓦塔* ,或是十二万四千个先知;是否耶稣基督是最后和唯一的弥赛亚,或者穆罕默德是最后一位先知;当把永恒与实在考虑进来时,(上述一切)都无关紧要没有意义。争论是否曾有过十个或二十六个或一百万个*阿瓦塔*毫无意义。事实是*阿瓦塔*永远是同一个,五位*赛古鲁*促成*阿瓦塔*在地球上的降临。一个又一个周期这一直发生着,成百万个这样的周期必定已经过去,并将继续过去,而丝毫损及不到永恒。 ## 29第七层面的真知 对属于*玛居卜、阿扎得-埃-姆特拉克、库特博*和*拉苏*的第七层面“我是神”[[11]](#_ftn11)真知,美赫巴巴分别描述如下: *1. - *玛居卜(卜拉弥* *·* *卜特)* *阿那尔* *·* *哈克* -其意思是“我是神”(无尽地)。 1. *阿扎得-埃-姆特拉克(吉万莫克塔)* *阿那尔* *·* *哈克*和 *哈玛-巴-满-阿斯特* -其意思是“一切皆与我同在。” *3. **库特博(赛古鲁)* *阿那尔* *·* *哈克*同时和 *哈玛-满-阿姆* -其意思是“一切皆我。” *哈玛-达-满-阿斯特* -其意思是“一切皆在我里面。” *哈玛-阿兹-满-阿斯特* -其意思是“一切皆来自我。” *4. - *撒合卜-伊-扎满(阿瓦塔)* [[12]](#_ftn12) *阿那尔* *·* *哈克*同时和 *满-哈玛-阿姆* -其意思是“我是一切。” *满-达-哈玛-阿姆* -其意思是“我在一切里面。” *哈玛-阿兹-满-阿斯特* -其意思是“一切皆来自我。” *哈玛-达-满-阿斯特* -其意思是“一切皆在我里面。” ## 30阿瓦塔与赛古鲁 美赫巴巴所要表达的意思是:“说*赛古鲁*身体健康或生病,这一切都是普通人所说、所见、所感觉的。从*赛古鲁*的角度看,根本事实是,无论健康还是疾病,或者任何事情,都丝毫不会影响(触及)到他的存在(无限性),因为他完全地意识到(充分觉知到)幻相是虚幻的,从而充分觉知到健康和疾病二者都是虚幻的(也就是说,它们乃是大无的结果。) “大无怎么能够影响他呢?*赛古鲁*已经通过进化、转世和内化的过程,战胜了大无的印象;并且他已经证悟了他就是大有(这个大有当然也包括着大无)。即使*赛古鲁*留在造物界的律则之内,但律则本身却不能触及他。 “‘ *赛古鲁* ’的意思是人已经成为神。因此,当人已经**成为**神时,他就不再**是**人;如果他不得不作为人而生活,他就必须通过自发地示现出人类的一切自然倾向,在行为举止和外表上表现得像人一样。 “作为至师,*赛古鲁*在所有层次和所有层面都极其完美地扮演自己的角色,以至于在任何环境下和其他一切方面,他在普通人**看起来**似乎是浊界人们中的一员。对于那些在精层面者,他**看起来**似乎是精界人们中的一员;对于那些在心层面者,他**看起来**似乎是他们中的一员。 “*赛古鲁*同时处于最低和最高的层面。一方面,他确立于无限性(实在);另一方面,他是幻相的主宰。*赛古鲁*因而把这两个极端置于他的控制之下;只有通过*赛古鲁*同时在所有层面和所有层次上进行 **扮演** ,才能在所有中间阶段和状态建立与保持二者之间的协调。 “*阿瓦塔*的情况相当不同。一切差异都包含在该事实里:*赛古鲁*意味着人成为神,而*阿瓦塔*则意味着神成为人。很难领悟‘ *阿瓦塔* ’一词的全部含义。对于人类而言,宣布说*阿瓦塔*是神,它表示神成为人,这很简单容易。但这并非*阿瓦塔*一词所表示或传递的全部。 “更合适的说法是:*阿瓦塔*是神并且对于所有人类,神成为人;同时,对于造物界里的所有麻雀,神还成为一只麻雀;对于造物界里的所有蚂蚁还成为蚂蚁;对于造物界里的所有猪还成为猪;对于造物界的所有尘埃还成为尘埃;对于造物界里的所有空气还成为空气等等,直至造物界里的一切万物。 “当五位*赛古鲁*在幻相中引入神的神性展示时,该神性实际上遍及幻相,并以无数多样的形体呈现自身-浊的、精的和心的。结果是在*阿瓦塔*时期,神作为人与人类打成一片,作为一只蚂蚁同蚂蚁世界交往等等。但是,世人却不能认识这一点,因而简单地说神成为人,并在自己的人类世界里满足于这个认识。 “无论人怎样理解,事实是*阿瓦塔* **成为** (become),*赛古鲁* **扮演** (act)。 “*阿瓦塔*的疾病与承担个体*卡尔玛*无关。由于*阿瓦塔*是在所有方面都成为人的神,没有理由说祂不应该受制于人的一切自然倾向。神毕竟成为了人,祂确确实实就**是**人。不过,尽管*阿瓦塔*实际上生病,就像人生病一样,但必须要记住:祂同时还拥有无限能力、知识和喜悦的背景。 “*阿瓦塔*从来不承担个体的 *卡尔玛* ,但祂的神格普遍地发挥作用。” ## 31有为与无为 1. 在神的超越超越状态,是无意识的无为。 2. 在成道状态,是有意识的无为。这是完美状态,却**不是**至师状态。 3. 在中间状态(1与2之间),是有意识的有为。行动促成 *业相* (印象)。*业相*又反过来滋生更多行动,造成束缚。在该状态是奴役。 4. 在第七层面的*玛居卜*状态,是无意识的有为。 5. 在至师状态,是有意识的**主动**无为。至师摆脱了 *业相* ,没有印象。同样不可能有自己的行动余地。他们的生活是无为的,却因主导环境因素被迫积极主动。至师的行动由环境驱使-无论当时何种氛围占主导。 例如: 1. 可把神的超越超越状态比作在摇篮里熟睡的婴儿。这是个无意识无为的例子。 2. 可把成道者(而非至师)的状态比作完全醒来却仍在摇篮里的婴儿。这是个有意识无为的例子。 3. 可把1与2之间的状态比作醒来且在摇篮外的婴儿。这是个有意识有为的例子。 4. 可把第七层面的*玛居卜*状态比作梦游者。梦游者在睡中行走或做其它行动,而意识不到他在该状态的所作所为。同理,第七层面的*玛居卜*也行动,却意识不到它们。他的行动是无意识的:他吃、喝、说等。但这一切都是他的无意识有为。 5. 可把至师的状态比作完全醒着却在摇篮里的婴儿,这个摇篮被人类不停地摇晃。这是有意识的**主动**无为。无为即在摇篮里,而主动无为即摇篮被其他人摇晃。 ## 32美赫巴巴论灵性阶层 美赫巴巴说,“在每一个跨度为700到1400年的时间周期[[13]](#_ftn13),都有十一个从65到125年的时代。每一个周期从开始到结束,总共有55个至师,这意味着每一个时代只有5个至师。在每个周期的最后一个,即第十一个时代, *阿瓦塔(撒合卜-伊-扎满)* 也在世。在每一个周期,除55个至师和*阿瓦塔*之外,还有56个 *玛居卜-埃-卡弥尔* 。这些体验*法那-费拉*状态的 *玛居卜* ,在指挥造物界神圣游戏( *丽拉* )中是‘睡着的’或‘不积极’合作伙伴。” |******至 师** ( ***赛古鲁* )|******完 人** ( ***玛居卜-埃-卡弥尔* )| |-|-| |第一时代|5| |第二时代|5| |第三时代|5| |第四时代|5| |第五时代|5| |第六时代|5| |第七时代|5| |第八时代|5| |第九时代|5| |第十时代|5| |第十一时代|5| |***阿瓦塔*|1| |******总 计**|******56**| 研究上表时应记得: 1. 一个周期持续约700年到约1400年,并由11个时代组成。每一个时代持续约65年到125年,其时间长短,像周期的长短那样,取决于物质的、灵性的和宇宙的状况。 2. 在每个时代,发挥作用的灵性阶层由7000个(高级或完美的)灵性人物构成。高级灵魂位于第一到第六层面上,或者处于这些层面之间;完人是*赛古鲁*或 *玛居卜* 。在包括第一到第十在内的每一个时代,都有五位 *赛古鲁* ( *库特博* ),其中一个是 *库特博-伊-阿希得* 。 3. 在一个周期的第十一和最后一个时代,一旦 *阿瓦塔* *(撒合卜-伊-扎满*或救世主 *)* 本人就任其自身的基督地位( *姆卡穆-埃-穆罕默地* ),*库特博-伊-阿希得*便停止如此发挥作用。这样,每个时代的*赛古鲁*数目保持不变。 4. 完美*玛居卜*的数目在每个接替时代交替变化,在第一时代是七个,第二时代是三个,第三时代是七个等等。不过,在第十一时代,却有六个 *玛居卜-埃-卡弥尔* 。 在*玛居卜*数目超过三个的那些时代,即第一、第三、第五、第七、第九和第十一时代,额外的*玛居卜*在成道( *玛居卜-埃-卡弥尔* )之后**立刻**离开肉身。这意味着在第一、第三、第五、第七和第九时代,七个*玛居卜*中有四个在成道之后马上去世;而在有六个完美*玛居卜*的第十一和最后一个时代,有三个在成道之后马上去世。 结果是在任何一个特定的时代,**只有**三个*玛居卜*肉身在世。因此,从**发挥职能**的灵性阶层的角度来看,每一个时代实际上只有三个 *玛居卜* 。 美赫巴巴将某个时代**发挥职能**的灵性阶层的7000个成员,在七个灵性层面和层面之间分类如下: 在第一层面上,同时也在第一与第二、第二与第三、第三与第四、第四与第五、第五与第六、第六与第七层面之间··········································································································5,600 在第二层面上·········································································································· 666 在第三层面上·········································································································· 558 在第四层面上·········································································································· 56 在第五层面上·········································································································· 56 在第六层面上·········································································································· 56 在第七层面上(即有肉身的 *玛居卜* )············································································ 3 至师( *赛古鲁* )······································································································· 5 7,000 每个周期的第十一个时代的 *阿瓦塔* ,使总数达到·····························································7,001 在一切时间一切时代,地球上总是生活着五十六个有肉身的成道灵魂或 *希兀-阿特玛* ;这五十六个中只有八个得到公众认可,并作为由7,000成员组成的**职能**灵性阶层的积极成员来发挥作用,这7,000成员根据其灵性进步或完美程度在各个意识层面上履行被分配的灵性任务。 其他四十八个成道者不属于具有7,000个成员的职能灵性阶层。他们远离人群,其神性不为世人所知,虽然所有四十八人都像其他八人一样,拥有同样的体验,享受同样的“我是神”神性状态。这四十八人,就好像是在候选者名单上,在因一个或更多的职能成员放弃肉身而突然出现的灵性突发事件中准备好提供帮助。 作为由7,000成员组成的职能灵性阶层的首脑,这八个成道灵魂中有五位是至师,他们除了具有广泛的公众认可外,还要履行向整个人类提供灵性服务和利益的职责。其余三个是 *玛居卜* ,虽然已获得神格并保留肉身,但对人类却没有需要履行的灵性责任。不过,对所有接触他们者,他们却是灵性利益的源泉。 所以可以说五位至师给整个人类提供灵性服务,那些接触并服侍三个*玛居卜*的 **极少数人** ,从*玛居卜*那里吸收灵性好处,同时这四十八个成道者避开公众和职责,直到八个成道者之一或更多放弃肉身,在职能灵性阶层中造成空缺时。 ## 33神作为阿瓦塔的降临 宇宙来自于神;神并非来自于宇宙。幻相来自于实在;实在并非来自于幻相。唯有神是真实的;宇宙本身乃是幻相。 作为*阿瓦塔*和至师,神在幻相里所过的生活并非虚幻;而作为一切有生命和无生命的存在,神在造物界所过的生活则既真实又虚幻。幻相、虚幻生活和神在幻相中的生活,不是也不可能是完全一样的。幻相无生命,也不可能有生命。幻相就是幻相,它本身什么都不是。虚幻生活意味着在幻相中、同幻相一起、由幻相包围的生活;它虽然是生活(如造物界里的灵魂所体验的那样),但它却是虚幻生活。但神在幻相里所过的生活却并不虚幻,因为尽管过着虚幻生活,神却仍意识到其自身实在。 神绝对独立,而宇宙则完全依赖于神。然而,当至师们促成神作为*阿瓦塔*在地球上降临时,他们则使实在与幻相彼此间相互依存。这样,他的无限慈悲和无量爱永远被那些深陷幻相者所汲取。 在神与宇宙之间,无限慈悲和无限爱起着重要的联系作用,该联系被成神者( *赛古鲁* 、至师或 *库特博* )和成为人的神( *阿瓦塔* 、基督或 *拉苏* )永恒地利用,因此宇宙成为神的永恒游戏伙伴。通过这个重要联系,*阿瓦塔*不仅在其神圣游戏中确立生活,而且还在幻相中确立律则。而这个被神人或*阿瓦塔*所确立的律则乃是无律则之无限者的律则,它永远真实且同时虚幻。该律则统治着宇宙-它的一切盛衰交替。这个律则指导着建设与毁灭。 在循环周期,神的具足绝对性作为神的意志被神人用来影响该律则,这意味着*阿瓦塔*所意愿的所有一切都是神所决定的。 ## 34讨合得或真主独一状态 有关*讨合得*或神的一体状态的原则,是不容置疑的。它是一切已知宗教的基础,是苏非教和吠檀多两者的灵性修炼目标。在理论上接受*讨合得*是大众的特权,但醉心于研究它却是少数特选者的专长。它既容易又困难。*讨合得*似乎很容易,以至在布道台和讲台上被普遍地讨论;但要获得之却极为困难,以至其中最大的努力也只不过徒增困惑与茫然。 在其超越方面,神的一体即苏非教的 *讨合得* *-* *埃* *-* *坦兹黑* (绝对一体性)和吠檀多的 *阿狄外塔* 。*讨合得*的问题展现为多方面,如古老的盲人摸象故事的例子。每个盲人都摸到大象的不同部位,形成不同的看法。对该题目的个人方法相对来说非常正确且毋庸置疑,但大象作为整体则十分不同,且不为盲人所理解。下面是著名的苏非徒对吸引他们的*讨合得*及其不同方面的一些描述[[14]](#_ftn14): “*讨合得*是那个实在,其中印象( *奴可希* )被消灭,知识显现,神仍如从前般完美纯粹。” ——巴格达的祖乃德 “*讨合得*是对神的知识,该知识使得真知者区分原始的( *卡迪姆* )与缘生( *哈达斯* )的存在。*讨合得*之超越状态涉及到对*讨合得*的否定。” ——巴格达的祖乃德 “*讨合得*是爱者在至爱的属性里歼灭。” ——杰罕吉尔·萨姆纳尼 *讨合得*有两个方面:一个是它的状态,另一个是对它的描述。对*讨合得*的描述方面属于先知们的世间使命,而其状态则涉及到无限无际的海洋。描述方面依赖于言语、视、听和认知等工具,所有这些都要求单独确认。在外部证据基础上的确证即意味着二元,而*讨合得*则摆脱了一切的二元痕迹。人的信心穿过熙熙攘攘的二元街道,而这个阶段是不能完全摈除的。 描述性的*讨合得*如同一盏灯,而*讨合得*本身则是太阳。当太阳出现时,灯光便消失于空无中。描述性的*讨合得*是可变的,而*讨合得*状态则是永恒不变的。舌头说的言语被心所否决。当行道者占据心之驻地时,舌头就变得缄默无语。之后,心被灵( *贾恩* )所战胜,在此阶段行道者跟祂交谈。这种交谈与本质无关,却关系到其属性。属性变化,而本质( *安* )不变。太阳使水变暖,因而属性变化而水不变。因此,“确认*讨合得*的企图本身,乃是败坏*讨合得*的原始纯洁性。” *讨合得*向一体论教徒( *玛瓦合得* )遮盖起绝对一体性( *加玛尔-埃-阿哈狄亚特* )之美。*讨合得*在这种情况下是不可信的,因为你从自身渴望它。 “著述*讨合得*者是 *穆合得* (无神论者);指向它者是二元论者;推断它者是偶像崇拜者;谈论它者是不负责任的;对它缄默者是无知的;认为自己已实现它者是自欺;想象它在近前者离它甚远;用智力权衡它从而形成有关它的概念者是放纵于编造;不寻找却发现它者是迷失者。” ——阿布·巴克尔·希比里 “如果把*讨合得*说成与绝对主义( *坦兹合* )相关是在限定它,而把它说成是受限定的则使它有限。不过,使这两个极端平衡乃是完美的和最好不过的。” ——慕尤丁·伊本·阿拉比 “*讨合得*在本质上即忘记 *讨合得* 。那些恢复正常意识者在物质层面必有某些工作。因此可把*讨合得*比作生命中永远都难以适当和完全偿还得起的一个债主。” ——库敦图-库巴拉 *讨合得*是神的一体阶段,因此不容言说,因为在那个超越状态,无人被授予片言。 苏非徒把*讨合得*划分为五个主要类别,以符合或表示人的灵性发展的不同阶段。它们被称作: 1. *讨合得-埃-阿跨里* :神的言语一体。 2. *讨合得-埃-阿法里* :神的活跃一体。 3. *讨合得-埃-阿瓦里* :神的感情一体。 4. *讨合得-埃-斯法提* :神的属性一体。 5. *讨合得-埃-扎提* :神的本质一体。 6. ***讨合得-埃-阿跨里***属于大多数人类,他们相信任何一个先知( *阿瓦塔* )并信仰祂的启示。在此阶段,仅仅言语接受神或神的一体性,并履行为立法者所欣赏的相关职责,就被认为已充分准备好迎接即将到来的灵性生活阶段。这也被称为 *讨合得-埃-夏里亚特* 。 7. ***讨合得-埃-阿法里***涉及到那些实际上已入道者。对于这些精层面( *阿拉姆-埃-玛拉库特* )新成员,神的一体性表现在本质上模拟纯灵魂-天使-的生活。在此阶段,内心产生的灵性确信是,在万有-无论好坏-的后面,是神的驱动力量。 8. ***讨合得-埃-阿瓦里***开始逐渐被那些心界第五层面的高级灵魂所理解。在此阶段灵魂发现自身被赋予神性的直接辐射且自觉不自觉地给那些精界浊界者以巨大帮助。 9. ***讨合得-埃-斯法提***属于同一个心界的第六层面。仍然紧抓着灵魂的浊层面的所有物质方面和精层面的所有精气方面,都被完全移除和溶化,如同星星之光消散于太阳下。(3)和(4)*讨合得*都属于同一个心界( *阿拉姆-埃-加卜如特* );(2)、(3)和(4)三者亦被统称为 *讨合得-埃-塔里卡特* 。 10. ***讨合得-埃-扎提***是*哈吉卡特*之第五真界中的成道,包括*玛拉法特-埃-哈吉卡特*的不同阶段或方面,即实在领域的 *拉乎特(lahut)* 阶段的*哈拉特-埃-穆罕默地*和*哈乎特*阶段的 *哈吉卡特-埃-穆罕默地* 。 苏非徒公认一点即在成道或*讨合得-埃-扎提*所固有的诸方面中,最完美的一个是强调人与神之间的 *乌卜狄亚特* (奴仆)身份的差异。该灵性事实被教会误解误用,例如人是人而神是神,人永远不能成为神,神也永远不能降为人。然而,作为该情景基础的事实是,在证悟*讨合得-埃-扎提*之后,对 *乌卜狄亚特* (奴仆)的强调指向 *撒里克* (被称作*赛尔-埃-玛* *·* *安拉* )的第三个旅程,即**同**神**一起**回到正常意识。 上面所讨论的*讨合得*的不同阶段或方面,在下表中列出: |******阶 段**|******方 面**|******界(领域)**| |-|-|-| |***讨合得-埃-阿跨里*|***瓦吉夫* (浊意识)|***阿拉姆-埃-那苏特* (第一界)| |***讨合得-埃-阿法里*|***瓦希夫* (赞美者)|***阿拉姆-埃-玛拉库特* (第二界)| |***讨合得-埃-阿瓦里*|***阿里夫* (知者)|***阿拉姆-埃-加卜如特* ***(第三界)*| |***讨合得-埃-斯法提*|***阿希克* (爱者)|| |***讨合得-埃-扎提*|1. ***阿希克-噢-玛术克* (爱者和至爱为一) 2. 同时成为***阿希克*(爱者)和 ***玛术克* (至爱)|*1. ****阿拉姆-埃-拉乎特* *2. ****阿拉姆-埃-哈乎特* (第五界)| ***乌居第亚与术乎第亚*** 在各种类型的一元论( *阿尔-埃-讨合得* )中,最重要和最有争议的是被称作*乌居第亚*与*术乎第亚*的两个学派。 慕尤丁·伊本·阿拉比是*乌居第亚**学派*的最伟大拥护者,支持 *瓦达特-乌-乌居得* (存在一体论),即吠檀多中的不二论,后者最伟大的倡导者是商卡尔阿查尔亚。根据伽祖尔-埃-伊拉易,伊本·阿拉比认为存在( *乌居得* )并非多,而是同一的,自己向自己显现,如同水通过局限,以冰的形式向自己显现。在*法那*状态,局限(形体)消失,绝对者留下并成为 *乎乎* (祂,祂)。 *术乎第亚**学派*的一个主要倡导者是谢赫·沙哈布丁·苏赫拉瓦迪,该学派哲学的特点是 *瓦达特-乌-术乎得* (表面同一论),即吠檀多的*维施斯达狄外塔*,认为在*法那*中, *绊达* (有限者)成为 *卡纳乎乎* (像祂)而非 *乎乎* (祂,祂),好像火中的铁变得像火,却不是火本身-铁的实质与火的实质相当不同。*术乎第亚**学说*定义了作为目标的两种存在( *扎特* )和两种不同事物-铁与火。铁暂时成为火,然后铁是铁,火是火。 米尔扎·贾恩·贾恩恩说神的未显方面和神的显现方面之间的关系就像存在于海洋、海浪和泡沫之间的关系。而这种多元性丝毫不影响或干扰实在一体性。这就是 *瓦达特-乌-乌居得* (同一论)。与之相比,另外一种观点确定神与造物之间的关系就像原始及其影子或太阳及其光线,是 *瓦达特-乌-术乎得* (表面同一论)。 慕尤丁·伊本·阿拉比的*瓦达特-乌-乌居得*来自于 *阿哈狄亚特* (有意识一体性)的高峰,因此与此阶段相关的真知是,“ *哈玛-兀斯特* ”(一切皆是祂)。 谢赫·沙哈布丁·苏赫拉瓦迪的也被称为*穆伽迪德*的*瓦达特-乌-术乎得*来自于实在( *哈吉卡特* )的同样高度,但所表现的真知是“ *哈玛-阿兹-兀斯特* ”(一切皆来自于祂)。 这两个学说和由此而来的争议都是后期逐渐形成的,发生在当前 *道尔-埃-卡兰达里* (主宰周期 *)* 的开始,所以并非产生于阿拉伯先知在世期间。*乌居第亚学说*建立在体验加理性的基础上;*术乎第亚**学说*的基础则建立于体验和可兰经的共同兴趣方面。 伊本·阿拉比否认超越和无所不在,它们意味着二元。他认为神是一个,唯有祂存在。其余似乎存在的一切都是祂的显现或 *塔加里亚特* 。因此,神等同于 *司法特* (诸属性),所有神名都等同于称名为*安拉*者。属于*乌居第亚**学派*的圣人们注重存在的浑一性( *瓦合得-乌-乌居得* ),源自*阿哈狄亚特*阶段的神的第一 *塔加里* (显现);因此后来的退化(即心、精、浊界)就像什么也不是的影子( *兹尔* ),就这样在 *扎特* (神圣本质)的基础上构筑造物界轮廓。不过,影子( *兹尔* )的存在归因并依赖于无限永恒之神。因此,*乌居第亚学**派*把万有甚至那些没有独立存在的影子(心、精、浊界)看作神,从该意义上说,影子也 **是** 。 如前所述,*术乎第亚学**派*持两个*扎特*信念,一个实在,另一个非实在;一个属于神,另一个属于 *绊达* 。*绊达*的*扎特*是零( *阿独姆* )且这个 *阿独姆* (乌有)是派生的 *(易扎非)* ,不是真实的( *哈吉吉* )。如果空无( *阿独姆* )被当作实质(实在),那么就将有两个 *扎特* ,从而造成二元性。 *阿独姆* *-埃-易扎非*仅仅是相对的 *阿独姆* (空无)。它仅仅是零。无论把多少零加在一个零上,数目仍然不变。*阿独姆*因此是神知识的一个象征。既然完美属于 *扎特* ,那么神就是完美本身。不完美关系到 *阿独姆* ,因此“罪恶”是 *阿独姆* (非存在之存在)的显现。*穆伽迪德*仅仅是对 *瓦达特-乌-术乎得* (表面同一论)的再肯定和再强调,它最初由阿卜杜·卡瑞姆·阿尔-吉利所创立,此人也是《 *阿尔-因森-乌-卡弥尔* 》的作者。 然而,灵性事实是*乌居第亚**学说*属于更高的类型,不容考虑方便或折中。美赫巴巴的真知对这两条通往真理之道路同样适用,为了理解在“神的十个状态”中所授予的真知,了解一些苏非派对 *塔那祖拉特-* 绝对者的退化-的描绘方式对于求道者是有帮助的,*塔那祖拉特*是经由被苏非派世界称作*卡穆萨* *·* *乌居达特* (五个存在)的连续显现阶段来进行的。 所有完美苏非徒的真知都表示在超越超越状态的神是不可知且不可定义的。在理解神的这个超越超越状态 *(瓦拉-乌-瓦拉)* 时,思想和想象之翼皆无能为力。在超越超越状态,绝对之神 *(乌居得-埃-姆特拉克)* **是** 。 苏非徒用很多方法来描述神的这个超越状态,比如: *盖卜-乌-盖卜* (隐秘之最隐秘)。 *玛吉乎尔-乌恩-那特* (不可知且不可定义)。正是在这个状态,对于 *扎特* ,不存在自知。 *芒卡塔-乌-易扎拉特* (一切显像皆在该状态终止)。 *阿尔-阿玛* (黑雾)指神的潜在可能性状态,既牵涉其内在之超越超越方面,又牵涉其外在之 *阿哈狄亚特* (有意识一体性)方面(其中*扎特*觉知到其超越一体性)。 美赫巴巴解释说,虽然超越状态的神(有意识一体性)不能回到超越超越状态,但祂知道祂**曾经是**并且**现在仍是**无限存在、无限大知和无限极乐,并且从中知道他的原始状态是超越超越状态( *扎特-阿尔-巴合特* )。 然而,为帮助求道者理解该主题,苏非徒从退化或者五类不同显现的角度,来探讨神圣主题,即: ***卡穆萨·乌居达特或五类存在*** 1. *瓦合得-乌-乌居得* (统一存在)是真界*阿拉姆-埃-拉乎特*中的第一显现或 *塔加里-埃-阿瓦尔* ,包含 *阿哈狄亚特* (有意识一体性)阶段。 2. *阿里夫-乌-乌居得* (真知存在)是关系到 *哈吉卡特-埃-穆罕默地* (穆罕默德的实在)或 *努尔-埃-穆罕默地* (穆罕默德之光)状态的阶段[[15]](#_ftn15),实在界的*哈乎特*阶段。这是*瓦狄亚特*意识到 *瓦合狄亚特* (有意识一体性意识到多中的一体性)的阶段。它是第二显现, *塔加里-埃-都沃姆* 。 3. *玛姆坦-乌-乌居得* (否定存在)是显现的第三阶段( *塔加里-埃-色沃姆* )。这是 *瓦合狄亚特* (多中的一体性)阶段开始的地方, *阿拉姆-埃-加卜如特* (心界)。 4. *玛姆津-乌-乌居得* (可能存在),且不说别的,包含天使和魂灵的世界,被称作 *阿拉姆-埃-玛拉库特* (精界),即能量领域。这代表着 *塔加里-埃-查哈拉姆* ,显现的第四阶段。 5. *瓦吉卜-乌-乌居得* (必要存在)包含与浊存在有关的万物。苏非徒把它称作 *阿拉姆-埃-那苏特* (浊界),显现的第五阶段, *塔加里-埃-磐加姆* 。 这些代表了神从超越状态的五种退化,被称作 *塔加里亚特-埃-卡穆萨* (五种显现)或者*卡穆萨* *·* *乌居达特* (五类存在)。 现在我们将对它们分别进行探讨,从 *瓦吉卜-乌-乌居得* (必要存在)开始,逐一向上到 *瓦合得-乌-乌居得* (统一存在)。 在 *夏里亚特* (法则)领域, *瓦吉卜-乌-乌居得* (必要存在)对于神学家来说,表示所有等级的存在从中获取生命的绝对之神。而另一方面,苏非徒用该词来表示一切浊重和物质的东西。这里,*乌居得*表示身体,因为离开由五大元素构成的浊媒介,在石头、植物、动物和人类形体中的进化灵魂就不能说成在进化。*瓦吉卜-乌-乌居得*阶段的该浊存在是神给予的大恩赐,因为没有它,要达到完美阶段、圣人地位和领袖阶段,则是难以想象的。 浊体是一个奇妙而独特的机器,它包括所有其它四个相对和真实的存在,即精、心、半超心和神自身。因此,人体被苏非徒称作 *阿拉姆-埃-撒吉亚* (微观宇宙),即包括了所有五种存在的 *阿拉姆-埃-卡比尔* (宏观宇宙)的缩影,离开至师或救世主的宇宙心的帮助,无人能够揭开它的秘密。 *瓦吉卜-乌-乌居得* (必要存在或浊界)产生于 *玛姆津-乌-乌居得* (精界),或者说是后者的反映。此阶段神与造物界的关系是主与仆的关系。此阶段的进化意识或心被称作 *纳夫斯-埃-阿玛拉* (邪恶自我(evilself)),它的自然倾向是享受任何粗浊事物。这里神与人关系的观点被称作 *讨合得-埃-阿跨里* (神的言语一体),即在口头上承认神的存在。 *玛姆津-乌-乌居得* (可能存在或精界)产生于 *玛姆坦-乌-乌居得* (心界)。这里,神与其显现属性之间的关系属于存在于父亲与子女之间的那种关系。这里神对他的孩子们善良、慈悲和警惕,孩子们无忧无虑,不思奖罚,不求知识或灵性成就。而这种实体通常被称作天使。此领域( *阿拉姆-埃-玛拉库特* )的意识被称作 *纳夫斯-埃-拉瓦玛* (责备自我(reproachful self)),而此阶段对神的认知被称作 *讨合得-埃-阿法里* (行动一体),意思是这个世界的实体完全忙于其被指派的记想神的任务。 *玛姆坦-乌-乌居得* (否定存在或心界)包括道路的第五和第六层面,道路在此阶段达到 *瓦合狄亚特* (多中的一体性)。*瓦合狄亚特*始于第五层面并在第六层面达到顶点,包括精和浊层面的造物界的所有细节都清晰在其中。这是 *阿拉姆-埃-加卜如特* ,它产生于 *阿里夫-乌-乌居得* (*哈吉卡特-埃-穆罕默地*阶段),或者是后者的反映。它被称作*玛姆坦-乌-乌居得*或否定存在,其简单原因是*玛姆坦*是指非存在,而*乌居得*表示存在的形体或身体。因此*玛姆坦-乌-乌居得*一词表示其中的形体是非存在的。此阶段类似于内里包含树根树枝可能性的种子,当获得完全进化和显现时,便代表精和浊层面。苏非徒把这称作 *拉-玛肯* ,其中有关时间和空间的所有观点都汇集到一点。 心界的意识在第五层面被苏非徒称作 *纳夫斯-埃-姆特麦那* ,即享福和满足的自我(self);在第六层面被称作 *纳夫斯-埃-姆尔合玛* ,即灵感自我(self)。这里神与造物界的关系是至爱与爱者之间的关系,而对这些阶段的神的概念被苏非徒称作 *讨合得-埃-阿瓦里* (感情一体)。这是被称作 *哈吉卡特-埃-因撒尼* (人的实在)的阶段,这里人与神面对面,但他尚未摆脱自我(ego),仍处于二元领域。 位于实在界的*阿拉姆-埃-拉乎特*阶段的*瓦合得-乌-乌居得*(统一存在)是神首先意识到其 *阿哈狄亚特* (有意识一体性)的那个状态;而位于同样的实在界的*阿拉姆-埃-哈乎特*阶段的 *阿里夫-乌-乌居得* ,是 *瓦狄亚特-埃-瓦合狄亚特* (多中一体性的有意识一体性)的那个状态,亦被称作 *哈吉卡特-埃-穆罕默地* 。 苏非徒认为,在*瓦拉-乌-瓦拉*状态,神是隐藏的珍宝,想要人知道。这个“隐藏珍宝”刚刚表达自知愿望,它便立刻觉知到自己是光( *努尔* ),或 *努尔-埃-穆罕默地* ,所有造物界和显现世界的存在皆清晰地潜在于其内里;正是有关这一点,先知穆罕默德曾经说,“神首先创造了我的光,宇宙从我的光中诞生。”这是 *讨合得-埃-扎提* (本质一体性)所包含对神的知识的 *加玛尔* (美)方面。这里,存在于神和造物界之间的关系是那种存在于爱者与至爱之间的关系。这里爱者是神,穆罕默德是至爱。这里神拥有对自身和造物界的完全觉知。 *瓦合得-乌-乌居得* (存在一体)是超越超越状态中神的第一次局限,并且是第五界的一个阶段,被称作 *拉乎特* 。这是有意识绝对性的阶段,当它被 *阿里夫-乌-乌居得* (真知存在)所用时,给他*法那*和*巴卡*体验。该阶段,像道路的所有其它阶段一样,是超越心和智力的,不能为语言所涵盖,它包括 *塔加里-埃-加玛里* (至美的显现)和 *塔加里-埃-加拉里* (至福的显现)。*塔加里-埃-加拉里*给灵魂赋予 *法那* (彻底消灭)体验,*塔加里-埃-加玛里*使他再次获得正常意识,苏非徒称之为 *巴卡* (永久性)。*塔加里-埃-加拉里*亦是 *阿希吉亚特* ,这里神是至爱,人是爱者;而*塔加里-埃-加玛里*是 *玛术吉亚特* ,其中神是爱者,人是至爱。后者是最高的灵性显现,被称作*法吉亚*或 *法吉里* 。 这样,在第五界即真界的*阿拉姆-埃-拉乎特*和*阿拉姆-埃-哈乎特*中,乃是分别处于 *阿希克-噢-玛术克* (爱者和至爱为一)和同时成为*阿希克*(爱者)、 *玛术克* (至爱)方面的完美阶段。在 *阿拉姆-埃-加卜如特* (心界)是 *阿希克* (爱者)和 *阿里夫* (知者)阶段;在 *玛拉库特* (精界)是列举属性的阶段;在 *那苏特* (浊界)是 *瓦吉夫* (浊意识者)阶段。从上升的序列来描述这些阶段,当有意识者*瓦吉夫*变得更有意识时,他进入 *瓦希夫* (属性)阶段。他又从*瓦希夫*达到 *亚梵* (真知)阶段,从*亚梵*达到神的秘密领域( *玛里夫* )。从*玛里夫*阶段,他被赐予神视,这赋予他爱者的状态,而当他最终成为爱(LOVE)时,他发现自己是万物的全部及终结。在这个*呼亚特*阶段,一切都溶化于“我是神”的上帝状态。 ## 35摩耶[**[16]**](#_ftn16) 使一个人在灵性上目盲耳聋等等的力量是其自身的愚昧,它由通常被称作 *摩耶* [[17]](#_ftn17)的宇宙愚昧原理所支配。 认识*摩耶*即认识宇宙。一切的错误价值和错误信仰都归因于*摩耶*的控制。智力尤其运作于*摩耶*的魔掌中,因为智力无法达到那种亲证神即真理的意识。人只有超越宇宙幻相-它因*摩耶*而显得真实,才能知道真理。 只有当求道者能够认识到*摩耶*是神的影子,因而什么都不是时, *摩耶* -愚昧之原理-才能被超越。只有在证得大我之后,*摩耶*的秘密才能自解。 ## 36美赫巴巴说: ***灵性矛盾*** 除非且直到消除愚昧并获得大知(借以体验并过着神圣生活的大知),与灵性有关的一切都显得矛盾:我们看不见的神,我们却说是真实的;我们看得见的世界,我们却说不真实。在体验中,对我们存在的东西,并不真正存在;对我们不存在的东西,却真正存在。 我们必须失去自己,才能找到自己;因此失去本身乃是获得。我们必须对自我(self)死去,以便活在神里;因此死意味着生。我们内部必须彻底空掉,以便被神完全占据;因此彻底的空意味着绝对的完满。我们必须通过一无所有从而变得无私,以便融入神的无限性;因此一无所有意味着大有。 ***存在是实质,生命是影子*** “存在是永恒的,生命则是可灭的。 “比较而言,存在如同身体之于人,而生命则是身上穿戴的衣物。同一个身体按季节、时间和环境更换衣服,正如唯一永恒存在永远贯穿于生命的无数不同方面。 “不变的存在被生命外衣及其五花八门的皱褶色彩包裹得难以辨认。生命外衣及其心、能和浊体之面纱“遮掩”并重叠于存在上,使永恒、浑一和不变的存在呈现为短暂、多样和常变。 “存在遍及一切,是万物的根本实质-无论有生命或无生命,真实或不真实,种类繁多或形式统一,集体或个别,抽象或实体。 “在存在之永恒中没有时间。没有过去,没有未来;只有永恒的现在。在永恒中什么都不曾发生,什么都不将发生。一切都发生在永无止境的“当下”(NOW)。 “存在是神;而生命是幻相。 “存在是实在;而生命是想象。 “存在是永恒的;而生命是短暂的。 “存在是不变的;而生命是常变不息的。 “存在是自由;而生命是束缚。 “存在是浑一的;而生命是多样的。 “存在是不可察知的;而生命是欺骗性的。 “存在是独立的;而生命则依赖于心、能和浊形体。 “存在 **是** ;而生命似乎是。 “存在因此不是生命。 “出生与死亡并不标志着生命的开始或终结。虽然构成所谓出生与死亡的无数生命阶段和状态,受进化和转世律则所支配,但是生命随着最初有限意识之微弱光线的出现 **仅仅产生一次** ;并在一获得对无限存在的无限意识后便 **仅仅死亡一次** 。 “存在-全知、全能、遍在的神-超越了因果,超越了时空,超越了一切行动。 “存在触及一切,一切事物和一切影子。从未有什么能触及存在。就连其生命之事实本身都触及不到存在。 “要证悟存在,就必须放弃生命。是生命把局限性赋予不受限大我。受限自我(self)的生命由这些方面所维系:制造印象的心;为通过表现而积累并消耗这些印象提供动力的能量;作为这些印象借以通过**行动**被消耗、被强化和最终被耗竭的工具的浊形体。 “生命与行动密切相关。生命在行动中度过。生命因行动而被重视。生命的存活依赖于行动。领悟生命即行动-性质相反的行动,正面与负面的行动,建设性与毁灭性的行动。 “因此,让生命臣服于其终极死亡,乃是让一切行动结束。当行动完全结束时,受限自我(self)的生命自动地体验到自己是不受限大我之存在。存在被证悟,意识的进化和内化完成,幻相消失,转世律不再束缚。 “只是停止付诸行动,永远不能结束行动。它仅仅意味着开始另一种行动-不行动的行动。 “逃避行动不是根除行动的解决办法。更确切地说,这给受限自我(self)提供机会,更加陷于逃避行为本身,从而制造更多的行动。行动,无论好坏,都像是杂乱生命线上的纽结。越坚持不懈地努力解开行动纽结,纽结就变得越牢固,纠缠就越严重。 “惟有行动才能抵消行动,与以毒攻毒的道理相同。一根深刺可用另一根刺或类似尖细物(比如针)巧妙小心地挑出。行动也同样被其它行动彻底根除-当后者被‘自我’(‘self’)之外的某种活化剂所执行时。 “*羯磨瑜伽、知识瑜伽、珞珈瑜伽*和*巴克提瑜伽*发挥着真理道路上的显著路标作用,指引求道者通向永恒存在之目标。然而,生命的掌控,被行动所滋养,对求道者是如此紧牢,即便借助于这些启发性的路标,他也不能被引入正确的方向。只要大我受行动所束缚,求道者甚或真理道路上的行道者,就定然会因自欺而误入歧途。 “自古以来,*萨度*和求道者、先哲和圣人、*牟尼*和僧侣、*塔帕萨维*和 *萨尼亚斯* 、瑜伽士、苏非徒和*塔里卜*奋斗终生,承受难言苦难,以努力将自己从行动迷宫中解救出来,通过战胜生命来证悟永恒的存在。 “他们的努力失败了,因为他们越是与其‘自我’(selves)作斗争,自我就越牢固地被生命所掌控,通过-苦行与忏悔、隐居与朝圣、静心与专注、肯定言辞与沉思冥想、紧张行动与不行动、静默与多语、*重复佳帕*与 *塔帕* 、一切类型的*瑜伽*与 *希拉* -而被强化的行为。 “当接近至师、*赛古鲁*或*库特博*并引来其恩典和引领时,脱离生命的掌控并摆脱行动迷宫对所有人成为可能,却被少数人达到。至师的建议无不是向他彻底臣服。那些的确献出一切-心、身、财产-以便在其彻底降服中还有意识地把‘自我’交给至师的极少数人,仍然保留其生命本身,以有意识地履行此时完全由大师的指令所激发的行动。 “这些臣服‘自我’之后的行动,已不再是个人自己的行动。因此,这些行动有能力根除其它一切滋养并维系生命的行动。生命因而逐渐变得无生命,并最终凭借至师恩典,臣服于其终极死亡。曾一度阻挠着不懈的求道者证悟永恒存在的生命,此时再也不能进行它自己的欺骗了。 “我过去强调过,现在告诉你们,并将世世代代永远重复下去:摈弃你的生命外衣,证悟永远属于你的存在。 “要证悟这个不变、浑一和遍及一切的存在之真理,最简单的途径是完全臣服我;如此彻底地臣服,以至你甚至意识不到自己的臣服,仅仅意识到服从我,随时照我的命令去做。 你若寻求永生,就渴望你的虚假自我死于彻底臣服我之手。这个*瑜伽*是一切*瑜伽*合在一起的实质。” ***四个旅行*** “神是无限的,其影子也是无限的。神的影子即容纳了无限浊界(浊界以及其亿万个宇宙的产生-无论在人类认识范围之内还是之外)的无限空间,就是出自无限存在即神里的有限点的造物界。 “在这亿万个宇宙中,有很多行星系:有些处于气体状态;有些处于固体状态;有些由石头和金属组成;有些还有植物;有些还进化出诸如虫类的生命形态;有些还有鱼类;有些还有鸟类;有些还有兽类;有几个还有人类。 “因此正是在贯穿无数宇宙的行星上,进化的七个王国得以显现,意识和形体进化得以完成。 “然而,只有在行星地球上,人类才能转世并开启通往证悟大我的内化道路。 “地球是这个亿万宇宙之无限浊界的中心,因为它是所有具有人类意识的灵魂为了开始内化道路都必须移居的地方。 “这个内化道路有七个站台,到达第七站即完成了通向神的第一个旅行。 “虽然该旅行的完成是所有人类灵魂的目标,但在任何特定时刻,却只有极少数人踏上此路。到达此旅行的终点,即个体性淹没于无限意识之海洋;且该旅行的完成即灵魂完全有意识地融入“我是神”状态,并且作为神,体验着无限大能、大知和极乐。 “在完成第一个旅行的所有灵魂当中,只有极少数人进入第二个旅行。这个旅行没有站台。它是个即时旅行-无限意识从其“我是神”的融入状态中被摇出以便作为神而永住在神里的旅行。在此状态重获个体性,但个体性此时乃是无限的,且该无限性包括了浊意识,因此它作为人和神,在最有限之中体验着无限大能、大知和极乐-不受限大灵知道它在局限之中的不受限性。 “第三个旅行仅仅由那些已完成第二个旅行的人进行。这些人的使命是承担起行使无限大能、大知和极乐的责任,从而同时作为人和神过着神的生活。 “在任何特定时间,地球上只生活着五位这样的大师,他们掌管着诸宇宙的运行和人类世界的事务。只有当这五位至师之一离开肉身时,那些作为神而安住于神者中才有一人能前移并完成第三个旅行去填充空位。 “这五个至师的责任是促成至古者( *阿瓦塔* )的降临,并把祂自己造物界的管理权移交给祂。 “所有那些在地球上过着神的生活者和在地球上作为神而安住于神者,当他们离开肉身时,也永远地放弃他们的精体和心体媒介并完全作为神而离去,保留无限的个体性,体验着无限大能、大知和极乐。这是第四个旅行。 “实际上,这四个旅行从未被旅行过,因为神无处可旅行。他无始无终。而拥有表面存在的一切万物,都出现于无始的那,且回归到无终的那。” ## 37魂魄界 魂魄界本身并不存在。魂魄界不是精界的一部分。然而,在浊界与精界之间却有七个鞘,构成所谓的魂魄界,它起着浊精两界的连接作用。 有浊意识的灵魂可以说有一个连接浊与精的魂魄体。可把魂魄体称作精加于浊上的印记,该印记既非浊又非精。 在睡眠中,在普通的梦状态,人潜意识地用精体,而**非**用魂魄体,体验浊界的印象。通过魂魄体媒介在魂魄界所体验的一切,皆如梦一样无关紧要。 脱离肉身后,灵魂在魂魄体中体验魂魄界。这可以说是灵魂的魂魄出游。灵魂获得肉身时,抛弃魂魄体,随着新的浊体得到一个新魂魄体;但只要它尚未获得肉体,其精体和心体就会根据它在肉身状态所积累的印象,通过魂魄体媒介经历天堂或地狱状态的体验。 灵性道路只是始于意识的内化-当灵魂开始体验精界的第一层面时,而非始于当灵魂仅仅从浊界涉入魂魄现象时。在灵魂完全体验精界第一层面的阶段,连接浊与精的魂魄鞘永远断离。 |人的成道(人永远成为神) 实在的领域 “我是神”的真知为每个人所共有且不会结束于肉体死亡| |-| |******术 语**| |苏非派 吠檀多[](#_ftn18)[[18]](#_ftn18) 密教| |苏非派 吠檀多 密教| |苏非派 吠檀多 密教| |苏非派 吠檀多 密教| |注意:***加姆*是有意识地与神合一。 ***法尔克*是有意识地与神分离。因此***法尔克*意味着任何一界或全部浊精心三界的意识。 ***哈尔* (对相对存在的内在体验)仅在从第一到第六的层面上获得。第七层面没有 ***哈尔* 。| --- [[①]](#_ftnref1)括号里的数字指补编参考内容出现在本书中的页码。 [[②]](#_ftnref2)也参见《 *美赫巴巴语录* 》“道路的阶段”,128-134页。--编者按 [[③]](#_ftnref3)“巴巴答问”,《 *美赫巴巴期刊* 》,(1939年1月)第1卷第3期,83-84页 [[④]](#_ftnref4)一个处于第四层面者被称为大瑜伽士(mahayogi,a great yogi)。 [[⑤]](#_ftnref5)参见图表十“A”灵魂成为“Z”灵魂。 [[⑥]](#_ftnref6)很多读者并不了解美赫巴巴习惯于把生命周期描述为:进化、转世、内化和证悟 **过程** 。顾虑到上文中的话可能显得与第176页第3段的相互矛盾,我们请埃瑞奇·杰萨瓦拉给予澄明。他答道:“一个人一旦在意识层面上,转世的过程可以说已到末尾。在通向至爱上帝的道路上,要‘见’祂且与祂合一的躁动很强烈。(进入内化或证悟过程后的)这种转世虽因压在意识之上的印象而有必要,但与八百四十万次的震动相比,像是几乎为零。”——编者注 [[⑦]](#_ftnref7)其意义参见图十。 [[⑧]](#_ftnref8)尽管如此,在气体、石体、金属体或植物体里,灵魂还将自己与其最有限的精形体(most-finite subtle form)和最有限的心形体(most-finite mental form)相认同—— **尽管是无意识地** 。[参见文本的第31页。——编者注 [[⑨]](#_ftnref9)这还意味着在灵性上优于浊界的一切人类。美赫巴巴告诉我们:在浊界里有人类居住的三个星球中,我们的星球(地球)上的人在灵性上最高。他解释说,鉴于这个地球上的人在性情中拥有同等程度的头脑与心灵(50%头脑和50%心灵),而其它两个星球上的人分别拥有100%头脑,75%头脑和25%心灵。在转世过程中,人会在这三个星球的任何一个上出生,但他最后必须在这个地球上出生并转世,以便完成其神圣使命——成道。在浊界,地球是通向**道路**的最后且最近的垫脚石。另外两个星球在居住模式上最接近地球。总共有18,000个星球存在着生命,但在人类生活模式上,这两个星球与地球彼此相近似。 [[⑩]](#_ftnref10)为理解灵性完美和属于二元领域的相对完美之间的区别,也参见《 *美赫巴巴语录* 》第78-82页,“完美”一篇。--编者按 [[11]](#_ftnref11)脱离形体(躯体死亡)后,他们所有人的真知继续不断地保持“我是神”状态。 [[12]](#_ftnref12)为指出*库特博*和 *撒合卜-伊-扎满(阿瓦塔)* 的真知之间的微妙区别,美赫巴巴进一步解释说: *库特博*的真知是“我是神且神是一切”,而 *撒合卜-伊-扎满(阿瓦塔)* 的真知则是“我是神且我是一切”。---编者按 [[13]](#_ftnref13)在吠檀多里,时间周期被称作“ *由伽* ”,时代被称作“ *卡拉* ”;苏非徒把周期叫做*道尔*或 *扎满* ,把时代叫做“ *瓦克特* ”。 [[14]](#_ftnref14)苏非徒的表面言辞矛盾仅仅由于在不同语境中、在不同环境下以及从不同角度表述已体验真相和描述已证悟真理所用方法的局限,而在单一体验或整体证悟中它们总是互相协调一致。美赫巴巴说这些文字差异补充而非否定对作为差异基础的已体验已证悟真相的表述。此方面的此类解释已在前面的章节中给出,因此应当总是铭记于心,即: 193页:通往真理之路因人而异,所以在细节方面更取决于一个人的灵性倾向、身体禀赋和外部环境。 198页:会有千百个求道者享受千百样的灵性体验,却只有一条真知道路。 207页:虽然是同一体验的不同方面,但所有这些方面都同时被体验。 228页:一方面,更多细节使人更迷惑,而细节越少解释得则越少。这就产生了各种术语和用语,以用于不同的角度和不同的语境。缺少基本体验,对同一事物的描述往往听起来是矛盾的。但考虑到对真理的相对体验或终极实现,这些矛盾本身最后证明是对同一真理的互补说明。 [[15]](#_ftnref15) *哈吉卡特-* *埃-* *穆罕默地* :神的原初道言被证悟。 *努尔-* *埃-* *穆罕默地* :神的原初道言被展现。 *哈吉卡特-* *埃-* *穆罕默地*包含*努尔* *-* *埃-* *穆罕默地* ,但*努尔* *-* *埃-* *穆罕默地*并**不包含***哈吉卡特* *-* *埃-* *穆罕默地* 。 [[16]](#_ftnref16)在艾琳·科尼贝尔《 *寻找真理* 》书中第274-275页“印度安得拉邦卡基纳达(Kakinada):斯瓦米·萨提亚·普拉喀什·乌达森(SwamiSatya Prakash Udaseen)”一节引用的美赫巴巴的“ *摩耶* ”语录。--编者按 [[17]](#_ftnref17)也参见《 *美赫巴巴语录* 》第370-387页的“ *摩耶* ”一章。--编者按 [[18]](#_ftnref18)吠檀多或接近吠檀多的术语。